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建生 | 常忆故乡那渠水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每当看到这些诗句,我便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家乡那渠水来。那渠水,在我记忆深处缓缓地流淌,一流就是四十多年。

它记录着我的童年,让我的记忆变得多彩。

它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灵魂变得丰盈。

它浇灌着我的乡愁,让我的思念变得绵长。

它承载着我的梦想,让我的志向变得高远。

我的家乡,在原汉封乡五指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长征》诗里也提到“五岭”,可此“五岭”非彼“五岭”。北望,碧天下千山山脉连绵不断,群峰争秀。从千山向南,纵向排列着大小不一、长短不同的五条岭,状若手掌,故称“五指岭”。关于“五指岭”,在《凤翔地名》那本书里记载着优美的传说。我猜想,这种地形应该是千百年来水流将平原冲刷的结果。光看家乡地名,就知道岭多沟深,现实的确如此。好的一点,不怕水灾。西沟村是凤翔西北边陲与千阳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东临后沟塬,南对千凤桥,西面与千阳县崔家头镇隔沟相望,北接关村。随着撤乡并镇、撤村合村,老家不再是汉封乡西沟村一组,而成为柳林镇关村村第十四组。

关村往北走,群山间有个石鳖滩水库。“两山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水库连同青山,构成了一副绝佳的山水画。听妈妈讲,她刚结婚那会,全五指岭社员拉着架子车,扛着铁锨撅头,带着铺盖被褥,硬是靠着人力建起了水坝,修起了石鳖滩水库。我看过《红旗渠》,参观过冯家山水库纪念馆,那个年代,敢于战天斗地的愚公移山精神是多么可敬!我要写的那渠水,就是从该水库通向各村浇地的血管似的小型水利工程。那是用水泥盖板砌成的倒梯形小水渠,仅深一尺多,宽不过二尺。

“放水了!”不知谁像发现新大陆般喊了一声,刚放学背着书包的孩子们欢呼雀跃,一起涌向水渠边。只见一股浑浊的黄泥水如蟒蛇般迅速向前窜,泛着白色泡沫,裹挟着树叶杂草,一路“哗哗”唱着歌,永远那么快乐。孩子们追着“潮头”跑着,笑着,闹着,欢声笑语久久在水渠畔回荡,尽享放水带给自己的无穷乐趣。

放纸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看到放水,小伙伴们岂能错过良机?在那个没有芭比娃娃、电动汽车等玩具的贫穷年代,孩子们总能玩出各种花样,乐在其中。这不,从书包里拿出美术本子,犹豫再三,狠心撕下一张2纸,三两下折出一艘纸船,迫不及待地放入水中。小船顺水漂流,船主在岸边追着跑。倘若“触礁”,主人则捶胸顿足,好不惋惜。假如一马当先,船主则得意洋洋,满脸骄傲。

建水坝。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

“小溪小溪我问你,你要流到哪里去?”

“我要流到小河里。”

“小河小河我问你,你要流到哪里去?”

“我要流到大江里。”

“大江大江我问你,你要流到哪里去?”

“我要流到大海里。”

……

反复的诗句,精美的插图,让山里的孩子知道了山外不光有山,还有江河湖海。不知不觉,心里宽阔起来,汹涌澎湃。山里的孩子,没见过江河湖海。这渠水,就是孩子们的江湖。

“溪水溪水歇歇脚。”

“我要急着发电去。”

溪水好忙,我们也不闲着。“咱们建一座葛洲坝水电站!”回家路上看到那渠水,我突发奇想,大声提议,伙伴们纷纷响应。于是,我们从水渠旁的地里捧来泥土、堵在水渠里。水流并不大,冲击力很小,所以很快就堵水成功。快漫过坝顶了,有溃坝危险,怎么办?我用手指在坝底戳了个洞,泄洪成功,大坝安然无恙。一群孩子双手沾满泥巴,脸上、衣服上也泥渍斑斑,却玩得开心,不知忧愁。

