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小明 | 那些年,看下嫁



看下嫁,西府方言,意即女子找对象,寻婆家的意思。百度词条里的下嫁,则指女子屈尊嫁给不如自己的男子,有门不当户不对的意思。举例说皇帝的女儿嫁人,就注定是下嫁,因为万岁爷全国就一个,不管把女儿嫁给谁都是下嫁。这里叙述的是看下嫁,则是80年代中期以前西府地区延续了几千年的女子找对象的风俗习惯,并无屈尊之意。

过去,女子寻对象,找婆家都要遵循父母之命,且要有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是80年代以后的事了。过去,在农村集体化组织体制下,参加集体劳动是家庭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青年男女高中初中毕业后,都要参加生产劳动,除了生产队几十户人家几百号人一起劳动外,与外界几乎隔绝,但要在这个范围找对象,一是觉得害羞,二是觉得人太熟,对对方了如指掌。三是辈份不好突破,往往一个生产队里的人,往前追溯几代,几乎都出不五服。还有狭小的范围,缺少选择的余地,要找称心如意的对象还得向更大的范围扩展。这样以来,就必须得有媒人来担当牵线搭桥之重任。

媒人分男女,且都是能说会道的人,他们有着较为广泛的男女青年的信息资源。用行话说,就是手上有你要找的人。媒人那时很吃香,不管到谁家去,都是好烟好茶招待,当然吃饭也不例外,真可谓吃香喝辣座上宾呀。

那时的媒人其实也不是专业的,因为他(她)还要参加生产劳动,要不就挣不到工分,分不到粮食,再说了生产队不允许你不务正业,乱跑乱窜。后来分田到户,说媒的自由多了,就凭着自己如簧巧舌周旋于欲找对象的两家人之间,如若说成,那可就是格外风光,婚宴坐上席,婚礼上主持人还要特请其讲话,饭后还有一个专门仪程“谢媒”。这时的媒人享受着极高的待遇,总管敬完酒两亲家接着敬,完了新郎新娘敬,几杯酒下肚,媒人红光满面,话也多了,人也大气了。看着双方摆在桌上的礼物礼金,拉开了大腔,钱往一对新人手里塞,剩下的媒鞋,礼条,烟酒,点心最后一推,也说不要了,但事后这些都要收下的。

那个年代人穷,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媒人要促成一桩婚姻,不但要把对方说得天花乱坠,还要充当导演的角色,煞费一片苦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正处在谈婚论嫁年龄的青年,少不了由媒人带着去对方家见面,但相亲的频率一高,又怕造影响,增加经济负担,就先“背看”。这背看其实就是由媒人带上男的利用队里集体劳动下午收了工或者雨天不劳动的时间,去女方家里先见个面,既不用女方家招待,男的也不用拿东西,就在女方家里安顿个房子让两人谈会话,看双方有没有缘分,如若无大的意见,接着就由媒人安排日子正式见面。

正式见面才算是真正的看下嫁。为了图个吉利,这正式看下嫁的日子,一般要选在双日。男方家要提早做准备。院落卫生要打扫得干净整洁,女主人提前吃完早饭就开始准备午饭。尽管平日里省吃俭用,常常为俭陋之炊而犯难,但这天的饭菜是一定要打破常规上档次的。拙脚笨手的女人还要请来平日关系好的来帮忙,生怕给女方留下话柄。可由于大家日子都过的紧巴,做来做去就炒几个菜,菜里象征性的放几片臊子肉,算是最高规格的接待了。因为庄稼人只有在过年招待亲戚时才这样奢侈一回。随着最后一个菜上来,主人怕吃光盘子里的菜难堪,就连着把飘着诱人香味的臊子面端上来。

可面对如此美味,除了媒人,女方来的人是不会大嚼大啖的,生怕让主人笑话。记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女子去看下嫁,臊子面已经吃了两碗,仍没有放手的意思,娘就瞅了一眼,意思不能再要了,可女子就说,“平时难得吃上臊子面,今个碰上了,多吃两碗有啥呢”,娘挡不住,主人家也就随她吃。之后就因为她实在得没吃够知道不放碗而导致这桩婚事告吹。

