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害人不浅(读书札记)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害人不浅(读书札记)

    昨晚读蒋梦麟先生的《西潮》,讲到他小时候读书的故事,里边有这么一段话:
   
    “念书时先生要我们做到‘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所谓心到就是注意力集中,不但读书如此,做任何事情都得如此。……所谓口到就是把一段书高声朗诵几百遍,使得句子脱口而出,这样可以减轻记忆力的负担。先生警告我们,念书不能取巧强记,因为勉强记住的字句很容易忘记。如果我们背书时有些疙瘩,先生就会要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再念,甚至念上一两百遍。”
   
    其中这一句“这样可以减轻记忆力的负担”,跟我们通常的说法正相反。明明是死记硬背么,是增加记忆的负担,先生却说“减轻负担”。这是什么道理呢?
    细想起来,这是经过上千年检验的、极宝贵的、应该继承发扬的传统教育方法。
    我们这一代,为了反传统,从小念书就被告知,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死记硬背。其实是矫枉过正。传统的教育方法特别强调死记硬背,确实有它的道理,其道理就在于“减轻记忆力的负担”。读书,最最关键的的是要记忆,不懂不要紧,只要你全记在心里,早晚有一天你会懂的。并且一通百通,就好像忽然有一天,所有背诵过的东西,全部豁然贯通,从此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有人管这种方法,叫做“立体”教学法。这种记忆方法动员了视觉记忆、动作肌肉记忆、声音记忆等多种记忆方式,其效果极其明显。
    所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当然更好。但是6、7岁的小孩子,你要让他理解所有要念的书,几乎不可能。而你又不能等到他长大到具有足够的理解能力以后才让他读书。别说6、7岁的孩子,就是15、6岁,20来岁也不行。我上初中时候,语文课念过《岳阳楼记》,要求背诵,我就背诵了,其实里边到底说些什么实在是不懂。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懂了。因为正是我记在心里了,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翻来覆去的琢磨,加上其他的参考辅助,自然就会懂。这就是老话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记忆了但不理解”,跟“理解了没记住”,这二者之间,你应该要那个呢?当然是后者。前者,不理解总有理解的一天;后者,即便理解了,没记住还是等于零。而后者正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这方面我有教训。我40岁左右的时候,深感自己文史知识的贫乏,开始读书。读《古文观止》,看完一篇文章,按我那时的理解能力,加上书上的注释帮助,当然我可以说做到了几乎全面的理解。但我想背诵,于是开背。那背诵的速度是快,因为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背了上句,下句通过联想总能想起来。看起来不错吧,可惜,过不多久,回头检验,几乎全部忘光!这个就是,看起来是减轻了记忆负担,实际是增加了记忆负担:你觉得你会了,实际没达到绝对熟练的程度。
    在学习心理学上有一个叫“自动化”理论,说,一种技能,通过练习,达到了不假思索程度,形成了所谓的自动化。比如说写字,我们日常写字,从来不假思索提笔就写,而且极少错误,这就是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用那个《卖油翁》的故事里的话说,就是“手熟尔!”。那么我们读书,对于那些经典的,必须要记忆的东西,必须达到“口熟”才行。
    解放以后,我们打着爱护儿童的幌子,贩卖似是而非的苏联教育心理学,其后果是严重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实在害人不浅。好在现在已经有所改变。我外孙念语文和英语,学校就特别注重背诵。比如小学时候,老师就让他们背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最后的一大段韵文。我外孙背给我听,我听得目瞪口呆。其实他一点儿不懂,就是我,不只一次读过,也不能说全懂。可是他会背诵,机械地背诵,达到了自动化,将来一定用处更大。
   
    2012年7月2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用背的记忆术:你还在死记硬背吗?你OUT啦
A4纸记忆法㊙️告别死记硬背❗记忆力开挂💯
渊回道德:道德经需要背诵吗?记忆力一般多久能背熟?要掌握技巧
家长,看到孩子学习中有这5种行为,请你一定要制止他!
世界上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可以用到英语单词上
还在死记硬背?教你一个简单记忆力训练方法,构造自己记忆宫殿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