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向军:那些注释不到的地方——读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刘向军

一千六百多年前,公元40511月,大约41岁——刚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回到了老家柴桑。

任彭泽县令,这是陶渊明一生数次出仕的最后一次;辞彭泽县令,也是他一生数次致仕的最后一次。在彭泽令的位置上做了不到三个月,陶渊明对官场彻底失去了兴趣,对农村生活真正地回归。

对于中国政治史来说,陶渊明在官场上的去留没有一丁点儿影响;对于中国文学史来说,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回归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是我们走进陶渊明农村生活的途径,也是走进陶渊明诗意世界的钥匙。

“归园田居”是什么意思呢?归,回归,返回。园田,园圃和田地。居,居住的地方。标题合起来就是“回到农村我的家”之意。

在此,说成“园田”或者“田园”都可以,此二字用来修饰“居”字,“归居”归的是“园田居”而非“都城居”。相应地,“归园田居”的语气停顿应该是“归/园田居”。

以上算是对这组诗标题的解题。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此句是全诗的总领,也是本组诗的总纲。“适俗”字面义是“适应世俗”,但在语境中陶渊明有自己的特指。此“俗”是官俗而非民俗,是官场上的恶俗,而非民间的良俗。“丘山”字面义是丘陵山脉,代指山林,进而指自然。但是,陶渊明在人间,他躲避官场,不避乡村,因此,“丘山”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是要归隐深山野林之中,在语境中指的是他所生活的乡村、所在的大自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此句中的“尘网”即红尘如网,即人世间,但在语境中,它特指陶渊明避之不及的恶俗的“官场”。此句中的诗眼是一个“误”字,它不只是“错误”的意思,更含有自责、懊悔之意。因为,陶渊明从初次为官到此次与辞官,历经13个年头!对陶渊明而言,这是违背天性的13年,这是心灵屈辱的13年,这是精神痛苦的13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此二句在结构上承前四句为果,也是接下来二句之因。官场如网我如鸟,官场如池我如鱼,这正是13年“误落尘网中”之果,也是我热切地回归园田之因。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此二句承前二句为果。正因为“恋旧林”“思故渊”,所以我回到我的乡村,从事我的本性所爱的老本行。“南野”即南面的田野,语境中泛指田野,而未必单指家南面的田野。为什么不是北野、西野、东野呢?陶渊明是有“采菊东篱下”的诗句的,但是,就种地而言,在中国文化中,“南”没有“西”之高,没有“北”之阴,地理位置最好。但从其三“种豆南山下”一句来看,陶渊明的田地很可能就在家的南面。此句中的关键是“守拙”二字。“守拙”即安守愚拙,在传统文化中,士大夫常以此表示自己处世清高,不善、不愿费心思在官场上逢迎周旋。问题是,“守拙”一词是陶渊明首创,则陶夫子平和下的愤激也可略见一斑。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方宅”是什么宅呢?“方宅”既非四方形的宅院,也非面积很大的宅院,而是“宅方”之意,即住宅方圆、周围之意。此处之所以用“方宅”而不用“宅方”,是因为语义侧重在除了八九间草屋的住宅以外的宅院,而不是说住宅本身就有“十余亩”。陶老先生用词精准,思维严谨,读家不可轻忽。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此处的“榆柳”和“桃李”可以换位吗?显然不能。屋后种榆柳,枝可御风,叶可阴凉;房前植桃李,其花可赏,其果可食:住宅旁边这样植树最美。陶渊明自言“宅边有五柳树”,极有可能都是种在屋后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人村”和“墟里烟”相对,但语气停顿不同。“远人村”的语气停顿是“远/人村”,而“墟里烟”则是“墟里/烟”。“人村”是一个词,即村庄。“墟里”是一个词,即村落。事实上,“人村”与“墟里”是同义词,都是乡村的意思,陶渊明以“暧暧”状“人村”之“远”的朦胧模糊,以“依依”状“墟里”之“烟”的袅袅轻柔。此句妙在一个“远”字,这不只是诗人所用的写远景的技法,更是诗人要表达乡村距都市、距官场之远。唯其远,才得宁静。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两句承前两句,写的是近景,但意在通过狗之吠、鸡之鸣表达乡村的恬静、优美,从而传达诗人自得之意,自适之情。“深巷”一词值得玩味,既是深巷,想来两边人家不少,然而,这里的人际关系自然质朴,陶渊明热爱这样的生活,归隐的是这样的人世间。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即尘世的杂事,在语境中指的是官场上让人烦恼的俗事。外室、庭院既已清静,内室当然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闲暇。归居乡村,陶渊明获得了闲情、闲趣、闲暇,回归了自我。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句是对全诗脱离官场、回归乡村心绪的总结,这是此组诗的主旨。此“樊笼”就是上文羁鸟之笼、池鱼之塘、官场之网、精神之锁,太久了,13年之久了!此“自然”就是躬耕稼穑的田园,就是桃李芬芳的农家,就是鸡鸣狗吠的村庄,更是自由自在的心灵。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陶渊明平静的乡村生活开始了。“野外”字面义是郊野,语境中指的是乡村,与“穷巷”相应。此处的“人事”也并非一般的人世之事,而特指的是诗人厌恶的官场俗事,这与“轮鞅”相应,也有下文的“但道桑麻长”为反证。“轮鞅”字面义指的是轮子和鞅子,代指车马,从而又代指官场上的人。