饭吃完之后,媒人会适时提醒双方家长换个房子说话,而把空间留给一对年轻人。这时其他人也心领神会,借此离开。

其实,那时的青年男女,思想很保守,单独在一起也就问问对方上的什么学,姊妹几个,排行老几,爱好什么那一串不疼不痒,不咸不淡的话,但双方都用锐利的双眼不动声色迅速观察着对方的相貌和言谈举止,并牢记于心。由于双方都感到这样的谈话无法展开,难以深入,会很快结束。临走时,男方的母亲会送给女子一个用手帕包着的粉(就相当于现在的红包)。这手帕就是过去上了年纪的妇女头上顶的,男人们装在兜里随身带的那种方方不超过一尺的方巾。而手帕里包的粉,一般人家都是两元,情况好的也就五元,也就算见面礼吧。

对男方来说,正式见面也叫看媳妇。那个年代有个口头禅叫“媳妇好选,婆家难定”,是说男的选对象主要看女的人咋样,其他条件都无关要紧。而女方则不一样,除了看男的模样人品,还得考虑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境的好坏等一揽子事。因为女子嫁给婆家,就算把后半生交给了这个家,必须慎而又慎,因为一订定终身,谁都不会拿人生做游戏的。

正式见面后,约定俗成,三天后行与不行,互相要通过媒人回话。这期间,双方都要通过亲戚熟人来打听,全方位了解对方的底细,生怕疏漏了某一环节。乡里人还有个讲究,如若三天内有诸如不平安的事发生,(人们把这也称为“破茬”),那就得画上问号,甚至因此而告吹。

尽管双方这么谨慎,但媒人有时也会瞒天过海,把一方或者双方哄骗得高高兴兴。那时人穷,兄弟姐妹又多,衣服都是妹妹穿姐姐的,弟弟穿哥哥的。为了撑面子,见面时借衣服借鞋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

对于家庭状况太差的,媒人也会斗胆给你上演偷换屋子的闹剧,就是把人家姑娘领到隔壁邻家去和男的见面。好在那时男女双方订婚后很少来往,婚前女方更少到男方家里来,等到结婚时,或许就会盖起新房。

关于找下嫁,那时还有很多顺口溜,例如女方要找的理想目标是“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营业员”,“一工二干三教员,死活不跟烂社员”。对家庭条件的要求是有“三转一响”,即要有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那时的彩礼并不多,一般就是六到八百元。另外还要扯几身衣料,配上围巾,袜子,线衣等。

正式见面三天过后,双方若无意见,媒人就张罗着送礼之事。礼一送,婚事就基本大局已定,结婚就是迟早的事。

在定婚到结婚这段时间里,按家乡的习俗,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裹肚”,送“核桃”。这其实就是在端午节和腊月里借着送节礼的名,男方再给女方补送不同季节的衣服,床上用品等礼物。程序到位,礼节兑现,就可以商定大婚的日子了。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婚恋观。那些年,农村人日子过的都紧巴,没有天价彩礼和”三金”那一说,男女间的感情朴素而真挚。一朝为夫妻,相伴到白头。患难与共,不离不弃,风雨同舟,一生相守,穷富不嫌,棒打不分。家庭就真正成了人生命运的共同体。

我常想那些年家庭贫困,夫妻双方婚前相互了解有限,可一旦结婚,就再也没有二心,一辈子相守,哪怕再穷再苦,哪怕一方地位变化,也不离不弃,不做让人不齿的陈世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相互怜悯的人性善良,为家庭负责的责任担当,从一而终的婚恋观念。想当初,他们不曾山盟海誓,甚至几十年一个爱字未曾说出口,但扎根于灵魂里的感情基础却从未动摇。在他们心中,穷富地位真不是问题,只要相互体贴,彼此尊重,知冷知热,生活就一定会越过越好。

由此看来,美满的婚姻,不在于通过什么形式来认识,不在于了解有多深,而家庭的幸福,除了感情,维系一世婚姻的根,在于相互间善良的本性和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END
作者简介

赵小明,(网名:清风明月),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凤翔县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在《中国粮食经济》《粮油市场报》《宝鸡日报》《雍州文学》《时光捡漏》等报刊和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数十篇。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参与东莞婚礼习俗之“担赠厨”
后坑村《婚姻习俗》
人生酒宴知多少
旧上海的结婚风俗-老上海风俗掌故谈
日本结婚男方都要给多少钱彩礼?
订婚男方要准备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