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 强 | 一个农村娃眼中的城里人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一个农村娃眼中的城里人

文  |   李  强 

 写这篇文章时,我已正式离开农村20多年,但一直和农村没断联系。农村和城市都有我的亲人,我的根也在农村。身边象我这样农民进城的人也不少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去了外地,问我是哪里人时,我喜欢说的多是宝鸡,而不是西安。再问我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时,我多说的是农村人。其实,我早都城市化了,即使回到农村时。

小时候,看过一些关于农村人到城里投靠亲友遭遇白眼的人情冷暖故事,当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我从小到大是一个很重视亲情关系的人,认为亲人之间就应该不分彼此。看的那些小说中,描写的多是类似于棚户区的小市民生活状态,却是面对农村来的亲戚或乡亲横眉冷眼的。这在我长大之后也经历过的,不过,想起来,后来看到好些城市普通人家的窘迫生活状态,感觉应该有所理解。

小的时候,感觉城市是一个很遥远也很神秘的地方,连县城那样的地方也能称作城市,并且受到我们的景仰。虽然,县城我们也是经常去,但对在县城的各大机关和正式居民,我却并没多少接触和印象。因为,那时,我们也几乎不需要去县城各大机关办事,偶尔到过的粮站等重要机关,但也是和农民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在我们看来和农村没有多少区别。挣工资的老师们,也经常要回家种地收麦,一点也不像城里人。经过政府大门时,也从来没想着要进去,估计一般也是进不去的。我们在县城那种城市环境里逛街或购物,并没太感觉到和他们之间的区别。因为,街上卖小吃的和百货的,也多都是和我们一样灰头土脸的农民。连有些趾高气扬的乡干部,也操着一口方言讲话。

我们当时,也没亲人在城里,更多的是穷亲戚,城里的亲戚很少。就是在我舅家过年时能看到的那个身为老大的亲戚,也也从农民变成了城里人,但似乎并没受到大家的尊敬。以后,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说明了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那人比较吝啬自私,不具备老大气质。在我家,我爷爷奶奶也对城里的亲人和在农村的儿孙们是分别不同的态度。当时,在农村能有城里的亲戚,是一件多么光荣而骄傲的事情。

当时,村里那些有父亲或亲人在铁路或工厂当工人的家庭,那是相当地骄傲和富足,经常会拥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玩具或书籍,享受一些我们同龄孩子艳羡的眼神。周末的时候,可以等到自己的父亲拎着包从公共汽车上下来,带回来一些好吃的。假期时,可以随着父母去所谓的有楼房、有汽车、有马路、有电话的我还没去过的城市玩。

上到初中时,在横水二中时,似乎还没太有城里的同学。只有一个印象,我们村有两个女生,应该是从宁夏还是什么地方转学回来的,受到本村老师青睐和特别照顾。那一口好听的普通话和干净整洁的衣着以及我们没见过的高级玩具,显示了与我们农村孩子的与众不同。

转学到横水一中后,班上有了较多的城里人,有些是镇上干部或学校老师孩子或亲戚孩子,也明显地有着不同的待遇。假期时,虽然,他们并不是因为学习和我们一样优异而取得参加补课的资格,但却和我们一起参加补课。这个我倒不嫉妒,反而,还得到了一些实惠。那个镇政府干事儿子的同学经常带着我逃学去沟里玩,偶尔能吃上人家用钱买的西瓜,这也是那个酷暑我所享受到的一点福利。那个阶段一个假期,在我舅家门口我还见到几个知青模样的青年人在公用水龙头那里洗衣服,听他们讲那些我当时根本听不明白的多彩城市生活。

进入高中之后,我的城里同学明显多了起来,相反,我们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关系还相处得特别融洽,这很大程度上是彼此有一种新鲜感和获得感。城里同学并没有特别的傲气,连那些几个大厂子里的城里学生群体,也都表现和相处得不错。城里孩子,多懂礼貌。

小学时,我们同村还有一个女生,我已记不清楚她是谁,大约一二年级时,同过班一段时间,后来,她转学走了,应该是到父母所在城市的学校上学。走的时候,我还给送了一个小橡皮。其它印象全无,但记得好像是说普通话。普通话,在那个年代,好像是我们是对城里人最直观的印象。在我很小时候,对我们村里的知青我还有印象的,有一年在西安被指认说那里就是一个女知青下岗又离婚后现在摆的卖衣服的摊,还很感慨,她们城里人,似乎也并不全都过得比农民好,她们因为没有土地,更要付出努力才能生活。其时,我也已是城里人。

在我考上大学后,算是第一次正式地离开了农村。说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撕裂和挑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各种关系,只是回忆和记录在我正式进入城市之前接触过的城里人和那种有差别的生活。

这篇文章只写到我正式进入城市上大学之前,之后的农村与城市或许以后会另文写作,那更会有一种别的滋味。当时,并没想到多年以后我也会成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城里人。比起我的家乡宝鸡市来说,来西安这个大城市反而比离我家近的宝鸡还早一些。

我不后悔生在农村,也不骄傲走入城市。农村与城市,对我来说,只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岁月场景。希望,伴我过好后半生岁月。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悦读推荐

李  强 | 2017年九月初一烧在灵山的另一炷香

李 强 | 我的红楼二梦

李  强:说不完的岐山臊子面与岐山擀面皮

【散文】李 强 || 岐山臊子面背后的光阴故事

寻访八亩沟

又是一年辣椒红

人生风雨路之秋雨篇

我并不“渐行渐远”的故乡

你的凤师,我的追忆

“遇见”改改

一碗难吃的被著名的陕北羊肉面

我家地头那棵消失的苹果树

美到极致的视听盛宴——《生死牌》

又一场美到极致的视听盛宴—《窦娥冤》

忆起儿时交粮难


本期组稿:辛   克

文字审核: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人和城里亲戚变陌生,尤其城市人农村拜年走个形式,饭都不吃
都说农民热情好客,城里亲戚来了农民却高兴不起来,这是为啥?
珍惜曾经的拥有
农村接下去几年即将发生重大改变,这种农民可能面临着危险
农村户口如今值钱了,难道你真以为城里人会羡慕农民?想当回农民
挑大粪(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