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少波 | 从三岔古堡朱氏家族历史谈家族文化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三岔堡不但是凤翔县历史上最大、最险、最久的堡子,也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厚重的地方。我在写《风雨百年三岔村》一书中,对三岔堡历史名人作过较大篇幅的介绍,唯独对西巷“朱老爷”家族历史由于缺少资料,而且故乡父老口中还有几个版本,故以“资料未查出,有待后人厘清”一笔结尾。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溯源家乡历史,考究家族文化,先后编写《三岔堡城楼古训》、《明.进士王亿百年家风传承人》、《清代山西闻喜县知县陈作哲百年家风》、《刘二叔和他的“乐善堂”》、尤其是最近撰写的《从

三岔古堡朱氏家族历史谈家族文化》等等,使我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的“家族”以及“家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先从三岔堡西巷朱氏家族历史说起,为此多次走访和翻阅很多书籍。前些日子,为此专门请教文史专家、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肖逸先生,以及通过微信联系到朱家后起之秀、凤翔区广电台朱小奇同志,他俩在百忙中不但为我找到郑士范的《绿猗寮集》一书,查出有关“处士星垣朱三翁墓志铭”,以及家藏贵重文物和文字,我立即拍了手机照片,通过共同合作,比较完整地考究出朱氏家族近二百年的历史人物族系关系和家族文化的社会意义。

(一)朱氏家族人物年代表

朱氏家族为“岐阳望族”(凤翔府),上祖无法考证。但朱氏先辈们开拓进取,忠公爱国,优良家风绵延不断。从清顺治时代(1648年)朱廷燎开始算起,可归纳如下世代年表:

第一代   朱廷燎

第二代   朱  绣   朱 绂

第三代   朱继云   (绂生继云)

第四代   朱  桂(桂配王夫人)

第五代   朱元勋

第六代   朱  炳  朱  焕  朱三翁(炬)

第七代   朱尚文 朱尚贤 朱尚哲  朱尚纯

第八代   朱映奎 朱映庚 朱燧儿  朱已娃

第九代    朱乙相 朱擢英  朱小相

……

近代朱家也是人材辈出,建国初期,有位人尊称“朱家老员”的神秘老人,现在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更难知道他的小名,大概年龄和我老父亲属同时代人(推测是1896年前后出生,或许是属于朱映奎的晚辈吧!)他不住三岔堡西巷两个朱家大院,而是住在堡子西南方向有个叫“深沟”地方的窑洞院落中。老人胖乎乎,笑嘻嘻,很受乡众亲近,我印象也很深,据说耕种着几亩土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躬耕生活。后代有朱建东和朱智信等,朱智信当年毕业于西安某技校,是建国初期科技人才,后来单位下马,回归故乡,成为当年的农村少有的文化人,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因我用针灸拔罐治好过他的腰腿痛病,还送我一个小小的玻璃匾,自己用毛笔写上公正清秀的十四个字:“讲医德诚信尚善,选药物效高价廉”,落款题字朱智信。这个小匾见证了我们的忘年之交。他的长子曾供职于当时的县广播站。次子现任村委会工作。现任县广播电视台台长就是其孙。朱家另外几脉,有的在外担任单位要职,有的在村上成为村办企业领军人物。一代一代传承着朱氏家族的优秀家教家风。

我在走访朱氏近一辈人时,曾听朱菊利说过,当年他老父亲还保存一面“皇清圣旨”,后来三岔修水库大搬迁中丢失。朱小奇回忆,在堡子西南(一处叫“双石头”不远处)祖茔中,听老人说,还有朱家先祖的墓碑。现任村委会干部的朱录印回忆说,当年移民搬迁时,拆下很多老宅房屋构件,精雕细刻,十分珍贵,木质纹理清楚,很罕见。所有这些佐证了朱氏家族的古往今来。

(二)简单介绍七位朱氏历史人物

1.朱廷燎

字仲光,清顺治五年(戊子,1648年)副贡,初授宜兴县知县,后补苍梧县知县。重修凤翔县志有传载:仁孝性诚,弱冠中戊子副榜,授苍梧令。值大军南征,居民不宁,燎多方安集,咸感诵焉。端方不谐俗,遂以病致仕。子四,长子绣登进士第。

