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鹏│永远的紫荆中学

从县城开车沿高速公路延伸段向西行12公里,在大道的右侧就是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所在地。在村委会西北方向有一座小山,名曰紫荆山。初夏时节,环抱着小山的一层层梯田上,金色的麦浪翻滚,空气里麦香弥漫,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在紫荆山的东面山脚下,是一座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凤翔县紫荆中学,这里也是我此行的目的地。熟悉,是因为这里曾是我学习和工作了十多年的母校,这里留下了我的青春岁月。陌生,是因为现在的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建筑已经所剩无几,几乎找不到30年前的一点点痕迹了。2019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位于凤翔县柳林镇的新校区,今年5月,校名也改成了“凤翔县柳林高级中学”,也就是说,“凤翔县紫荆中学”从此消失了。这对于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紫中人”来说,在情感上是难以割舍的。因为母校还在,回忆便有所寄托;母校没有了,从此连回忆都成了虚无!

时光倒回30年,1990年秋,我来到紫荆中学上学。虽然地处偏僻的农村,当时的紫荆中学,已经算是凤翔县城西片区的最高学府了。每年都有数百名怀揣大学梦想的莘莘学子告别家乡,离开父母,来到这里开始自己新的人生历程,而这座带着深深历史印痕的一所农村普通高中,便承载了许多年轻人的梦想。

说到历史印痕,得先从她的建筑说起。当时的紫荆中学,有一座颇具时代特色的苏(苏联)式建筑。学校大门一进去,正对面就是这座高大上的建筑,因为它的造型像一个横着的“工”字,所以我们习惯称它为“工字房”。千万别小看这座“工字房”,它可是学校首脑机关的所在地。中间的一横是学校的会议室,旁边的两竖分为前中后三段,前面和中间是学校领导们的办公室,后面是校办公室、校团委等部门所在地。房子的前面有几株很有年代感的松树,像卫兵一样笔直站立在两边,加上它非常有特色的窄窄高高的圆拱形窗户和那种上空下实的窄窄高高的门,更增加了几分威严,让人不禁望而生畏。在这座中心工字房后面,由南向北是四排东西走向的教室,全部是砖木结构的大房设计,每排大房设四间教室,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总共16个教学班。在中心教学区的两侧,东边是老师宿舍区,西边是学生宿舍区,有两条青砖铺就的南北走向的主干道通向学校后边的操场。占地50余亩的校园,后边的操场占去了近二分之一的地方,只在东边不大的地方设有师生食堂。主干道的路两边立着的电杆上,架着几个那个年代特有的大喇叭,会定时在三饭时候响起,广播和道路两边的报栏就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而不得不提的还有当时的学生宿舍了,条件之艰苦让我们这些初离家门的孩子简直无法适应。进门是南北两排大通铺的床,中间留着一条仅够一人通过的通道。说是床,其实已经简陋到了极致。下面床腿的木头上,斑驳的树皮还在,床板就是一些东拼西凑的不规则的木板,不要说板子是否平整,只要没有洞,不露钉子头就已经不错了。实际上,床还不是宿舍里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鼠害。这些可恶的大老鼠除了咬破我们挂在土坯墙上的袋子,吃我们从家里带来的锅盔,更惊悚的是晚上,它们会从我们的头上,脚上跑过。说到老鼠,宿舍的老鼠还不算厉害,最厉害的当属学生灶上的老鼠了,个个吃得硕大无比,而且根本就不怕人。记得当年我们给学校总结的“三大”就是:“风大,操场大,学生灶上的老鼠大”。操场之大前面已经说过,关于风大,我是几年以后到紫荆中学参加工作才真正领教了的。

