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学后教”遇到英语课

“先学后教”遇到英语课

刘向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是蔡林森校长提出来的著名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的模式力求想证明这一点:对一切学段的一切学科而言,都可以“先学后教”。

那么,“先学后教”遇到英语课怎么办呢?

这不是一般的英语课,是乡下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开始上的第一节英语课,这些小孩子们连“ABC”都不知道是何物,更不知道它们如何读。在这样的学情下,如何先学呢?能够先学吗?

答案很明确:小孩子们没法先学!

怎么办呢?“先学后教”的倡导者们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播放录音或视频,让小孩子跟着学——也算作“先学”。可是,这种“先学”本质上不仍然是“先教”吗?不让眼前现成的老师教学生,而刻意让录音或视频中的老师来教学生,这算不得“先学后教”。

为什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先学后教”的方式学语文,而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却不能或却很难以“先学后教”的方式学英语呢?答案很简单: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汉字,这些汉字是他们启动新知的钥匙;而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没有一丁点儿的英语基础,他们无法启动英语新知。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最初的、起始的学科学习中,“先教后学”更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这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果一开始就不需要教,永远也不需要教,一切都靠学生在原生态的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话,学生到学校里干什么?还要老师干什么?高效的学习从何而来?

没有哪个儿童是生而知之的,每个儿童到学校里来的时候都带着各自不同的经验积淀。这些经验以及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无非是他们在社区尤其是在家庭里接受了他人大量的教育而已。反之,如果一个儿童连这一点基本的知识和经验也不具备的话,自主学习就无法在一片空白上自主开展。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教,需要老师的传授,甚至需要老师的塞给。这些求知起点的知识和经验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推动力”。

类似的,假如“先学后教”的课堂遇到了游泳课,遇到了美术课,遇到了钢琴课,遇到了书法课,就同样需要老师认真考虑当前的学情,决定“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

总之,“先学后教”有一个逻辑前提——学生有能力先学。而这个能力主要有两样:一种是有文字阅读的基本能力,一种是有动手操作的基本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或者不充分具备这两种能力的话,老师的“教”就成为必须的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是为了不教”才成为可能,也才成为必要。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是这个道理。

先教后学——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只学不教,这是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这也学校教育的基本轨迹。

2023.5.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教孩子学英语——怎么吸引孩子
初一学生20分钟背四句英语,12个学生不会!小学英语不如取消
赵老师小学三年级英语微课:期中复习之难点探究
英语,我们选择早学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上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大全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