“罕”和“寡”说明与官家相关的事并没有断绝,但很少,这就挺好了。——陶渊明的乡村当然不会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荆扉”,荆条所编之门,柴门。陶渊明虽有房屋八九间,却无非是草屋与柴门,依然不过是陋室。“尘想”,即俗念,指官场上那些恶俗的念头,此类尘想现在可以“屏绝”了。既虚且静,这两句传达了陶渊明那淡泊恬静的心境。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即“墟里”,村庄。“披草”,拨开荒草。陶渊明并不避世,他时不时地穿过荒草在村子里串串门。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杂言”,混杂之言,指官场上有关功名利禄那些言论。村民们相互见面,只说他们关切的那些农事。“桑麻”,桑树和麻。种桑以取丝,植麻以取布,这是最常见的农事。不过,这里仍是借代,泛指庄稼地里的事。这一句最是有味:陶渊明俨然是一个地道的村民,他和村民的交谈何其质朴、自然、舒心。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平白话语,道出陶渊明心中多少喜悦。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霰”,小雪粒。此句一转,陶渊明又表达了浓浓的担忧:只怕桑麻遭受霜雪而枯凋如杂草一样。他太关心他的桑麻,他太珍爱这样的乡村生活。前两句为喜,这两句为忧,一喜一忧之间,陶渊明纯然是一个可爱的老农。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其一有“开荒南野际”,可见,陶渊明这组诗有很强的写实意味。对于陶渊明来说,回归乡村并非享清闲,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个农人。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晨兴”,早起。“理”,处理,整治。“荒秽”,杂草。早出晚归,辛勤劳作,这是陶渊明乡村生活的普通一天。从早到晚在地里劳作,可见田地离家挺远,可见农活挺多,期间如何吃,如何喝,如何锄草,如何流汗,都隐藏在这两句诗的背后了。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前两句承前,言归途路窄草长,露水打湿衣服。劳动生活无疑是艰苦的,但陶渊明自有心愿:衣服沾湿不值得遗憾,只要让我能保有我的心愿。他的心愿究竟是什么呢?是豆苗茂盛,是守住园田,是精神自由。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去”,离开。“游”,游宦。“浪莽”,放纵。“荒墟”,废墟。“久去山泽游”一句遥相响应其一中的“一去三十年”:长久地离开山川自然去做官。而今,陶渊明带领着子侄们在草木丛生的荒野上随意漫步。其三写的农事之辛苦,其四写的是寻访遗迹的所见、所闻、所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这四句写野外漫游之所见。“丘垄”,坟墓。“依依”,思念。“井灶”,水井、灶台。这是陶渊明和子侄们的所见与所想。睹坟墓而思其居,睹其居而生感慨:物在人去,物是人非,物残人亡。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陶渊明忍不住向砍柴人打听:“这些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都去哪儿了?”砍柴人对陶渊明说:“全都死掉了,都在那片坟墓中了,没有人还活在世上。”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与市集。“幻化”,虚幻。三十年的时间朝堂和市面就会有大变化,这话真是不虚假。于是,陶渊明得出了最重要的两句结论:人生一世如梦幻,最终一定是虚无。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陶渊明有着深厚的老庄思想,但是,他的话并非消极而是旷达,并非悲观而是通透,并非绝望而是从容。也因此,他老人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事乡里小儿。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怅恨”,惆怅恼恨。“策”,拄杖。“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此两句似乎表明其五承其四而来,在看了那些坟墓和遗迹之后,陶渊明怀着“终当归空无”的怅然和“久去山泽游”的懊恼,独自拄杖沿着草木丛生的小路返回。或许,他的子侄们还在野外游玩吧。——当然,其五也可能是与其四不直接相承的独立一首,是陶渊明某天独自出游后的所作。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走到山间小溪边,把脚洗洗,小憩一会。在与自然的亲近之中,那一点“怅恨”随之烟消。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漉酒”,用布对新酿的酒过滤以除掉酒糟。“近局”,近邻。回到家了,盛上新酿熟的酒,再杀一只鸡,不需要更多其它的菜,邀请近邻过来边吃边喝,边说边笑。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天旭”,天亮。陶渊明和邻居老农喝酒聊天,自得其乐,从黄昏到夜晚,从深夜到天明。在园田,陶渊明拥有了太多的快乐。

综观《归园田居》五首诗,有三个意绪:对自由恬静的珍爱,对人生虚无的豁达,对现时快乐的追求。这些融汇了儒道精神的人生自觉,在远离喧嚣的乡村得到了实现。

诗意未必在远方,陶渊明的诗意正在目前当下。

那些字易词浅的诗句背后,有解释不尽的古雅情怀。

2019.1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转)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山水田园诗专练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