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分析丨写好现实题材,你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又到周末啦,话说最近口碑不错的院线电影是一部接一部啊,咳咳,可能有作者君猜到我就要说啥了,对,就是这部被刷屏的《我不是药神》~


不过,今天研习君不是要分析《药神》哦,而是受了它的启发,想说一说我们对现实题材写作的一点感想~


研习君之前也看过一些取材于身边事或者新闻报道的故事,总体感觉是,写好现实跟开脑洞真是各有各的难。


当我们按现实事件本来的样子写下来之后,很有可能会发现,比起一个有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的故事,它更像一个段子或者写实纪录。


当然段子本身也有故事性,但毕竟它离小说成品还有很大的距离,它的可传播性和开发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当然可以从现实中找到触发故事核心立意的点,但接下来,就需要对原有素材做精心的选择和改编处理。就像我们想拿手机拍一组自己和父母、恋人的互动视频,也要精心选择拍摄角度、镜头的组接。


拿《我不是药神》来说,与徐峥饰演的印度神油小商贩程勇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原型陆勇的经历更沉重:自己是慢粒白血病患者,61岁的父亲在领了不到一年的退休工资后,想帮儿子赚些治疗费用,却出了车祸,抢救7天后去世。两万三一盒的高级药,他吃了两年。


导演文牧野说,“为了让人物变化更有弧光,把主角程勇设置成了一个受困于生活的烂人、药贩子。他并非身患绝症的达拉斯牛仔,却一步步转变为一个悲天悯人、普渡众生的灵魂,这是戏剧化、艺术化的处理”,这样下来剧情的转折冲突会更强。(采访内容来自时光网)



豆瓣网友“时间之葬”对程勇的改编分析很值得一看:“最开始答应走私药品,完全是受钱的驱使,如果不是被逼至近乎走投无路的绝境,他不会答应老吕。当仿制药生意越做越大,他有点像一个典型的暴发户……而后当假冒院士张长林盯上他时,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安全,因而他放弃了这座金矿。即便是在看到老吕的遭遇后决心重操卖药旧业时,他已经可以放弃利润,甚至贴钱卖药,却依然小心翼翼地叮嘱病友,低调一点,再低调一点。不想坐牢,始终是他的底线。


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又一层的转变,程勇这个形象才能够深入并打动人心。有那么几个时刻你甚至会在他身上隐约看到一点奥斯卡·辛德勒的影子——一个大发不义之财的二道贩子,一步步转变为一个悲天悯人、普渡众生的伟大灵魂。”


除了程勇,其他主要配角大都是编导创作出来的。用导演的话说,“无论是卑微的吕受益、流浪野狗般的黄毛,还是跳艳舞的母亲、求神庇佑的牧师,他们构成了中国这类病人的群像。”


这些配角的设定,无疑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王传君演的吕受益病逝后,黄毛躲到没人的地方,边哭边往嘴里塞橘子,多少人看到这段会泪奔?(一个题外话,原型陆勇最开始对这个改编是不认同的,但跟剧组多次沟通后,他认可了这种处理。)



研习君不由想起了我们分析过的另外两个经典故事《月亮与六便士》和《点球成金》。


据说,毛姆当年是旅行到塔希提岛,看到岛上留有一个高更当年画的门板,从而起心动念想要以高更为原型写这个故事的。


不过,虽然原型是高更,但是作为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小说家,毛姆意识到必须要把原型人物尽可能戏剧化,围绕原型人物设计尽可能多的冲突,给他尽可能容易被读者理解的动机,才能让读者感兴趣。


于是乎,毛姆大大毅然抛弃掉高更作为一个画家的专业细节和他的文艺理想、哲学观bla bla,因为这些东西对普通读者来说太高深了。


在一堆高更的素材中,他只选取了高更人生的大概(35岁时辞去银行职务一心绘画,38岁时与家庭断绝关系,后来跑去各个荒岛采风画画),剩下的诸如他抛妻弃子,睡了他伯乐的老婆又抛弃令她自杀,他的妻子对他的怨恨与利用等情节设计,都是为了让故事更戏剧性更好看


(高更自画像)

主题角度呢,毛姆从高更复杂折腾的人生中筛选出了一个能最大程度让大众共鸣的主题——一个人为了追求理想能付出多大的代价,可以抛弃掉多少世俗的负累,又要承受多少?至于画家本身很多高深的主张,都被毛姆隐藏在副题里了,这是小说家的聪明。


之前和大家简单分享过《点球成金》,情节和主人公本身改编自财经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的《魔球—逆境中致胜的智慧》,拿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没钱的棒球弱队如何考大数据和算法连赢20场,创造奇迹。


我们不妨试想下,如果你是编剧,要怎么刻画这个球队总经理的男主?他为什么一定要留在弱队赢?为什么创造奇迹身价飙升后还要继续留在弱队?他到底想要什么?


这些问题,原作里没有答案。可如果不设置得巧妙,这个人物和故事都会失色很多。



我们看看编剧是怎么处理的:男主最初是体能超佳的全能棒球选手,被球探忽悠着会说他一定是明日之星,会留给他最好的位置;同时他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艰难抉择间,他相信了球探许给他的美好未来,却不曾想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球场。屡屡失败让他自信全失,万念俱灰间转行做了球探,慢慢干到球队经理。


这段失败前史成为男主心中的隐痛,他后来拒绝红袜队高额薪酬时说过一句话,“我为了钱已经做过一次很坏的选择了。”


所以,人物的目标和动机变得非常清晰,他一定要赢,是想证明之前球探判断球员价值和潜力的标准基本都是错的,他要用新的、科学的标准来颠覆旧规则。


结尾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小胖给男主看了段录像,他们看中的一个不被看好的胖子球员居然在比赛中打出了全垒打。这让男主得到了安慰,一个人躺倒在无人的、他曾经不敢踏足的绿草茵上无声抽泣,而这堪称全片的情绪高潮,前面的所有情绪跌宕终于找到了出口。


对了,编剧还给男主设置了一个和前妻的可爱女儿,在球队跌入谷底之时,女儿心心念念为老爸的担忧是他的极大动力;最终总决赛中败北,也是女儿的歌声给了他安慰。这份情感上的安抚,同时也给故事中冷冰冰的数据和胜负增加了亮色,舒缓了故事节奏。


说了这么多,研习君也就是想提醒大家,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固然可用,但一定要经过我们有意识的筛选,找到能让大多数读者共鸣的切入点,组织情节、构思人物时尽量为好看的戏剧性服务


大家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和素材呢?可以拿出来分享讨论啊!顺祝周末快乐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电影的未来,真要多来几个「文牧野」
《我不是药神》原以为是喜剧,结果却让我笑着流泪
为什么我们预测《我不是药神》票房能卖到30亿?
不好意思,我要怼一下《药神》
《我不是药神》及原型陆勇案给我们的启示
“我不是药神”的原型陆勇,买印度仿制药被抓,现在结局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