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大总结
1. 诗言志
含义
“志”指触物所兴,感事抒怀的情感、志向。
2.“兴观群怨”说
含义
兴指诗歌的感染作用,侧重于个人道德修养;观指通过诗歌了解社会风俗、民政得失;群指的是人们可以借助诗歌交流情感,使群体融洽;怨指人们可以借助诗歌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进行讽谏。
3.“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寻找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知人论世
要了解作品真实具体的内涵,需要考察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中和”说
5. 文质关系
墨、道、法
抨击文的消极作用。
儒家
注重质,同时认为经过文的装饰,质会变得更完美。
6. 言意关系
言以尽意
言不尽意
言以明象,象以表意;得意忘言。
7. 道法自然
自然之道;人性也应该是自然的;“贵真”说。
8.“大音稀声”和“大象无形”
含义
具体的声音、形象不是完美、全面的形象,只有道的表征——“大音”、“大象”才是完美的。
有无相生
道与实有事物之间相互依赖。
9.“养气”说
含义
培养浩然之气。
10.“虚静”说
含义
体“道”的一种方式,即“涤除玄览”,也即洗涤内心,使之无杂念后,诉诸内心超感觉的体验方式。
11.“物化”说
含义
一种主体和客体世界规律完全吻合的状态,一种自由创造的境界。
12.传神写物
含义
艺术作品若不能传神,即便外在形式十分完美,也不能够打动人的心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3.“发愤著书”说
含义
提出文学创作活动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宣泄功能,尤其是怨愤不平之情绪;提出了创作活动的目的是以立言追求人生的不朽价值。
14.物感
《乐记》
诗乐的声音是人心受外物感动而发出的;侧重社会政治对人情感世界的影响。
15.明道、征经、宗圣
扬雄
人们若想认识真理就必须学习经典;复古倾向。
16.王充
特点
把“真”确立为论文衡艺的标准;突破经学束缚;提倡创新,反对模拟。
17.“情志”说
含义
从思想和感情两个层次重新解释“诗言志”理论,但是将情感纳入了儒家伦理价值体系中。
18.“六义”说
含义
风、雅主要因地域差别而呈现出不同形态,地方性的称之风,产生于文化政治中心的称为雅,颂则是歌功颂德的乐歌,比即比方于物,兴即托事于物。
19.“讽谏”说
含义
对统治者批评劝诫,但讽刺要避免直露,而应该委婉含蓄;歌功颂德。
20.“风雅正变”说
含义
揭示诗歌艺术和现实社会的密切联系,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表达怨怒哀婉情绪的诗歌的存在合理性。微信公众号:汉语言文学考研
21.“文气”说
曹丕
文章需要有“文气”;文章的“文气”是由作者的“气”决定的;先天的“气”是禀自先天的自然属性,无法用后天的力量改变。
刘勰
强调后天因素的重要性。
22.“文体”论
曹丕
分为四科八种。
陆机
十种。
刘勰
三十余种;八个类型的风格特征。
23.“物感”说
刘勰
详细生动描绘了物色引起情感变化的过程;对心物交融的心理过程作了进一步分析;对如何表现物色提出了具体写作要求;提出了自然风光有助于文学创作的观点。
钟嵘
从社会层面进行论述;强调悲欢离合的人生遭际对具体情景中的个体心灵的触动。
24.“神思”论
含义
驰神运思,也即作家的创作构思。
刘勰
将“神思”活动离析为“神”与“物”;分别论析主体情志和语言辞令的作用;把创作构思分为“表现”和“传达”两个环节;能够运用的写作之术。
25.声律论
含义
四声八病。
26.“风骨”论
刘勰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美,或称劲健之美;风,偏于空灵、超逸,多表现为文章情思的跌宕流动;骨的意蕴偏于充实、刚硬,多表现为文词的锤炼加工。
27.“滋味”说
刘勰
把“滋味”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联系起来。
28.“讽喻”说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适而作;文辞质朴而直截了当,明白通俗;语言口吻刚直激切,使人容易受到触动刺激;采用语调奔放而流畅的诗歌体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29.“诗境”说
《诗格》
两层含义:感官中的外界物境;诗人构思时头脑中浮现出来的意象。三境:物境、情景、意境。
司空图
揭示诗歌风格的意境。
30.“明道”说
