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紫荆高中

感悟平凡人的生活点滴,

你也可以做更出彩的自己。


走 进 紫 荆 高 中

     

好多次都从这所位于紫荆山脚下的高中经过,有想进去看看的念头,但总是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里的学生而却步。从去年就开始有小道消息,传说紫荆高中很快就要搬迁至正在新建的柳林高中,想想这个消息若是成真,偌大的校园将会是怎样一副萧瑟、空落的状况,彼时要想再漫步其中,必定会少了很多的意境和味道。我是在暖阳高照的秋日午后走进了这所寂静的校园——实则外面嘈杂喧哗,紫荆山庙会的大戏唱的正酣!一墙之隔,两个世界,两种心境!

紫荆高中全名为凤翔县紫荆中学,凤翔人习惯称其为三中,大概是凤翔县第三中学的简称吧!一所高中选址在偏僻的紫荆山脚下,这是让许多人理解不了的事情。村子里年长的老人谈起紫荆中学的选址却是有另外一番说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上级组织开始筹建第三高中,时任县教育局的局长是土生土长的凤翔西乡人,眼看着县域西半片没有一所高中,长青、陈村、南指挥、尹家务等西边乡镇的学生都要去县城求学,或许是出于个人私念,对学校选址拥有绝对决定权的局长意欲把新高中建在紫荆,几经讨论,最终定址于紫荆山脚下的近六十亩大的耕地上。从此,紫荆山脚下的高中有了自己的名字——紫荆高中!

1954年建校至今,半个多世纪已经悄然而逝,紫荆高中到底培养了多少名高材生,或者是成就了多少农家子弟的高中求学梦,这是我个人无从考量的数据。打从我对学校有记忆起,这所中学就与身边的每一个熟悉的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堂姐、堂兄、表兄、表妹等等,还有一起求学,最终进入三中入读的同窗旧友,他们人生中最繁花似锦的三年时光就在三中度过,这是紫荆山脚下最具活力的地方。从破落的大厦房,到整齐的砖混平房,再到现今满校园的楼房建筑,每一年,每一刻,三中都在默默地变化着。有人说这是全县最偏僻的高中,只因为在紫荆山的脚下,其实紫荆山不能称作山,就是平地突兀而起的一座土山包而已。

三中的建筑不断更新着,校园里几株松柏却依旧如故,硕大的树冠把浓密的阳光遮的严严实实,投下块块绿荫,在这个深秋初冬的下午,一个人徜徉其中,竟也能感觉到这所学校独具一格的氛围——厚重、纯粹、乡土气息极其浓厚的体验。我的几位姑表都曾先后在三中求学,十五六年前的学生生活该是多么的清贫,每周去学校都要背负一袋子的馍馍,大多以烙干的锅盔为主,锅盔馍少水分,耐得住时间,极少发霉,所以就成了每位学生的首选!5毛钱一碗的汤面片,泡上一块自家带来的锅盔馍,这就是一顿饱饭,吃饱就好,谈不上吃好!三中求学的基本上来自农村,即使一周二十块钱的伙食费都要精打细算,这是二十年前的生活成本,自然不能与现在相比。但要提起锅盔泡饭的往事,大多从这个时代经历过的三中学生都会记忆犹新,我的表兄、表妹们在紫荆中学三年的生活几乎都是馍泡饭中度过的,以至于他们现在一看到锅盔馍,胃就会隐隐作痛,这是不可抹去的记忆。三中周围的几个村子的学生都是以走读为主,早晨5点多从家里出发,晚上九点多再返回,大概乡村道路上起来最早,睡的最晚的就数三中的学生了。夜晚中的几点灯光,或是由远及近的歌声,这都是学子们放学回家的讯号,家长们大都放心孩子早出晚归,因为这就是家门口的学校,最远也不过二里地,即使走在半途中喊叫几声,村子里都能听的清清楚楚。走读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所有学生都是寄宿制管理,中考录取政策变更之后,三中面对的学生不再是原有的西边乡镇,而是县域范围内的所有学生,因为成绩差距,够不上最好的凤中,或是西中,紫荆中学就必然成为唯一的选择。也许对东边乡镇的学生来说,紫荆是多么遥远和陌生的名字。从县城凤凰十字坐上18路公交车,二十分中的车程就可以抵达三中校门口——原来这是一所坐落于紫荆山脚下的高中,梦想中的繁华和喧闹都没有出现眼前,倒是高耸学校西边的紫荆山让这所学校充满了浓浓的地气和沧桑。

