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人物塑造·上篇
【寻找写作的真相】目录

关于人物的真实性

在谈到人物塑造这个问题上,我们先来讨探“人物的真实性”这个话题。大家看过的一些写作教程中可能会建议大家写出真实的人物。而我们读某些作品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忍不住发出批判的声音:这个角色写得太假了!

那么,怎样才算是真实的人物形象?

我记得多年前看《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在第一集提出一个观点:一个人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

  • 第一种是人物的历史形象,也就是历史典籍记载这个人如何如何。这个面目可能有虚构的成分,比如古代的帝皇传记常常会加入一些神话元素。也许在这一部史书里面他是正面人物,在另一部史书里面就成了一个反面人物。

  • 第二种是人物的文学形象,具体来说是指小说、戏剧和文学艺术中的人物形象。

  • 第三种是人物的民间形象,是指民间信仰、民众风俗和一般人心目中的面目。也就是民间群众对那个历史人物的普遍印象,比如说那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是忠臣还是奸臣,是一个凶恶的人,还是一个温顺的人。这些印象一般会受流传下来的故事、戏曲所影响,这些艺术作品里面人物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大众就把这个形象代入到历史人物身上。所以第二种形象常常跟第三种形象是相似的。

如果跳出历史的视角来看,人物还有他本来的真实面目。关于真实形象,只有跟这个人同时代,并且有过接触的人,才会知道其中的一些方面。

我认为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基本上做不到还原真实面目。就算是当代的作家要为某个人物写一部传记,传记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未必如实塑造。基于某些因素,作者很可能会对人物形象进行美化,并且隐藏起一些负面信息。因此,当我们提到小说里面人物的真实性,我们要考虑的并不是人物的本来面目,而是文学形象。

如果我们的作品中出现某个历史人物,读者批判我们写得不像,那么读者只是把那个人物的民间形象跟我们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比如,关羽这个人物的民间形象是一个忠胆义胆勇猛超群的英雄,如果作者把这个人物写成胆小如鼠背信弃义的形象,读者一看就觉得失真。所以,如果我们要对历史人物塑造形象,我们需要考虑他的民间形象。除非作者本意就是要颠覆这个人物形象,否则不要偏离民间形象太多,可以在民间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深挖和扩展。

那么,当我们说到某个人物写得太假,我们是基于什么理由来批判呢?第一点刚刚已经说过,就是基于人物的文学面目和民间面目,读者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印象,但凡跟这个印象相差太大的形象都会觉得不真实。第二点更偏向于人物的行为不符合生活逻辑,明显出现违和的感觉,让读者出戏。

比方说,作品中出现一个富家公子随手掏出几千万现金的情节,这样的桥段就明显出现逻辑错误,严重失真。像这一种情况常在一些欠缺人生阅历的年轻作者身上出现。他们处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年龄阶段,可能连一些很普通的人情世故都不懂,也不知道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和处事手段,光凭想象去还原这些场景自然容易失真。世故的成年人看涉世未深的孩子的作品,要么会觉得他们故作深沉,要么会觉得想法幼稚,很难获得共鸣。这种由于人生阅历造成的失真并不容易解决,建议年轻作者避免去写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关于人物真实性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对于不同题材类型的作品,要求的真实度并不一样。如果是严肃文学,里面的人物表现要尽量接近现实中的人。如果童话类的作品,读者定位于十岁以内的孩子,里面的人设就要低龄化,要在小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童话故事里面常常会以“王子和公主从此快乐地在一起生活”来结束。如果我们从成人的视角来续写王子和公主结婚之后的故事,他们生孩子之后在教育上出现了冲突,国主和皇后也许并不喜欢远嫁过来的公主,也许会有一些家庭矛盾……像这样的内容会显得更真实,但小朋友天性喜欢美好有趣的东西,他们对成人世界里的矛盾并不感兴趣。

又比如搞笑类型的幻想类小说,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专为搞笑而生的人物角色,他们的行事作风非常荒诞,甚至是我们所理解的“无厘头”。这种人物明显不真实,但是读者却不反感,因为他们已经预先接受了作品的题材和风格,他们允许出现这种人物。现实题材的喜剧电影里也常出现这种角色,他们行为夸张,在现实生活中绝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观众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他们就是喜欢这样的味道。