2.朱绣

廷燎之子,康熙(乙丑)进士,康煕二十一年(壬戌)福建仙游知县,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调任台湾府凤山县知县。

有关资料记载,康熙三十六、七年,台湾县令李中素、凤山县令朱绣、诸罗县令董之弼因粮食亏空案被参,都是因为飓风大雨,仓廒倒坏而致。

参考文献《凤山县志》清 陈文达

《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1994年)

3.朱桂夫人王孺人

文献记载“以节孝旌”,指封建社会时代,为旌表妇女节孝,设祠建碑坊。朱元勋老母亲王孺人曾受此表彰。

4.朱元勋

朱桂之子,是位继承祖业、传承家训和发扬家风的一代名人。

5.朱焕

朱元勋之子,是朱三翁(朱炬)异母兄。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登仕郎。军户门户份待遇。

(经考证,登仕郎并不是个实职,在清朝,只要官位达到九品,都会被授为登仕郎。也可以通过封赠获得。登仕郎是正九品 ,月奉米四石五斗 。)

( 朱小奇提供图片)

6.朱三翁(朱炬)

字耀然,号星垣,生于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寿七十三,咸丰七年,无疾而终。葬于三岔堡西南祖茔。生四子(朱尚文、朱尚贤、朱尚哲、朱尚纯)。

墓志铭旌称朱三翁为“处士”。据考究,古代指有德才而隐居不做官的人,泛指未做官的士人。他博学善文,曾与关学大儒、少年时代的郑士范去同堡邓家学“乐庵强子之门”学说。(三岔堡南巷确有一邓姓大户,据说也是文化家族)。关学大儒郑士范和朱三翁是同时代人物,所以他才能在《朱三翁墓志铭》中清淅地写出朱氏家族的一切详情。

7.朱映奎

咸丰 辛酉(1861年)抜贡,同治壬戌(1871年)举人,刑部浙江司主事。

朱映奎是处士朱三翁(朱炬)的孙子。是朱家第六代家教家风传承人。

朱元勋、朱桂、朱继云、朱绣、朱廷燎分别是朱三翁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和天祖。

朱氏家族历史资料为我们三岔堡以及凤翔县昭示了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加深了厚重的乡愁文化积淀,真是好家教人材辈出,好家风光前裕后!

历史人物的考证是非常复杂的事,作为三岔堡朱氏家族的后起之秀、潜心研究家族历史文化的朱小奇同志,在电视台业务百忙中,考究出清代“三个朱绣”的结论:一个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凤翔朱绣;一个是康熙四十九年举人贵州广顺朱绣;一个是乾隆十年进士浙江归安朱绣。厘清开封知府朱绣是贵州广顺人,从而确定凤翔朱绣没在开封府任职的历史事实。

朱映奎就是三岔堡老一辈所说的朱老爷,从朱氏史料看,朱映奎是1871年举人,曾任刑部浙江司主事职务,但在他之前(1648年)就有朱廷燎和朱绣父子,分别为副贡和进士,都先后在不同地区任县令之职。“以节孝旌”表彰的朱元勋母亲王儒人,还有享受军户待遇的登仕郎朱焕、处士朱三翁(矩)等等,真是家风百年流芳,子孙瓜瓞绵绵。

(二)朱氏家教摘抄

朱氏家族崇善尚德,书礼传家,有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形成一条近二百年的传统家族文化链条,通过对朱三翁墓志铭的整理,可简单摘录如下朱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家教:

一,治学精神:朱炬的“幼嗜书,夜静灯残,焚香照读”。“年六十矣,应童子试”。“终亦未尝废业”。

二,讲究孝道:“事继母周,能孝养”,“丧葬皆如礼。”

三,乐善好施:“荒年之谷,周及里闾”

“诸子营生则成之,使毋过贪,乡人子弟谨者奖之,倡慢者诚之,少长皆有所矜式”。

四,生活节俭:“家不贫而蔬粝自甘,以布衣终老”。“淡泊,吾师家法也”。

五,做人诚信:“不妄交游,不苟笑言”“行表孝友温恭,作必顺而施必恕”,“教子孙要做好人,不屑屑为科举计”,“惟以济人爰物之心”。

(三)谈谈家族文化

从整理朱氏家族历史,使我深刻理解什么是家族文化?它是由家族而家庭,由家庭而子孙,形成一条文化链条,一代代传承下去。它规范家族成员的言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它有其特定的含义,一般指以家族存在与活动为基础,以家族的认同与强化为特征,注重家族延续与和谐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文化系统。

