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东升:悟道

作者简介 

     程东升,安徽怀宁人。在农村小学教书,爱好文学。工作之余,能笔耕所悟想,所谓不动心弦不动笔。

悟 道 

      小东是师范学校的高材生,能诗文,擅书法,会画画,毕业后,怀揣着梦想扎进山区的古塔小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学校建在树木郁葱的山脚下,听说山顶上还有一个寺庙,庙里住着一位高僧。

      小东向来崇尚大自然,在这个充满山灵之气的学校里,他愉快地倾心于教学工作,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他很快就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在学生中树立了老师的威信。上课时,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后,他注重发展学生特长,辅导学生学国画,学书法,打乒兵球。

      小东觉得还不够,他索性住校。这样,早晨就有更多时间教学生诵读古诗文。小东的努力工作,倾心付出,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生趣,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活力。

      然而,好景不长。一次期末考试给小东迎头一盆冷水。期末全镇考试评比中,小东班的成绩倒数第一名。领导找小东谈话,责怪小东没有教出好成绩,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要求小东深刻反省,写好书面总结。

     紧接着很多学生家长来到学校找校长,要求更换老师,情绪激动,说我们忍了好久了,孩子们回家作业三下两下就给弄完了,在学校又是唱歌画画又是跑步打球,该孩子正经学的东西老师不教。这下好了,全镇考老末了吧!我们山里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考大学。我们只需要孩子考试得高分,我们不需要他们打乒兵球,不需要学国画,不需要其他本领。小东老师误人子弟,我们要求更换!

     小东彻底迷失了自己。他静静地思前想后:我真的比别人差吗?我真的不会教书吗?我教书的艺术真的很差吗?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品质培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难道错了吗?我的素质教育理念难道真的行不通吗?

     他的烦恼和郁闷突然被山顶庙里传来的钟声打断了。七年来,小东还没上过山呢!一是自己不信佛,二是专心教学,没时间。他想:既然大家都说山上的主持是得道高僧,善解心结,我不妨去拜访拜访。

     日暮时分,古塔寺静静地矗立在绿树苍木中。檀香缥缈,幽径花簇,鸦雀轻鸣。虽是落叶时节,大门到大殿的大道上却干净如洗。

      主持法号静修,浓眉清须,着一身淡黄禅衣。他早已等候在大殿门口,见到小东,微笑着说:“今日喜雀高鸣枝头,本寺当有贵客来访。来者可是小东老师?”

      小东惊诧:当真有活佛,能预知天下事?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小东老师不必存疑!我经常下山,路过山下小学是常事。学校的人事看在眼里,悉在心里。”静修施禅礼,双手合十。

      小东惭愧,原来老和尚对学校很是了解,自己却从未去接纳佛教,一直心存不屑之意。

      小东还礼,说:“正是正是。我心中郁闷,想请大师开导开导!可是我的烦恼无从说起!唉!”

      静修微笑,说:“你应该是为寻找方向而来,是外界干扰了你的内心,是你的内心信念在动摇在分裂,对否?”

      小东愕然,自己都没有这么深刻的反思,他却一语中的。看来是来对了。

     小东问:“那请问高僧,您认为我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对吗?”

     静修打禅语:“教育乃艺术,教无定法,本无对错。合身心,统知行,自成一家,可百家争鸣!”

      小东似懂非懂,告别之际,老和尚送他一句话:“其实你坚持的方向是对的,相信自己。检验你成败的不是领导和家长,而是学生。”

      小东继续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带着学生快乐地学习着。然而,他还是没有得到认同。被调到更远的山沟里。

     小东调走的那天,没听到古塔寺的钟声。

      小东到了青山小学,又给青山小学带来了活力生气。可他仍是顶着来自领导和家长的压力,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时间巨人跨入了新时纪,经济发展进入高速路。房价、物价飞涨,农村教师的工资增长缓慢。金钱领舞的社会,知识地位渐渐下沉,小学教师成了看不起的对象。小东身边的许多同事忍受不了清贫和别人的鄙夷,有的下海经商,有的考入政府机关单位,有的转入大城市教育辅导机构。小东被窘迫的生活和冷眼冷语挤压得难受。

      他第一次买了一包烟,使劲抽了起来。浓烟呛得他猛咳了几声。唉,怎么办?继续教书,一个月千把元,不够孩子奶粉钱!考公务员吧,难考上不说,也不感兴趣!下海吧,又对不起当年在行知先生像前的誓言,更对不起自己这些年的坚持和付出。真是如食鸡肋呀!

