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晋达 | 重庆磁器口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不论是民国前后,还是当今现代,只要去过重庆的人都知道,在重庆有个知名的古镇——磁器口,它不仅是重庆最繁华的特色古镇,更是现代人去重庆旅游时的网红打卡地。癸卯年春季五月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和爱人从古陈仓--宝鸡乘高铁穿越秦岭,沐岭南之阳光雨露,去了趟西南重镇重庆,亲身感受到了位于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镇--磁器口的繁华、热闹和百年古镇的风雨沧桑。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属重庆"新巴渝十二景"之一,该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自然天成,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据导游讲,该古镇总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中保存完好的古镇核心区14.3万平方米,分布于马鞍山东侧和东南侧。古镇依山而建,由山起城。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呈枝状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998-1003年)宋真宗咸平年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这里曾经有"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繁盛。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磁器口古镇开发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着数万市民和中外游客舟车劳顿,不辞劳苦,前往参与。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余家。
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因为水运方便,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干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据统计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各有一地,各为其市。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解放以后,磁器口繁华依旧,码头上从早到晚,过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誉为“小重庆”。当年流传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磁器口都来上千只船上的船公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汽灯,经江水一漾,亮光炅炅,如星辰闪烁。
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到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开办了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
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除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之外,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美术家及美学家。
小时候,我们读过的小说《红岩》中,有一位地下党的线人和工作人员——华子良,装疯卖傻,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古镇留下了他长期革命活动的足迹。游览古镇时,在一个小巷幽处的古镇茶馆,我们在听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讲,当年的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

亲眼目睹古镇的繁华、热闹和古镇留存的巴渝古建、巴渝文化、巴渝风情,无时无处不感受到磁器口古镇的千年沧桑巨变和巴渝文化的历史厚重、韵味绵长和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
这就是磁器口古镇,一个嘉陵江畔饱受沧桑,历经风雨,富有传奇,而又经久不衰,巍然屹立,繁荣昌盛的千年古镇。

癸卯岁暮秋于雍北戏墨山房灯下


作者简介

     刘晋达,躬耕秦之凤翔,结庐雍水河畔,一介布衣,书画文学爱好者,擅长行草书创作和文字书写,以书会友,以书为乐,别署雍州散人,字号老达,斋号致远草堂、戏墨山房。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电力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作品多次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出并获奖。

END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街古镇 重庆磁器口古镇
古色古香 磁器口古镇 (旅游览胜)
老街古镇——重庆磁器口古镇
【渝川古镇】磁器口·巴渝古韵的遗风
重庆古镇磁器口
重庆游记(九)走进山城重庆磁器口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