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龙岗 | 玉米面粑子“金裹银”(有声版)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第六期读书会倒计时
仅剩
7
时光捡漏被“表 白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举家下乡到西北黄土高原的山区农村。刚到农村时,玉米面粑子每天是没有保证的,更谈不上梦中时常笑醒的白面馒头。每天早晚,都是常年不变的老三样:玉米面搅团、玉米面糁子、玉米面模糊。前一天下午馇的搅团,趁热晾在案板上,抹成一指头厚,等凉了后用刀离成手片大小,摞在盘子中,像金砖一样待享用。大抵童年的孩子都有吃夜食的通病。也许是长身体的年龄,亦或是那时吃的饭油水很少,且谈不上有肉,更重要的原因是山区的水含矿物质多,人吃了肚子容易饿,我们兄妹就像嗷嗷待哺的填鸭,刚扔下碗筷,转眼就喊饿。特别是晚上,我们兄妹三个就像饿鬼掏肠子一样,追着母亲嚷嚷要吃。母亲会把搅团切成指头蛋大的方块,撒一点盐,倒点自家酿的醋,用筷子头蘸一点辣子,轻轻搅几下,每人拨一小碗。儿时的那一小碗“夜食”,简直就是“安肠药”,像芝麻开门的咒语,是打开我进入梦乡的密钥。当然,偶尔也能有馍吃---玉米面粑子,城里洋气人叫玉米面发糕。

山村的第一缕晨曦,从土窑门顶上的方孔钻进来时,几声鸡鸣打破了沉寂一夜的静谧,山村的早上也就苏醒了。也许是鸡叫声的蝴蝶效应吧,错落散布在山坡上的窑背冒出的炊烟,扭扭歪歪的样子,扭的步调一致,弯的千篇一律,就像家家户户同样在馇的玉米模糊或细糁子一样。母亲也不例外,把前一天的凉搅团,依旧切成指头蛋大,不同的是这凉搅团的角色,转换成就玉米面模糊和细糁子的“下饭菜”,身份变成了“硬菜”,自然用的盐、醋和辣子是要调的口味重一些了。日日相似的早餐,大概就是幸福的家庭基本相同吧。

没过几年,家里玉米相对宽裕了,每天能保证有玉米面粑子了。母亲在玉米面中放一点糖精再发酵,蒸出的玉米面粑子像蜂房一样,有一寸多厚,趁热吃特别松软甜香。记得偶有一次,蒸出来的粑子像夏季割麦时磨镰刀的石头一样瓷实,我们就叫“磨镰石”,母亲用刀切成很细,加一点盐炒着吃,咸甜可口,别有一番滋味。后来母亲说,那天玉米面粑子刚搭上锅,气还没有上来,偏巧驻村干部轮到我家吃饭,生人来家里,把蒸馍锅的气冲跑了。因为母亲每次蒸馍之前都要掐一块发酵好的生面,抟成核桃大,埋在锅下的柴灰中烧熟,看发酵的情况,从那天烧的馍看发酵应该很好的,当时的我也就深信母亲说的在理。那时我在想,农村不论谁家生娃、有白事服丧等,会在门口挂个笤帚或一缕麻丝等以示与人,母亲蒸馍为何也不挂个啥东西呢。

再好吃的美食,经年累月不换样,也会让人烦,更何况玉米面粑子这种甜食,凉了以后就不是很松软了,特别是秋冬季节,常常让人眼见胃就泛酸。也许是穷则思变吧,我们小伙伴把抹脸的雪花膏盒子洗净,背着家长,偷偷把盐和辣椒面混合装在盒子里,再装进一截洋火棍,吃粑子馍时,用洋火棍蘸一点放在嘴里,既开胃又解决了泛胃酸的问题。课余时间,蘸一点放嘴里咸辣有味,也成了物美价廉、绿色环保、没有任何添加剂的自制爽口小零食,不亚于现在琳琅满目的“馋嘴”小食品。尤其是上课时,瞌睡了,在书仓里偷偷剜一点放在嘴里,立马精神抖擞。

在村上读小学时,书包或衣兜里总要装一块玉米面粑子,同学之间是互相借馍吃的,能解决一时饿肚子的救急,能借给馍吃都是关系不错,借馍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后来,生产队新引进种植了一种高产高粱,大概因这种高粱的植株,长得大体是三尺三高吧,所以就叫“三尺三”高粱。这品种产量确实高,但是吃起来口感实在不敢恭维,而且大人小孩吃了常会发生便秘。母亲变着花样把高粱面搭进去,即可口又防便秘。母亲会做出香甜酥软的锅贴、夹着葱花咸香可人的手掌饼,母亲也会给玉米面和一点麦面发酵,然后擀薄,上面铺一层高粱面做成花卷馍,因玉米面的黄色和高粱面的紫红色相互一圈一圈的包裹,视觉上不仅先有了食欲,也便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金裹银”,因为搭进了麦面,“金裹银”成了最好吃的馍,每当我们追着母亲唧唧哼哼要馍时,也不忘挑肥拣瘦,先要“金裹银”,没有了再要玉米粑子。母亲不在家时,我们会翻遍家里能放馍的地方,找寻“金裹银”。记得后来我在县城二爸家寄读小学,二爸时常把馍放在一个篮子里,挂在婆婆住的房间正中间的房梁上,只有二爸能取到,那个篮子里装着啥神秘的美食,有多少,想要探看神秘篮子的欲望,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生活的艰辛,粮食的匮乏,母亲时常教我们不能糟蹋粮食。我们吃完饭要添碗,不注意鼻子尖上、额头上会沾上糁子粒。吃粑子馍两手要掬着,不能让一星点的馍渣子浪费,掉到地上也要捡起来吃掉。不用去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说教,现实中,生活自然教会了我们,感恩和珍爱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汗水浇灌,用心在黄土中刨出的粮食。

如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偶尔我看到个别单位、饭店浪费的馍,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痛和酸楚。前段去省城一大学,中午在饭堂看到,整盘的米饭、各种油碌碌的美食、白馒头,像遗弃烦人的垃圾一样,随手就倒掉了,我当时很惊讶,这里是象牙塔吗,这里是培养天之骄子的神圣之地吗,是培育未来国之栋梁的高等学府吗,我一时感喟。前段时日,与几位朋友闲聊,谈及中小学校实行了义务教育、蛋奶工程,也颇有微词,个别不喜欢吃鸡蛋、馍和奶的学生,时有蛋奶当玩物,乱扔浪费现象,让人心痛。

回想玉米面粑子“金裹银”的童年,想起母亲的辛劳,想起生活的艰难,一种“金裹银”香甜的温暖涌上我的心头,一种酸酸的味道涌上我的喉结,我又能说什么呢。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稿选粹】​董凤琴|故乡的吃食
高粱面的做法
山西包皮面的做法
故乡不叫饸饹面
榆皮面
推荐平遥古城里最好吃的特色小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