所以说,读者需要的并不是真实的人物形象,而是在不违和的情况下,看到有吸引力的人物形象。 “不违和”是指不要跟故事环境相违和。比如,在悬疑凶杀类的作品里塑造一个心理变态的杀人狂魔,这样并不违和;但是在低龄向童话故事里面出现这样的人物就显得违和。至于“有吸引力”这一点,就要看作者个人如何理解,也许是人物特别强大,也许是特别搞笑,也许是热血上进,容易带动读者的情绪。

把人物写得丰富

有时候读者批判一个人物写得假,也许并不是指“虚假”。读者的真实意思是,人物形象显得浅薄苍白,不够丰富深入。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人物塑造的第二个问题,怎样把人物写得丰富鲜明。

一个人物要写得多具体详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小说中的重要性。跟我们看电影类似,如果是人物是主人公,我们当然要对他进行全方位展示,镜头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主人公转动。对于路人甲乙丙丁,只给一两个镜头,也许连台词都没有。像周星驰的电影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造型奇特的临时演员,他们的出场或许会引起一阵哄笑,也许会有几句特别的台词加强喜剧效果,他们的任务也就到此为止。电影只需要给他们呈现出某一两个有特色的切面,所以不需要对他们的形象进行全方位塑造。重要人物则不一样,作品会展现出他们得意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失落的时候又是什么状态,既展现快乐,也展现痛苦,既展现光明,也展现阴暗。至于为什么需要这样处理,还是回到代入感的问题,展现得越具体细腻,代入感就越强烈。

我们需要注意这么一点:重要人物要写出深度,不太重要的人物写出特色。

我将人物深度划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人物的性别,年龄,外表,这几项内容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建立最直观的印象。在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陌生人,一般能接收到的信息也就是这几项。这一层我给它起一个名字,就叫做“陌生人”。

第二层包含的信息会更丰富,包括人物的身份背景,从事的职业,大概的性格,说话的口吻,明显的喜好。这一层我起的名字叫做“室友”。对于这个程度的了解,就像现实中经常跟自己相处的室友。

第三层包含的信息进一步丰富,人物过去的经历,是否受过心理创伤,他渴望什么,恐惧什么,他会经历那些重要的事件(包括过去和未来),每一个事件过后他会有什么变化,他的人际关系网,哪些人是他的朋友,哪些人是他的对手,他喜欢哪些人,讨厌哪些人,跟这些人之间发生过什么大事件……在这个层面上,作者还可以任意加入跟人物相关的信息,只要这些信息对人物展现有帮助。我给这一层起名为“自我”,对人物的了解就像是剖析自己一样。

我们在人物设计初期不妨先想想,以人物在小说中重要性,我们把他展现到哪个层面才足够。对于不重要的路人甲乙丙丁,展到到“陌生人”的层次就可以了。对于稍重要的角色,需要展现到“室友”的层次。对于主人公,需要展现到“自我”的层次。至于小说中重要的配角,他们的展现程度介于“室友”和“自我”之间,由作者自行判断,控制展现精度。

我们之前说过,人物设先设计可以用人物简历的方式来做,而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物,我们设计出不同的简历。第一层“陌生人”的简历,包含内容是,姓名,年龄,外表,明显特征。第二层“室友”的简历,在第一层简历的基础上增加:职业,爱好,特长,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口头禅,等等。第三层“自我”的简历在第二层基础上增加:渴望,恐惧,重要的经历,重要的人,成长路线。

人物简历可以用表格来做,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实现。人物的简历设计不是非做不可,也不是每个人物都需要填写简历,简历中的所有项目也不一定会填上。总之,作者按自己的需要来处理就行。

如果作者觉得某个人物的形象已经足够鲜明,已经可以在脑袋中清晰想象出人物的言行举止,那么不做人物设计也没有关系。如果对某个人物没有什么头绪,觉得形象很单薄,那么填写人物简历有助于激发灵感,想到更多关于他的信息。正如之前所说,有些东西不写出来就是模糊的一团,一旦写出来,它可以瞬间变得清晰,还可以联想出别的点子。

我建议大家在构思小说的时候对几个重要的角色填写简历,至于不太重要的人物,写到相关的桥段再临时构思也无妨。

人物塑造上的一些注意事项

人物塑造上应该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主人公的塑造。我们之前提到,小说力求制造出代入感,读者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主人公身上。基于人类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英雄情结,读者总会在主人公身上寻求一些闪光点。因此,在塑造主人公的时候我们特别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大奸大恶或者一无是处的形象。

如果真要以一个坏人当主角,一般有这两种处理方式:第一,要给他一点人性上的闪光点,并且这是他的主要品质。比如我们在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常常看见黑帮人物当主角,他们会做很多犯法的事情,但作品会深挖他们品格上的闪光点,如重情义,故事情节主要围绕这些的点子展开。

