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志贤 | 往事历历 如在目前



往事历历  如在目前

——回忆老校长周世钧同志

我大学毕业后,初出茅庐在宝鸡市38号信箱子弟中学任教时,很幸运遇上了一位好校长周世钧同志。虽然我们相处只有三年半时间,但时隔40多个春秋,他的一些往事却并非如烟而去,而是记忆犹新,如在眼前。

他是一位团级老干部,从部队转业复员到宝鸡市38号信箱工作。在担任子弟学校校长之前,听说担任过厂办主任,资历很老。他曾说,在五十年代,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其工厂时,他就亲自接待陪同过。他对这一经历,终生感到十分自豪。他是一位工农干部,文化程度不高,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每当要召开全体教职工(包括子弟小学、初中、高中,还有校办工厂、校办农场。大约教职员工有150多人)开会之前,他就把在会上即将宣读的上级文件传给我,让我先看一下。估计有他认不得的生字就在旁边用同音字标注一下,但不要用拼音字母。他对我说,领导不能读错字,读错了,对领导威信可就影响大了。由此来看,他这个人性格十分坦率,也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威信。

他这个人,不愧为军队转业干部,作风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时间观念特强。每次开教职工会,从不早开一分钟,但也从不推迟一分钟。每次开会,他会把手表“抹”下放到桌面上。他说,一到下班时间就得下班,因为教职员工中有人要到托儿所、幼儿园去接孩子,所以不能随意延长开会时间。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他利用自已的老资格爱护关心保护了不少青年教师。因为青年人少不更事,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常常会受到一些蛮横无理的家长及社会风暴所裹挟的不必要的伤害。为此事,周校长定下一条规则,任何对老师批评有意见的家长,没有权利直接找我们学校的老师,只能直接找校长,然后由校长转达其意见。他明确而果断地告诉寻衅闹事的家长:对你反映的问题,经过学校调查,如果属实,我们对其批评教育:如若家长不听劝告胡搅蛮缠,他就给其所属车间打电话,让主任给其准一个星期假,让其暂代一个班的班主任,让其体验体验带班的难处。自从有了这条规则后,再也没有人到学校无理取闹了。

当然周校长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也是有缺点的。他有点家风作风,喜欢用命令的方式办事,方式方法有点简单急躁,当然这也是行伍出身的干部通病。我举一个典型的事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某老师,系小学部数学教师,她是厂里一位中层干部的妻子。有一次周校长从小学数学教研组门口经过,听到某老师在组内非议去校办农场劳动锻炼的同志,说什么“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云云。因为去校办农场学农的师生,吃饭是不限量的。周校长听到后,非常气愤,怎么能用肥猪去咒骂人,污辱人格,认为去校办农场的同志起早贪黑、挥汗如雨,辛苦至极,她不但不去赞扬,反而用难听的语言去挖苦讽刺,真是天理不容。他当即就决定让某老师停止授课,用汽车拉去校办农场体验体验劳动的辛苦。他不要求她亲自下田收割小麦,只让她坐在地头晒晒酷暑天的炎炎烈日就行了。他并风趣地说,不要求她吃个“肥头大耳”,只吃个“肥头小耳”就行了。从这件事我们看出,他做得有点过火了,缺少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但从另一角度看,他是一位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人,他也是一位可敬也可爱的老人。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政治气候忽冷忽热,使人很难琢磨和适应。周校长对教育教学工作抓得很紧。我记得他把子校的三好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在工厂大门前张榜公布,并贴有三好学生的照片。当1975年下半年我离开学校时,他因胃病复发而住院了。在住院中,我去看望他,他对我的离去很惋惜又无奈。只叮咛我:上前年学校补助我家的粮食,让我打一个借条。如若有人“翻腾”,我有条子作证;如若无人过问,那借条也就无用了。

自从我离开三八信箱后,因工作忙碌,再未去看望老校长,至今内心一直存在着愧疚。补写这篇短文,也是为了安顿心中的不安,也是为了怀念这位平凡而又可敬的同事和领导。

又及

 此文写完之后,又想起了几件事,特补充于下:

周校长对三八子校校办农场的建设是倾注了不少心血的。譬如,当我第一次带领学生到校办农场劳动时,周校长为了让我熟悉农场的地理环境,用了多半天时间,领着我对校办农场环游巡视了一遍。我们翻越了好几架山,也穿越了好几条沟,他边走边给我讲解农场的概况和发展远景。我还清晰地记得一件事。某日,农场饲养的十多头耕牛中,有一头产下了一个小牛犊。他喜形于色,高兴极了,像个小孩子似的。为了把这个喜讯及时告诉大家,他到附近生产队的代销店买了一张大红纸,让我用毛笔写一条喜讯,张贴于农场办公室外的墙壁上。我清楚地记得他还让我在“小牛犊”的前面要添加一个修饰语“漂亮的”三个字。那时在校办农场的农活还是很艰苦的,耗费的体力是很大的,经常劳动完是汗流浃背,汗流满面。对于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许多农活既是十分新鲜陌生的,也是十分艰巨的。我记得要从山底往山梁上用背夹背麦捆;用背篓把牛粪从农场住地往山上运送;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扬场,只能釆用“撇场”的办法等等。别说城里的孩子不会干这些农活,就是我这出身于平原农家的老师也没干过这些农活。但话又说回来,这些陌生而艰苦的农活,当时好像是”受苦”“受罪”,但对即将上山下乡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益处的。也可以说,在校办农场的劳动锻炼,培养了初步的劳动习惯和热爱体力劳动的感情,也为他们毕业后响应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能较快地适应未来艰苦的生存环境,是一次难得的铺垫和预演。

END





作者简介

周志贤,教育战线的一位老园丁,坚持教学第一线,1972年起依次在宝鸡市38号信箱(即宝成仪表厂)子弟中学和凤翔县三所高中(即凤翔中学、彪角中学、西街中学)任教。爱好文学、爱好读书、爱好写作,毕生写书14册。梦想是成为一位学者型、作家型的优秀教师,但穷其终生大部分时间也未能完全达到,这不免令人有点遗憾。

 精  彩  悦  读

周志贤 | 杂感二则

曹权利 | 石南路上的春天

辛 克 | 苏东坡与他的东湖旧事

薛永利 |心向白羽乐无边

清风明月| 一树花开只为春……

韩长红 | 石头漫记

陈延超 | 又是一年麦香时

亢宝丽 | 信仰的力量——观《凤翔1949》有感

张简乐 | 白米粥

周志贤| 我所敬仰的刘老师

杨佳璐 | 回头
谢险峰 | 谁这样逗娃,就唾他一脸!
贾志龙 |  总   检
何平 | 校园里的紫藤萝
欧鹏│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清风明月 | 今昔秦凤路
李逸文 | 晨光中的家园


有性格的公众号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雨彩虹,小门球成就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不一样的精彩
缑氏往事(三十)
别样5.20,发现自然之美
承包果园却未干过农活,大学生“另类”的田园梦
给周校长的一封信
当年黑龙江农场之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