三中在全县的所有高中里是怎样的位置?许多人提起三中都是嗤之以鼻,似乎三中就是学困生的聚集地,这种想法和看法多么地不负责任!三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上大学,暂不论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多少,但就成全农村孩子的高中求学梦来说,三中却是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摆在眼前,每年中考录取成绩靠后的就是三中,假若没有三中,这些极具潜力的学子们恐怕人生就会发生更大的转折,他们的读书梦必定戛然而止!正是因为三中,才会有更多的学生进入高考阵线的门槛,才会拥有参加高考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三中似乎更是功德无量!

有人说三中是为凤中培养复习生的摇篮,也有人对三中的教学质量嗤之以鼻,若要论起质量,三中绝对可以与大凤中媲美,从生源相比,三中能在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学子进入高校,这本身就是个伟大的奇迹。真正把心思用在学习上的孩子,即使环境能起一定作用,自身的努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决胜宝剑!三中的老师一批一批在流转着,有人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坚守到现在的两鬓斑白,经历了三中发展路上的每一次蜕变,目睹着每一届优秀学子跳出农门,改变人生的轨迹,这是每一名三中人执着与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更是承载着地处乡村的三中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中周边的住户已经习惯了每天清晨的起床号,操场上整齐划一的步伐也是村民们开始一天劳作的讯号。这是远离闹市嘈杂的一处静谧之地,没有外界的诸多干扰,远离喧嚣多彩的外界诱惑,静下心来,捧着一本书卷,漫步在校园的任何几株绿植下,所有艰涩难懂的语句都会一一流入心田,烙在记忆。紫荆山的春夏秋冬都映刻在操场的每一次回眸一瞥中,山的寂静,山的坚守都在与这一所历经沧桑的校园一起迎接着日出日落,见证着一茬茬青涩面孔走进这一处“世外桃源”!

紫荆人从来都很自豪,都很骄傲,因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户的十二年教育,这是全县任何一处乡村都没有的优待,唯独紫荆人可以!围墙外正是农历十月十三会的热闹之时,一步跨进校园,感受到的却是扑面而来的静谧书香。高大的楼宇,古朴的绿植,时光在此更迭,记忆在这里停滞,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三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却永远不会消失,每一个曾经的学子在校园的每一段记忆都会随着光阴而积淀的越发深厚,恒久弥远……


这和你记忆中的三中校门一样吗?


学校如何变化,这几株苍柏依然矗立!

七十年代的老大房,学校图书阅览室!

逸夫教学楼,乡间最靓丽的建筑!


一口铁铃,送出去了多少学子!


最有心的设置!

掩映于绿植中的公寓楼!


林荫大道,多少次的树下晨读!

依然是最醒目的教学楼上镜头!

秋意浓浓,寒冬将至!

昨夜秋风掠过,满眼金黄入眼来!


见证学校发展史的一排排老厦房!

熟悉的操场,是否记得起挥汗如雨的瞬间!

每一个角落都写满着记忆!


宽敞明亮的饭厅!有没有怀念过蹴在地上、围成一圈、边吃边谝的热闹场景?

金色的枫叶装点着最美的校园!

圆门洞,老厦房,曾经最熟悉的建筑!


学校大舞台,你的梦想,你的辉煌!

西边的青槐树依然保持最后的一片绿色!

周日的午后时刻,学生们陆陆续续返校中,寂静的校园外就是热闹的庙会,但凡三中的学子们头脑中永远会有对于紫荆山庙会的一份独特记忆,或许是晚自习溜出来的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饸洛,又或是电灯泡下的台球大战,再远或许是帐篷下激战正酣的电子游戏,三中,永远从此门走出去的学子们的最记忆色彩的地方!

来源:时光捡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中•记忆】▏赵萌杰:献给我的母校
致敬学生时代
推开新学年的大门,缔造更多彩的自己!
让学生在学生时代留下一份怀恋
爱在博才高中|来自学生的情书
我的母校一一老一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