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逃离》中学写作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逃离》是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卡拉,十八岁从父母家离家出走,然后又打算逃离丈夫和婚姻。

写作素材上来看,故事中卡拉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故事所写的亦是她的平凡生活。她和她的丈夫克拉克经营着一家马术学校,生意不好,“来练习骑马的客人一个都有”;“马棚的屋顶至今没有修复”;她的丈夫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脾气不爆还算得上是男子汉吗?”克拉克说;卡拉有一只叫弗洛拉的白山羊丢失了......

可以说,卡拉的日子过得再平常不过了,文章取材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想人家心中所想,写人家手中所无”,作为一个女作家,她对女性有着细致的观察,并发展到探究人类灵魂的深度。

要想学好写作,除了在阅历和阅读方面不断拓展之外,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这些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作为一名初学写作者,《逃离》这篇文章告诉我,要保持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要学会默默地观察,静静地思考。

都说,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开头。这篇小说就有一个这样精彩的开头:

'在汽车还没有翻过小山——附近的人都把这稍稍隆起的土堆称为小山——的顶部时,卡拉就已经听到声音了。那是她呀,她想。是贾米森太太——西尔维亚——从希腊度假回来了。她站在马厩房门的后面——只是在更靠内里一些的地方,这样就不至于让人一下子瞥见——朝贾米森太太驾车必定会经过的那条路望去,贾米森太太就住在这条路上她和克拉克的家再进去半英里路的地方。


倘若开车的人是准备拐向他们家大门的,车子现在应当减速了。可是卡拉仍然在抱着希望。但愿那不是她呀。”


读者一边看一边肯定会问:贾米森太太是谁?卡拉不想让贾米森太太一眼瞥见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但愿那不是她?

区区两百来字,就牢牢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吸引这人们继续往下看,好奇地想一探究竟,这就是悬疑式开头的魅力。

再说小说的主体部分,“起、承、转、合”的运用。

:开头之后,文章没有马上给读者释疑,而是平铺直述,介绍卡拉普通而琐碎的生活,介绍完了卡拉的马术学校,马棚,山羊和一些马匹之后,作者门罗开始很自然地讲到他们和贾米森之间的关系:两家是邻居,卡拉经常到贾米森太太家去收拾屋子,而贾米森先生是个很色的老头,卡拉曾经“幻想”这个老头怎样骚扰和侮辱她,并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克拉克听。这只是卡拉捕风捉影式的幻想,克拉克清楚。

有一天,他们从报上得知已经去世的贾米森先生曾经获得过一笔为数不算小的奖金,诗歌奖的奖金。这让生活有点困窘的克拉克想到了什么,他让卡拉以“贾米森先生曾经骚扰和侮辱过她”作为理由,要求贾米森太太给她一定的精神赔偿,否则就“起诉、登报”,因为贾米森先生生前是个著名的诗人,名声对贾米森太太非常重要。

这当然是一个无理而又荒诞的念头,但是前面提过“克拉克脾气火爆”,那么卡拉到底会不会去呢?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卡拉不想见到贾米森太太,虽然疑惑解除了,但新的好奇心又来了,卡拉会不会去呢?见到贾米森太太她怎么开口呢?事情会怎么发展呢?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门罗详细介绍了卡拉到贾米森太太家后的情况。贾米森太太对卡拉非常热情,甚至还给她带了礼物,贾米森太太对卡拉有一种“移位的母爱”,这一点卡拉肯定感觉到了。贾米森太太的热情和丈夫的无情此刻在卡拉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她大声哭了起来。卡拉边哭边说:“我再也受不了了”。她说的是她的丈夫。

:主人公在经历感情冲突之后,文章开始“转”了。卡拉告诉贾米森太太:他什么时候都冲着她发火。就像心里有多恨她似的。她不管做什么都是做得不对的,不管说什么都是说错的。跟他一起过真要把她逼疯了。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已经疯了。有时候又觉得是他疯了。

看到这一段 的时候,读者会不会产生一种“共情”?有时候,在某种场合某种情境下,某种潜藏的意识会在瞬间产生,瞬间爆发,然后冲动之下做出决定。相信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卡拉就是这样,她冲动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逃离。

原本是卡拉要向贾米森太太索要精神补偿,写到这里,却变成了卡拉的逃离。这样一转,读者的好奇心又一次被调动:结果呢?就这样走了?

:故事的最后,卡拉回来了,就像出走很久的那个叫弗洛拉的小山羊神一般地回归一样,这个故事的结尾符合很多女性的实际,她们带有对自身的觉醒,想要逃离,最终却又无力逃离,选择回归。我认为这就是这篇小说的妙处。如果,卡拉没有回来,那小说就变成了宣讲女权,呼唤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的文章了,但是卡拉回来了,这就让这篇小说有了更多的现实性:大多数的女性都有过改变现状的想法甚至冲动,但最后都没有勇气。

小说的结尾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卡拉不再朝那一带走了。她抵抗着那样做的诱惑。

这正是很多女性的现状。。正像本书腰封上说的那样:她们的生活细节,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经历;细节背后的情绪,无数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

这样的结尾,发人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诺奖得主代表作 | 爱丽丝·门罗 《逃离》
爱丽丝·门罗代表作:逃离
成熟,从学会说不开始
古代最受欢迎的小说,至少有一个完美的开头和结尾
中考作文开头、中间、结尾写作技巧
想到了开头,却没想到结尾,推理迷一定不能错过的5本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