韩愈
“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但是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具有突出的重政教实用色彩;重创新。
31.“复古”论
含义
学古、模古、师古。
32.“平淡”论
平淡之美
包括内容的平淡和形式的平淡,从表面上看平平无奇,语言表达也朴实无华,但在作品深处却隐藏着丰富深沉的人生体验,艺术上也是经过陶洗磨练后的境地;宋代诗人有意追求这种美。
33.“法度”论
含义
宋人明确意识到诗文创作中有自身的法度和规矩;特制诗歌形式、技巧方面固定不变的表现方法。
34.别材别趣
严羽
诗歌独特的材料、题材;兴趣,兴象和情致交相融合,浑然一体,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趣和韵味。
35.妙悟
严羽
对诗学、诗道的领悟;对具体诗情、诗境的体会把握。
36.格调
诗调
以诗歌音调为基质的音乐性。
诗格
诗歌风格;诗歌固有的艺术格式,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方面。
37.性灵
公安派
强调真实自然;突出作家所独具的灵心慧性。
38.真情论
含义
散发着人性觉醒气息的个人情感。
39.实以虚行
含义
把一部分情节放到语言、心理等虚写形式中进行。
40.叙事养题
含义
使事件充分戏剧化;强调作品要设置悬念。
41.发愤著述
含义
主张从主观动机出发选择、改变故事。
42.假事真情
含义
情节虚构而有真实感。
43.同而不同
含义
同指共性,不同指个性,揭示人物性格中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44.“情景相任”说
王夫之
情景交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契机;情与景在诗歌中是彼此交融,难以割裂的。
45.“诗基”说
叶燮
胸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基点,表现为才、胆、识、力。
46.“义法”说
方苞
义即“言有物”,就散文内容而言,具体指儒家思想;法即“言有序”,就散文形式而言,重点在散文的布局结构、剪裁次序上。
47.“神气”说
刘大魁
兼指作家的人格构成和散文的艺术构成。
48.“义理、考证、文章”说
姚鼐
散文创作中三者兼收为善;义理是其中的核心。
49.“寄托出入”说
周济
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50.“事为文料”说
金圣叹
揭示小说文体的两重属性:艺术化和虚构性。
51.“性格”论
金圣叹
在构成小说诸要素中,人物形象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有个性;个性化的描写应体现在语言、外貌等方面。
52.“以犯求避”法
金圣叹
高手临文不可以去“避”,相反缺可以去“犯”,然后在“犯”中求“避”。
53.“背面铺粉”法
金圣叹
衬托的手法。
54. “正笔奇笔”说
毛氏父子
正笔指时间顺序很严密的情节;奇笔不是出于故事进展的必需,而是为了作品更生动,更精彩。
55.“常山率然”说
毛氏父子
有机的结构形式。
56.“天理、人情”说
张竹坡
强调写实特征,天理指生活逻辑,人情指人物的性格逻辑,情节既要符合天理,又要符合人情。
57.“囫囵语”说
脂砚斋
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直接含义则指这类人物的语言描写。
58.“是非自见”说
卧闲草堂
作者不直接露面评论,也不显示出自己的态度,而在冷静客观的描述中,使讽刺对象自身出现矛盾、破绽,产生讽刺效果。
59.“无我之境”说
王国维
主体感情及个性特征较为隐蔽,甚至完全融之于景的静穆和谐的诗境。
60.“熏、浸、刺、提”的小说功能论
梁启超
熏指阅读小说时全身心贯注于作品,思想感情完全进入其氛围内,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浸指小说读罢,读者长时间沉浸于作品感发的情绪之中;刺指作品引起的思想感情的震动;提指读者认同于作品的正面人物,不知不觉间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
61.小说悲剧论
王国维
一种悲剧由恶人的肆虐引起;一种悲剧由于命运的播弄而酿成;的三种乃由于剧中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作品------散文的鉴赏
古代文论关键词
诗学概念·因革
“语山杯”全国首届诗歌散文大赛来稿刊登(第五期)陶飞扬作品
酷评 ‖ 阅读一颗心灵
文学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