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评论|沈复— 浮生六记(二)



浮生六记(二)

 ——沈复


编者按



有人和我提意见,说我不应该写类似于《浮生六记》这样的闲书,而应该写写类似于某某家书这样的经世致用,人情练达的书。这种小众的口味,没有什么知识和信息量。原来现在连业余阅读都要讲究信息量了。好吧,如果非要说信息量,我觉得《浮生六记》的信息量一点都不少。这里有许多有趣的文化常识,比如对插花,园林,甚至文学评论,以及审美等等,都有所涉及。更有意思的,在《浮生六记》里还有古人那种闲适优雅,有趣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个在日渐无聊的生活中,当真是最好的东西了,哪怕是满足一下想象也好。




 


第三章:坎坷记愁

 

上文说到了前面两章。一章是“闺房记乐”,一章是“闲情记趣”,都是轻松愉快的部分。但是人生不可能都是如此的平顺和畅。于是,第三章就变成了“坎坷记愁”。其实,这里的坎坷,也算不上什么大风大浪,不过是一些寻常人家都会遇到的问题罢了。但这些寻常的坎坷毕竟也是坎坷。这对于像沈复和陈芸这样的夫妇来说,显得似乎更加困难一些。因为这一对可爱的夫妇,虽是一对妙人,但却平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总是不能应付自如。

 

比如他们似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沈复尽管也出去打工,但是似乎也做得不顺畅,断断续续。因此一到“偶有需用,不免典质。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绌。”仅仅是稍微拮据一点,也没有什么。更糟糕的是,老口子似乎在人情世故上都不是很圆滑。先是陈芸不小心得罪了公婆,尽管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情,但后来由于一些显然的误会,两口子不得不被迫外迁出去住。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于是,沈复的艰难日子开始了。坎坷记愁中一大部分都是在记在了两口子的生活困顿之苦。催人泪下的一段是“生活日益困顿”:

 

“芸生一女名青君,时年十四,颇知书,且极贤能,质钗典服,幸赖辛劳。子名逢森,时年十二,从师读书。

 

余连年无馆,设一书画铺于家门之内,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焦劳困苦,竭蹶注 244时形。隆冬无裘,挺身而过,青君亦衣单股栗,犹强曰“不寒”。因是,芸誓不医药。

 

偶能起床,适余有友人周春煦自福郡王幕中归,倩人绣《心经》一部。芸念绣经可以消灾降福,且利其绣价之丰,竟绣焉。而春煦行色匆匆,不能久待,十日告成。弱者骤劳,致增腰酸头晕之疾。岂知命薄者,佛亦不能发慈悲也!

 

绣经之后,芸病转增,唤水索汤,上下厌之。”

 

生活困顿,加上家庭不睦,陈芸又病重。这一段写陈芸为了生活,病中劳累,终至于彻底病倒了。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为人担保,无辜受累,终于使得债主临门,导致父子失和,处境更加艰难。于是,两口子不得不“痛别儿女”,这一章写陈芸被迫离家,自此一别,竟然是母子永别,不可谓不凄惨。

 

之后的为了生活,沈复不得不只身去靖江要债。然而本来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异常的艰辛,因为一路上遭遇了大雪,这一段文字也算不上特别精美,但是读了几遍,总觉得颇有趣味:

 

“是夜,宿锡山客旅,赁被而卧。

 

晨起,趁江阴航船,一路逆风,继以微雨,夜至江阴江口。春寒彻骨,沽酒御寒,囊为之罄。

踌躇终夜,拟卸衬衣,质钱而渡。

 

十九日,北风更烈,雪势犹浓,不禁惨然泪落。暗计房资渡费,不敢再饮。正心寒股栗间,忽见一老翁草鞋毡笠,负黄包入店,以目视余,似相识者。”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遇到了旧时援手过的人,沈复才勉强度过了这次危机。日子就这样紧巴巴地凑合着过,本来也没有太大的波动,奈何小丫鬟又卷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跑了。陈芸的病情也自此日渐加重,终于不治。

 

临终遗言,陈芸仍然念念不忘让沈复回家,因为自己一死,想来沈复父母对他们夫妇的意见总归是平复了。自己的骸骨暂且留在这里也可,等到将来沈复有能力的时候再运回去。言辞平常,但是却痛彻心扉。尤其最后一句:

 

“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丧妻之痛不久,沈复父亲也去世。沈复因为长期不在家,家中的事情也不曾打理,因此家产自然而然也分不到多少。于是,又不得不辗转漂泊。有时候竟然落得了“设塌寺中”,当真也算是几乎走投无路了。偏偏在此刻,颠沛流离间,陈芸的儿子竟然又早夭了。中年丧妻失子,几无立锥之地,确实也算得上是坎坷了。

 

第四章:浪游记快

 

《浮生六记》之中,这一段我最喜欢。大概因为我也喜欢浪游的缘故吧!比如“寒山登高”一段:

“越日,天将晓,鸿干已登门相邀。遂携榼出胥门,入面肆,各饱食。渡胥江,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舟子颇循良,令其籴米煮饭。余两人上岸,先至中峰寺。寺在支硎古刹之南,循道而上。寺藏深树,山门寂静,地僻僧闲,见余两人不衫不履,不甚接待,余等志不在此,未深入。归舟,饭已熟。饭毕,舟子携榼相随,嘱其子守船,由寒山至高义园之白云精舍。轩临峭壁,下凿小池,围以石栏,一泓秋水,崖悬薜荔,墙积莓苔。坐轩下,惟闻落叶萧萧,悄无人迹。

 

出门有一亭,嘱舟子坐此相候。余两人从石罅中入,名“一线天”,循级盘旋,直造其巅,曰“上白云”,有庵已坍颓,存一危楼,仅可远眺。小憩片刻,即相扶而下。”

 

这种浪游的乐趣在于无所目的,并且随心而动,随遇而安。游了寺庙,又去了朋友的隐居之处,这一处隐居之地,叫上沙村,按照文中所述,确实颇有点世外桃源的意思。不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是关于“春游平山堂”。

 

平山堂之游,始于金山和焦山。沈复说“金山宜远观,焦山宜近视”。终于扬州平山堂。我的故乡就在金山脚下,但是欧阳修亲自创办的平山堂却不曾去过,在本书里,这可能是除了杨帮一段,是着墨最多的了。可见当时之盛况。直至今日据说仍然秋景极佳,可惜一直没有去过。

 

浪游最有意思的一段是“半年一觉杨帮梦”了,沈复倒也是个直率的人,直接说出了出门经商时的一段浪荡经历。这段经历很有趣。不过也正如沈复自己所言该“少不入广”。沈复一辈子碌碌无为,难得在入广做生意赚了点钱,大概也没能贴补家用,又花在了那里吧!

 

纵观全文,《浮生六记》一书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一生的大概的经历,虽然也有生离死别,但作者并没有人为地夸大苦难,只是按照当时的心境一五一十地道来。整篇文章除了极少地方掉了一点书袋之外,几乎都是用极简单的接近于口语化的表达,所写之事也都是一些琐屑,平常之事。我喜欢的正是这种真实,仿佛见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不同的生活。

 

至于其他两记,略读了一遍,觉得不甚了了,也无话可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间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读《浮生六记》有感
找寻沈复笔下的鸡笼山
浮生六记 读后感
《浮生六记》里最美的30个句子,治愈你的忧伤 ,抚慰你的心灵
浮生六记 | 闺房之乐与坎坷之愁
《浮生六记》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