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蒲松龄一生的坎坷功名路》



蒲松龄一生的坎坷功名路


文 / 孟令占      编辑 / 魏强

                       



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纵观古今,但凡有些成就的人无不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和挫折。蒲松龄一生的坎坷功名路,颇似被上苍历练过的人。

 

老舍先生曾说过:“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这是老舍对清代文人蒲松龄最中肯的一句评价。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尽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一生都在贫困线上挣扎,艰辛的生活造就了这位大师的辉煌人生。

 

蒲松龄出生在山东省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的蒲家庄。蒲家祖上曾做过官,到了蒲松龄的父亲这辈时,开始他父亲还能读书,后来因家穷,下海做生意去了,他有五个儿子,蒲松龄排行第三。蒲松龄从小跟着父亲读书,19岁考秀才,异常顺利。当时他的一篇答卷纵横议论,发挥得酣畅淋漓。主考官恰巧是当时的爱才若渴的学使施愚山。这位施大人为人通达,见到蒲松龄连着三场乡里、县里、道里都是第一名。这事轰动了十里八乡,让蒲家人脸上着实增光。如按这个情况发展,蒲松龄可谓是前途无量,这位青年才俊一定前途远大,可上苍为了促成这位大师的成长,却让他在科考的仕途上一路受挫,再也没能前进一步!一次,他第一场的答卷相当出色,主考官极为欣赏,甚至内定他为头名人选,谁料想蒲松龄却突发急症,无法继续考下去,前功尽弃,主考官也无能为力。还有一次更离谱,蒲松龄文采大发,只顾洋洋洒洒,笔走龙蛇,却没想到超出了格式规定,这在当时被称作“越幅”,要被取消考试资格。蒲松龄得知后如五雷轰顶,惊愕、茫然、痛悔,最终也只能沮丧而归。

 

40多年间,蒲松龄一共参加过几十届科考,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垂头丧气而归。尽管一再受挫,直到年过六旬,他对带给自己如此痛苦回忆的科举考试还是不肯放弃。而此时他的生活却家徒四壁,举家填饱肚子就算是幸福了。而饥肠辘辘的他却还要科考,他的老妻实在看不下去了,毅然出来劝阻,对丈夫说:“你还是省省心吧,咱命里没有这个福气,如能够考上的话,现在都可做司道阁老了。从今往后,你就认命吧!”蒲松龄终于冷静地想想妻子的话,的确如此,从此才不再应考。

 

科场失败不一定文学创作失败。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坏事中酝酿着好事,从此他潜下心来,一心创作《聊斋志异》这部传世名著。正如鲁迅说:这部横空出世的小说杰作,既有唐代传奇的细致描写,生动翱实;也有魏晋志怪的诡异风格,怪诞飘忽。在他的笔下,中国悠久的小说艺术,无论写实流派,还是谈神说鬼一脉,都被发展到一个极致,达到创作的高度成熟。上苍好像是有意安排他这样一个才情、思维敏捷的小说家,一生停泊在社会最低层的,体验了人生最痛苦的苦辣麻咸,可以说上天成就了他。如果当初他功成名就,成了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么他的创造力、生命力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和束缚。相反上天把他放到一个屡受打击,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环境之中,他思考的机会就多。“一个经常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所以恶劣的环境让他一直保有了自由不羁的民间心态,充沛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批判力。他以练达的文笔,通过丰富的文学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将长久形成的心中积郁释放出来,给世人以振聋发聩,这对蒲松龄来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蒲松龄:贫穷从来不会限制你的想象
蒲松龄的坎坷功名路:年过七旬不言弃,一生都想进入“体制内”!
文明:别人家的孩子不好当
揭秘:蒲松龄对科举制度那么痛恨 他为什么还要参加科举考试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生字表
亦幻亦真 彼岸此岸——读《聊斋的狐鬼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