1997年,我重新回到了阔别四年的紫园,这一次,我的身份成了老师。虽然学校的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能和昔日朝夕相处的老师们在一起工作,能用自己的所学教育渴望通过努力成才的孩子们,内心还是有无限期待的。只是等到住进学校东排的老师宿舍里,我才真正领教了那似黄土高原上一样的大风了。当时的操场,完全是土操场。一到秋末冬初,从山上刮下来的西北风,在偌大的操场上时而卷集,时而呼啸,打着哨儿吹向东南边的老师宿舍。我的宿舍正好位于最西边第一间,一到晚上,听着“呜——呜——呜——”的风声在窗外肆虐,风扬起的黄土便从纸糊的窗户缝吹进屋里,人就好像睡在大风地里一样。早上起来,那张枣红色的旧三斗办公桌上,早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土。当然不止桌上有土,只是因为桌子的红色,那土看上去更明显了而已。在我们关中农村,把那种狂妄自大的“愣头青”年轻人叫做“半山风”,就是说这种人做人没有敬畏之心,做事没有底线。那个时候,我才算真正领教了从紫荆山上下来的这种“半山风”的厉害了!

尽管条件艰苦,但我在紫荆中学学习和工作的这十多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还是很美好的。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一颗颗珍珠,被时光的线牢牢串起,那线就是青春,那珍珠就是青春里的人和青春里的事。永远记得高一那年开学不久,我第一次当旗手,参加全校的升旗仪式;永远记得高二的时候,第一次在校园里办黑板报,从没有学过画画的我,在黑板报上画的戴棉帽的雷锋头像;永远记得大冬天的早上,寒风刺骨,拿着刚洗过的碗从学生灶回宿舍,人还没回到宿舍,碗里的水就已经结冰;永远记得一到夏天,我们就圪蹴在食堂前面的那棵大枫树的荫凉下,一边吃饭,一边热火朝天的聊天;永远记得高三那年,我们一起唱着郑智化的《水手》给自己加油鼓劲;永远记得每周三早上吃臊子面,那排得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学生队伍;永远记得因插队而被扔上房顶的碗;永远记得那“二两五分”的面片和那因碱过重而发黄的大馒头;永远记得工作以后,那没有自习的晚上,老师们聚集在一起热闹地看电视、聊天;永远记得,一到吃饭时间,每个老师宿舍里都在热闹地做着各种花样的饭菜,然后在各自的门前晒着太阳吃着饭;永远记得老师们周末回家时的摩托车队;永远记得我们一起坐火车去北京的囧途;永远记得一起捐款救助我们班的困难学生;永远记得我们一起在学生灶前的洗衣服;永远记得在校文艺晚会上唱张宇的歌;永远记得在校园里给高三学生上公开课……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只有在经历过了以后,才觉得珍贵,才知道珍惜,就像现在我站在母校的校园里,回忆着过往的青春和那点点滴滴的往事,不知什么时候,已泪湿了眼眶。

现在,我独自一人在校园里走着,我尽可能地想把自己和眼前的校园联系起来,可是,除过我站的脚下的土地还是紫荆中学以外,别的什么都已经与我无关了。那新起的逸夫教学楼,那一排排整齐的学生公寓楼,那干净的学生食堂,那水泥硬化了的操场,还有老师公寓楼,一切都是新的。只是没有了学生,水泥主干道两旁的树木也被挖走了,只有几个工人在东边的老师公寓楼里粉刷着墙面。教学楼后面的草已经很高了。这个60多年校史的学校正在经历着转型,据说以后叫做“紫荆山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作为学生军训、红色教育、国防教育的实践基地。再没有学生在这里上学了,这里也就不是学校了,紫荆中学是彻底没有了!

我悻悻地走出了校门,心里五味杂陈,紫荆中学将永远存在于她的学子们和在这里工作过的老师们的记忆中了,就像游子眼中的故乡一样,记忆中的故乡的样子才是最亲的,最真实的了。

我在心里呼喊:永远的紫荆中学!

作者简介   

欧鹏,中学教师,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有诗歌、散文、影视评论等多篇作品发表于《宝鸡日报》、《陕西广播电视报》、《教师报》等报刊及《青年作家网》、《时光捡漏》等网络和微信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 (二年级作文>话题)
五十年代的聊城一中
三仓中学的前世今生
梦回母校
再进衡水中学实验学校:孩子们,我来助你们一臂之力
【山西】王爱琴|关于母校孝义中学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