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母校——凤翔师范

作  者:杨烨琼

图  片:杨烨琼

来  源:纹画之文化


我的母校——凤翔师范

文  | 杨烨琼

决定我工作生涯的母校是凤翔师范学校。我在这里学习已是30年前的事情。

1986年,当时的罗局初中在岐山县域是颇有名气的初中,有名气的原因,是每年考上中专、高中的人数比例高。

记得我们那一届,考上中专的学生有5个。只有我一个被录在了凤翔师范,这就意味着我这一生的职业就是做一名教师。

做一名教师,也在我当时的理想之中,所以也很满足。特别是在那个时代,考上中专,按乡亲们的说法,就“成了国家的人”,毕业后国家会安排工作、会每月发工资、吃的是“商品粮”。所以我当时通过面试、接到入学通知书,一直非常满足和高兴。当时心中暗暗有个计划,就是要多读书、好好读书,做一个知识渊博、别人问不倒的教师。

我考上了凤翔师范,家里的人也都很高兴。父母早早地为我准备被褥,大姑送来了自己织的花格粗布单子、小姑把自己的蝴蝶手表送给我戴……辛苦经营着家的父亲异常高兴,父亲说:他有了盼望。

在我将要拿着通知去学校报到的前一天,父亲领着我去了趟爷爷的坟地,烧纸奠香,口中喃喃。我听到,那是父亲在给长眠此地已近十年的爷爷述说着家里的事,告诉爷爷家里一切都好,让他老人家放心。还报告爷爷说我有出息,考上了当教师的学校。看着父亲满脸的虔诚和严肃,我顿生对含辛茹苦养育着我们兄弟的父亲和曾经领着我赶集、走亲戚的爷爷发自心底的敬意和感激。

去学校报道的那天早上,父亲起的特别早,为我背着被褥,与我步行7、8里路去坐车。一路上父亲背着大包的被褥行李,从没显出累,还和我说着家长里短,提醒我不要骄傲,激励我好好学习。到了学校,父亲一直陪我安排好住宿才千叮咛万嘱咐地离开了学校去赶回家的车。看着父亲匆匆离去的背影和那已经驼弯的背,我感觉我的眼泪从心里涌出。

在学校三年,我们遇到了让我们耳目一新、满腹经纶的老师们。他们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还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通过三年时间使我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老师们满腹经纶的气韵和豁达有致的儒雅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激励激发着我们年轻的希望和梦想,让我们受益匪浅。感谢你们,我的老师们!!!

今年春节,抽空到学校参观一趟。三十年了,变化太大,有许多地方已辨识不清。三十年的时光磨砺,模糊了昔日的记忆。

现在的大门朝西。记得我们上学时,学校大门朝北,对着一个巷子,好像叫文昌巷。当年的大门似乎没有现在这样的气势,但在我们心中文昌巷的老校门是最美的,一直会像照相的底板一样留我们心底的深处,永难磨灭。

我们在三年级时的教学楼,还可辩其形。但真的已经记不清在哪一层,在哪个教室。好像在二楼吧,其他的已经记不清了。

当时的开水灶记忆犹新。拿着硬塑料的开水票去打水,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在高峰期,要打出一壶开水,那确实是一项体力活。时光如梭,在打水、喝水间,三年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溜了过去。

当时的礼堂也兼做饭厅,礼堂南墙上开着朝向礼堂里的卖饭的窗口,一溜五、六个窗口,开饭时节,人潮涌动,常常队长如龙。也常常不满大师傅打饭时的抖动卖饭法,一勺满满打起,向碗里送的短暂过程中迅速抖动勺子,等打进碗里,大约不到刚打起的三分之二,同学们颇有意见。虽有意见,大师傅们却三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坚持着打饭时的抖手传承。

那个兼着餐厅的礼堂,里面舞台坐东朝西,学校的大型集会、报告、文艺演出等常常在这里里举行。我的记忆里在礼堂我看过三场庆元旦文艺汇演,同学们的吹拉弹唱、老师们的多才多艺、师生联袂的精彩节目令我们常记不忘,激励着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自觉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记得商子秦老师在这个礼堂给同学们讲过诗的写作与欣赏,引人入胜。特别记得他的那首《我是狼孩》,现在每每读到,依然感觉意蕴深远,他站的那样高、看的那样远,似乎视力远观,智慧的眼光可以穿透百年以至永远。记得还有一位老师讲短篇小说构思,分析的是一篇叫《调动》的短篇小说,现在依然常常清晰地记起。

 隔着紧锁大门上的玻璃,能看得到大礼堂内的情景。但感觉似乎没有我们那时的宽阔和高远,显得狭促,大概是因为吊了顶吧。

礼堂兼餐厅的门口,那时紧邻学校大门。一直是重要的通知发布、表扬公告、获奖名单公布、处分决定等张贴的地方,扮演着新闻中心的角色。

记得礼堂大门正对的大路西边当时是个东西可以横通的四合院,南为会议室,北为教师灶,开放的四合院中有两棵树,当时只听说有历史、开起花来很美,常常从树边经过去食堂、去街道。现在才知道那是百年的海棠,承载这百年的历史和百年的风风雨雨。四合院现在修复的已经难辨其容了,大门紧锁,难进其中。不过现在知道了,这是凤翔府的文庙,是旧时凤翔府的文心重地,代表着凤翔府的文化寄托、文韵祈愿。凤师,在一块宝地之上,识得,敬文慕化,则有文运昌盛,世有古风;弃之,则人心不古,浮躁无羁。凤师办学之初,择址此地,大约也是托继文星之气,有兴盛文风、强化国力之意吧。

那当年全校上操的大操场,是我们当时见到的最大的操场。而今看来,似乎都有些小了。非常怀恋当年“早操不上,舞拳弄棒”的丰富多彩的早操和那种其乐融融、万花齐放的气氛。

操场南的古城墙,走近可以看到墙体层次极为分明和整齐。是先秦的雍城遗址还是东坡的宋城遗迹抑或是……,总之是古城遗址。听耳边风声,观古城墙,倾耳细听,似乎能听到先秦的歌谣、东坡的吟唱、金元的哀嚎和民国的混战,低吟高唱、呻吟哀叹,把历史的沧桑悲壮,就凝在层层黄土城垣破败的容颜里。

校园里有个雕塑,是学校百年校庆时的纪念标志,南立面上有原教育部总督学柳斌留书的“百年树人,泽润千秋”。 百年树人,泽润千秋”让人对思良久,感慨万端!

听说,近年来学校遇改制、合并折腾,已今非昔比,感慨万千!

秦砖留迹,汉阙何在?一座百年的老校已容颜不再,唯余脂粉厚重。

文庙犹在,文韵难寻。已失的,不惟“凤翔师范学校”那几个字,就像空荡无神的文庙,唯余外物空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陇西情​(续) || 作者 赵廷勋
宽若得
邳城旧事之九:古韵钟声里的邳中(张全刚)
记忆里的丰盛胡同,物非人也非
母校的骄傲(新青年)(康玉琨)
是无奈也是幸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