家族文化包括族规、家训、家书、家教、家风等相关行为规范、祭祖活动等相关仪规、家族的气质传统等精神特性。其中精神特性为其灵魂。它也是千百年来,通过一系列的约束和仪轨而内化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

家族文化是个家族的基业,能促进家族团结,形成积极乐观和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大家心理上的依靠。这就意味着家族文化不单单是一个好的文化气氛,更是精神支撑力量。

家族文化意义重大,很多事实证明,大凡对国家对人民贡献大的人,大都出生在家族文化浓厚的家庭。

古人说:“天下之本在家”,朱氏家族文化更使我坚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也更加凸显出立德树人和加强家风家教的重要性。

(四)附件:

《处士星垣朱三翁墓志铭》郑士范

三翁讳矩,字耀然,星垣号也,姓朱氏。朱氏自顺治初厥祖廷燎以副贡知苍梧县,生增生绂。绂兄绣,康熙中又以名进士知凤山县,蔚为岐阳望族。绂生继云,继云生桂。桂配王孺人,以节孝旌,生元勋,是为翁考。翁妣氏李以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十七日生翁,幼嗜书,夜静灯残,辄焚香照读,致呕血疾,终亦未尝废业。士范十五六时,先君子命携弟楷从云亭邓舅受学乐庵强子之门,而翁与舅同堡居相爱也,见说乐庵,心慕之,随禀学焉。乐庵之学,敬以求仁,日新而恶可已,知其意亦云难矣!第仰其言坊行表,孝友温恭,作必顺而施必恕,翁盖庶几焉!而终身以之,居恒矩步方行,不妄交游,不苟笑言,家不贫而蔬粝自甘,

以布衣终老,曰“淡泊,吾师家法也!”于世俗浮华之习勿染焉!事继母周,能孝养。从兄炳、异母兄焕,俱得欢心。丧祭皆如礼,教子孙要作好人,不屑屑为科举计然。命映奎来从余游,未尝不以向上望之。诸子营生则戒之使毋过贪。乡人子弟循谨者奖之,慆慢者诫之,少长皆有所矜式。荒年之谷,周及里闾。以疾故,通岐黄术,而不以之谋食,惟以济人爱物为心。利善之间,訚訚如也!凤翔通判署,长公遗迹也,缺裁斥卖,有以价廉怂恿乃兄承买者。翁固以为不可,力止之。年六十矣,犹应童子试。厥兄欲为援例进朱身,亦固辞。呜呼!所谓不屑不洁之士非欤?目为处士,无愧师门矣!娶氏赵,继氏王。赵即署河州事进士桂芳姑也。子四:尚文、尚哲、尚贤、尚纯。哲先翁逝。女一。孙映奎,邑学生;映庚,燧儿,巳娃。曾孙男三:乙相、擢英、小相。孙女九,曾孙女一。寿七十有三,无疾而终,咸丰七年十一月十四日也。以十二月十八日安厝三岔堡西南祖茔之次,旧巽山乾向,今改丁山癸丙子丙午分金。尚文以状来丐余铭,余不能辞不斐,谨按状志之而系以铭。铭日:经残教驰,世竞浮夸。不有修士,维为法家。我师云远,吾友匪遐。从忠革薄,崇俭黜奢。拙原胜巧,默自无哗。璞辉蕴玉,兰茁新芽。卫瞻绿竹,秦溯苍葭。勒铭终古,以识德华。

(感谢县政协文史办主任肖逸老师提供资料和多次修改、感谢区电视台台长朱小奇同志提供贵重图片和参与编辑、感谢李江华参与修改、校对)

END
版权归“时光捡漏”所有
作者简介

周少波,生于1942年5月,高中文化程度。热爱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被评为陕西省优秀乡村医生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喜爱文学,著有散文集《真迹》《风雨百年三岔村》《寻觅·名人史迹在凤翔》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宝应人物论稿2
陈廷敬家族的家风家训
明代时期,蒙阴公氏家族文化,对我们的好处多多
龙岗百年客家围屋环水楼走出三代“岁进士”
诗礼传家的古村
明清时期嘉善曹氏家族的文化传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