做水车。学过《小水车》那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姑娘用两根Y形小树杈插在水渠两侧,摘一个橘子,用细棍横穿中间做轴,架在树杈上,在橘子上切几道缝,插进橘叶,小水车就做好了。水流冲刷叶片,橘子就飞快旋转。我佩服主人公的奇思妙想,也东施效颦,找来一只青涩圆柿子代替橘子,用那厚厚的柿树叶做叶片,居然成功了。我猜想,如果将转轴连在发电机上,就会发电。大型水利发电,原理应该相同。于是看着旋转的柿子,我的思绪飞到了葛洲坝……

浇麦田。“肥水不流外人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每当放水,我们这帮淘气包可精明了,只要是自家地在水渠边,就会偏心利己地用手刨开堵在渠边的放水口,让渠水流进自家麦地。看着干涸的麦田浸湿,仿佛看见麦苗在痛饮,似乎听见麦苗说:“谢谢你,小主人,要不是你放水,我就渴死了。”可还没得意多久,低头发现水流变小,逐渐干枯,疑惑地环顾四周,才发现上游早有大男孩也在放水浇自家地。小小年纪,都知道肩负的责任,都是顾家的“好男人”。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到中年,便常常怀旧,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常入梦境。一次聚会,学生军军说:“老师,常常拜读您的文章,写家乡的散文不少,您怎么不写那渠水?”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怎么就忘了这个写作灵感?于是,水渠便夜夜流淌在我的梦里。梦醒时刻,我却清楚记得,后来,水渠不再放水了,那些砌水渠的水泥盖板,被村民陆陆续续撬下来拉回家里,铺路,铺房檐台。小学校长组织学生用架子车拉回校园内,在院子里铺路,使孩子们雨天不再泥泞。

水渠不复存在了。故乡新修的水泥路宽阔平整,两侧红叶李、木瓜整齐排列,带发电板的路灯夜里把路照的通明。夏季,路边鲜花怒放。家乡变美了,可人没了。人呢?大都买房住进县城、宝鸡甚至西安。曾经记得西沟三队下塬处有一段暗渠,是用黄土白灰搅拌的三合土做的拱洞,却早已淹没在荒草丛里,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昔日的玩伴呢?如今散布全国各地,熠熠生辉。  

刘叶青,河北省邯郸市煤炭建筑学院毕业,分配至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李喜红,宝鸡文理学院毕业,在省城西安某中学执教。

李永刚,凤翔师范毕业,全省基层民警招考录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

昔日的泥孩子们,有的当了干部,有的当了教师,有的当了老板。就像溪水,逐渐壮大,奔腾为江河,自成风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家乡位置偏远,穷山恶水,但儿不嫌母丑。在外界,都说五指岭人杰地灵,是出人才的地方。闻听此言,倍感自豪。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每当我感叹人生易老、世事无常时,故乡那渠水潺潺流来,永远昭示着我: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发小们的成就,激励着我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END

作者简介

刘建生,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凤翔区作家协会理事。迄今为止,先后在中国散文网、《陕西青年》《陕西环境》《宝鸡日报》、宝鸡市广播电台、《西凤酒通讯》及“时光捡漏”等微信公众号发表作品500余篇。散文《善人武存伯》《爆玉米花》荣获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教师组一等奖;散文《念人好处天地宽》获第四届中外散文诗歌邀请赛一等奖;与张忑侠老师合写歌词的《柳林等你来》在QQ音乐、酷狗音乐公开发行。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愁,是庄里南门外的那条水渠
社科君来了(第74期)| 渠成水不到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半夜浇地——忆痕
(散文百家)薛振堂/芹溪情怀
郑国渠,疲秦不成反强秦,还成就了李斯的千古名篇《谏逐客书》
【日记】朱碧源:五烈镇广山中学七年级3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