      小东独自一人走上青山,这些年还是第一次上山,他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片竹林,穿过竹林又到一片桑林,再深入就见到一户人家。

     这家人姓王,祖上一直靠制作“桑皮纸”为业,传到王伯手上,已是第二十一代了。祖上传下话:“王家靠此术度过多少灾荒之年、动乱之年。此术为王家命根,不可绝。”

     小东参观了王伯家的手工作坊。有灰池水池,有高温锅炉,有碾压房,有晒纸场。王伯告诉小东,明清时期,这桑皮纸可畅销了,宫廷、书院、高档书画装裱都抢着要,那时有很多地方都做桑皮纸。

     后来,宣纸大量生产,渐渐取代桑皮纸。桑皮纸供大于求,收入很低,难以糊口,加上纯手工制作,产量低,前景很差。做桑皮纸的都改行了。老王家坚持祖训,一心做好桑皮纸,精益求精。他家长年生活在山里,几乎与世隔绝,从不在乎桑皮纸值钱与否。如今,王伯又创造性地在原有工艺中嵌入细软竹丝,使得王氏桑皮纸千年不朽,更具匠心,本省仅有一家。

      小东回来后反思良久。王伯这种对事业、技艺专心无二,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由衷敬佩,王伯就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他将王伯隐居青山钻研桑皮纸技艺的事迹写下来,传到网上。

     小东没想到自己的这一举措引起巨大反响,竟然让王伯一举成名,成为“非物质遗产继承人”。王伯的技艺成了世界非物质遗产,他的桑皮纸销往世界各地,供不应求。

     王伯为了感谢小东,聘请小东为经纪人。小东每年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从此,小东成了名人,外人看他的目光充满艳羡,一些名校也向他伸出橄榄枝。分管教育的镇领导竟也盛赞小东了,倡议让小东领头兴办校办企业。

      小东感觉自己吃了怪味豆,自己默默奉献十几年,不如自己上网一宣传,这是什么评价机制?让自己抛掉心爱的教学,办企业,这算什么事?

     小东陷入郁闷和迷茫之中。周末,他开车到古塔寺,想请求静修老和尚解解心结。

      几年不见,古塔寺比以前更兴旺了,前来拜佛敬香的香客和慕名而来的游人三五成群,络绎不绝。

     小东知道,地方政府开发了古塔山,以提高当地的财政收入,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上策,但不是老和尚所愿,他法号“静修”,就是想潜心向佛,修身问道。所以,静修常不在喧闹的寺中。

     有个十几岁的小和尚过来迎接了小东,说:“您是小东老师吗?师父云游去了。他知道你要来,留了一封信给你。”

      小东愣了,大师这是不想见我呀!小东拆开信,是一首禅诗:

                            师贤

               师艺无边,静心其间。

               道德是本,信念为先。

               长行也难,忍在功前。

               远效舍得,戒欲齐贤。

     小东回到家,将此禅诗刻在茶杯上,也刻在了心里。他知道静修高僧厌恶有财无德者,送藏头诗“师道长远,静、信、忍、戒”以劝自己舍去经纪人收入,戒掉俗人的一些物欲,向孔子、曾子这样的大贤看齐,虽然这个过程很难,但静心育人,相信学生,必然能得一片芬芳桃李。

     小东经过再三思忖,还是回到了古塔小学,重新潜心教育,钻研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学法,比如重视古诗文朗诵欣赏,引导学生在感悟自然,感悟生活中进行作文实践。

      退休后,小东就住在静修的禅房里,静修已不知去向,很多游客把小东当作静修。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游客”,他们不是来看美丽风景,也不是来烧香拜佛,而是来拜望他们终身敬仰的老师小东

      ——谨以此篇献给坚持在、奉献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岗位上的老师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学习没目标的学生的赏识
李松老师选临《汝南王修治古塔铭》
点我一次名好吗
​【教育感悟】你辛苦为你甜
书评A16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读《404公寓》
【广东】谢逸隽《​“漫画”老师》指导老师:杨全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