当我们看见这一类作品,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里面的事件登在报纸上,读者看完之后印象中的关键词可能是:坏人,做坏事,受到惩罚。如果事件是影视和小说表达出来,观众读者看完后印象中的关键字是:好人,有苦衷,不得已做坏事,没有成功,让人同情。

大家可以看到,艺术来源于现实,但又跟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艺术传达的不一定是逻辑和真实,更多的是感受层面上的东西。作者的任务就是在受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放大这种感受。

第二种以坏人当主角的处理方式:前期是坏人,后期变成好人,通过作品展现出一个人从坏变好的过程。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这种手法,在各类作品中也经常见到这种情况。人类对美好事物有天然追求,人性中的美好也是其中的一种。所以这种处理手法容易让读者接受。

如果作者坚持让主人公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坏人,这样是否可行?当然可行,写作是一件自由的事情,作者想怎样处理都可以。对于从头到尾都是坏人的处理,要看作者重点想表达什么主题。如果是想通过人物的可恨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引发读者思考,这样处理也是可取的。但即便如此,在代入感方面始终是一个问题,我相信大部分读者不愿意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视角,也不会喜欢这个人物。

如果大家要以历史上大奸大恶的人物来当主人公,这是一个比较冒险的做法。对于有争议性的人物,还是可以写成主角,比如秦始皇和曹操,有人说他们是英雄,有人说他们是坏人,至少在群众心目中这些人物还是有闪光点。对于群众公认的历史罪人、奸臣,我不建议大家把他们写成主角并为他们“洗白”。据我了解,我国的文化部门出台过政策,对这一类人物强行“洗白”的作品不能通过相关审核。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最好不要让主人公带有打破道德底线的恶劣品质,要不然很难会获得读者期待和认同。

说完塑造主人公的注意事项之后,我们来说说塑造反派人物的一些问题。关于这一点,读者比较反感的就是看到所谓的“天生反派”,也就是说那个人物只为了当一个纯粹的反派而出现,除了给主人公制造麻烦之外,没有任何作用。我建议大家不要用“反派”这个词来理解,而用“立场对立者”这个说法来理解。要产生冲突情节未必需要坏人出场,比如两个男生追求一个女生,他们的立场和目的就会有冲突性。又比如家庭伦理题材中,两代人育儿观念不同也会引发矛盾,可以从中发展出引人共鸣的情节。

就算作品中要出现坏人,我也建议大家不要只给他们贴上一个坏人的标签,从头到尾只展现出他们坏的一面。从人物形象丰富性的角度出发,我建议大家不妨先把这些角色设定成好人,然后构思他们遭遇了哪些事情才变成那个样子。也许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并不是坏事。比如一些恐怖分子做出了危害社会的事情,却因为自身扭曲的信仰,他们还认为自己做着正确的事情。小说作者需要向读者传达人物的动机是什么,只要作者提供合理的解释,读者就不会觉得人物的行动刻意生硬。

在塑造人物形象这个问题上,我们再来探讨一个话题,要不要写完美的人物?其实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要看作者自己的意愿,写作圈里并没有标准答案。

事实上,每个时期的潮流都不同,有些时期流行完美人物,比如武侠小说里某些绝顶高手,一出场就是天下无敌,文武双全。后来读者看腻了这样的设定,又觉得现实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物,开始产生反感情绪,认为有缺点的人物才是真实好看的。当这个潮流持续一段时间,又有读者看腻,认为完美的人设才能满足他们的所有幻想,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哪怕知道这样的人物不真实,他们也喜欢这样的设定。

所以我觉得大家不必害怕写出过于完美的人物,如我们之前所说,读者在意的不是绝对的真实,而是在不违和的情况下做到有吸引力。如果人物的完美出现了违和感,那么就作出一些修正。在幻想类作品中,完美型的人物往往让人兴奋和期待;在现实作品中,人物过于完美就会显得失真。一般来说,下面的设定往往更讨读者喜欢:人物在某个方面接近天下无敌,但其他方面普普通通,甚至不如常人,这样的反差会让人物更有吸引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20版《蝴蝶梦》差评,希区柯克永远无法被超越!
玄幻小说的小总结
【作文课堂】第二十七讲:有代入感吗?
网文创作如何增强代入感?
再读《远大前程》:感受这部经典小说的魅力所在
如何让你的小说拥有代入感?|专家论文带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