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未写“眼前有景道不得”

李白看完此诗佩服,搁笔不写,成千古佳话,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诗词曲精品斋2020-05-22 21:50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评价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或许有些过誉,但却不是乱说,崔颢的《黄鹤楼》,被后世广为传颂和赞誉,除了严羽之外,后世至少有30位著名的诗论家或诗人对其表示过称赞,比如《批点唐诗正声》中说评价说“气格音调,千载独步”,清代吴昌祺说“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何独李唐”,沈德潜也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
关于《黄鹤楼》,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那便是李白见崔颢诗搁笔之事。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不觉诗兴大发,当他正要在楼上题诗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崔颢的这首诗,赞赏不已,连称“妙绝、妙绝!”李白也因此,搁笔不写。相传还题下了四句打油诗,诗曰: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题罢此诗,飘然下楼。后来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说:“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结果李白也较起劲来,狡辩说:“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你看这故事,当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难怪后人如此心折。后来,人们仰慕李白的谦逊和才华,兴建了搁笔亭,并撰联说:“楼未起时先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崔颢的这首诗,也因为这个故事,名声更加显赫,甚至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但其实,这个故事,半真半假,李白搁笔是真,题打油诗是假。清代学者陈诗,曾进行了细致地考证,为我们探究出了真相,原来,李白确实到过黄鹤楼,也见到了崔颢的题诗,也确实“叹服不复作”,但是,那首“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却是一位禅僧所作,只不过借事设词,并非李白所写,但是后来这个故事流传之久,大家便信以为真了。

李白确实也喜欢黄鹤楼,他曾高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之句,由此足见对黄鹤楼的喜爱。
《黄鹤楼》的创作时间,已经不可考。传说子安登仙驾鹤便是在黄鹤楼,再加上后世人文的喜爱,所以黄鹤楼非常著名。崔颢登上黄鹤楼,饱览眼前的景物,由景生情,不觉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注:黄鹤楼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昔有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因得名”。后来黄鹤楼被毁,今重建于蛇山,俯瞰江汉,极目千里,武汉著名的盛景之一。
二、句解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慕仙人之名而来,可是仙人早已经驾鹤离去,鹤去楼空,眼前所见,只是一座气势宏伟的江楼。美好的憧憬与寻常江楼的对比,让诗人产生了一种怅然的落差,这为后文中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人眺望远方,不禁为远处江天一色的景象所折服,看着这宏丽壮阔的景象,感受着这无边的开阔,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了起来,仿佛长出了一对纵横飘逸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闪进诗人的心中。
但是,最终一切还是烟消云散,物是人非,人这一生,怎样才能经受岁月的考验呢?诗人此处,已经将岁月难在、世事茫然的感慨,融入到了所见之景中,这两句,也成为了值得反复品味的千古名句。
如果说黄鹤一去,寄寓了岁月的沧桑,那么白云变幻就寄托着世事难料的喟叹,不复返和空悠悠,一个是时间上的不可逆,一个是空间上的无限,时间和空间组合在一起,造就了一种历史的纵深和天地的开阔,的确能够引发无穷的感慨,正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此二句写眼前之景,从上面虚拟的传说转变到了实际之景中,晴空万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一片翠绿,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全都清晰可见。这样一个广阔、悠远的画面,进一步为下文的抒情做出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鸟归巢、船归航,游子呢?游子想要归乡,可是故乡何处?唯有江上雾霭一片迷蒙,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眼睛湿润了,谁人不起故园情?诗人以“愁”字结尾,将日暮时分登黄鹤楼的心情抒发了出来,同时回应开篇,当真是余味无穷。
三、艺术特色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主要还在于其诗歌本身所传达出的美学意蕴,诗人登临古迹,触景生情,既恢宏自然,又极具风骨,一口气读下来,大有一气呵成、一泻千里之感。
其主要艺术特色,概括来说,有以下四点。

第一,意境开阔、想象丰富之美。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先将读者带入到了远古的幽渺中,之后再拉回到现实壮阔的自然之景,将空间和时间融于一体,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壮阔且苍凉的图景,且淳朴生动的语言,犹如口语一般朗朗上口,不可谓不妙,的确是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虚实结合的意境美。仙人乘鹤而去,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是诗人说他“一去不复返”,便有了虚实结合的点,那种岁月不再、人去楼空的感慨,便极其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唯余白云悠悠,极具世事茫茫之感,这种苍莽的气概,是虚实结合的妙处。
第三,气象恢宏、色彩缤纷之美。用“诗中有画”这四个来描绘这首诗,诚不为过,近景、远景的结合,犹如一幅开阔的画面,黄鹤楼的高耸入云、白云缭绕的壮观景象、汉阳城的参天大树、鹦鹉洲的萋萋芳草、傍晚时分的烟波江上,犹在目前,当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四,格调变换、清新雅丽之美。诗中“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让读者无暇顾及重叠的出现,重叠本是格律诗上的大忌,但此处却毫无窒息感,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全然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但倘若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但是,正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诗时所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崔颢此处,显然深谙此意,所以才写出了七律中这样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另外,双声、叠韵的运用,也造成了诗作上的清朗和谐,极富音乐之美。
正因为这首诗,在艺术上、意境上都如此出神入化,所以它才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的确,正如《唐宋诗举要》中所说的:“渺茫无际,高唱入云,太白尚心折,何况余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搁笔
黄鹤楼之战
崔颢这首诗有典故有传说,唐诗排行榜第一,李白还为之搁笔
这首诗历来为世人推崇,被列唐人七律之首,连李白都搁笔自叹不如
此诗曾令李白搁笔,后力压唐诗诸篇,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诗仙李白黄鹤楼栽跟头缘于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