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痰湿难除,是你只知道阳虚生痰湿,却不知还有一种痰湿为阴虚所生

稍微懂点中医的都知道,一般都是阴虚生内热,阳虚生痰湿。但实际上阴虚也会生痰湿,而且并不少见。

中医认为,水湿痰浊多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而生,人体津液代谢的正常全赖于脏腑功能的健康运转,而脏腑功能是否健康又在于阴阳调和。如果阴液亏虚,脏腑组织就会失于濡养出现功能减退,进而影响水液代谢,产生痰湿。阴虚生痰湿,总结起来有三种常见情况。

首先是阴虚火旺津液燥而成痰湿。当人体内阴液不足,必会导致虚火内生,火邪内炽,烧灼津液化为痰湿,也就是燥而生痰。这种阴虚之火,清之不愈,燥之更旺,滋阴则潜消,所以这种痰湿本质是阴虚所致。所以治法上以治燥为本,治湿为标,要除根就必须滋阴才行

其次是阴虚气乏,气化失常而生痰湿。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代谢等都依赖于气的调节,当体内阴液不足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脏腑的气化功能,就会导致津液代谢失司,输布失常,津液就会停聚体内化生痰湿。简单理解就是阴虚气乏,不能制水,出现阴虚水泛产生痰湿。这种需要滋水养阴,固摄肾阴,只有当阴液充足,正气恢复,痰湿就会自消。这种在辨证是要注意和气虚生痰湿区别。

最后是阴虚气滞,气机失调生痰湿。人体气机之所以能保持畅达,除了阳气的温煦推动,还要得到阴液的化生和濡养,一旦阴虚不足,就会使气的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导致气滞或者气逆的情况。不管气滞或气逆,都会影响体内津液的代谢出现凝滞从而化为痰湿。这种调理上,就要滋阴调气,阴液充足,气机畅达,痰湿就会自散。

阴虚生痰湿的治宜,要尽量做到滋阴养液不助邪,化痰祛湿不伤阴。在药物选择上,当需滋润柔养,多选用麦冬、沙参、玉竹、鲜石斛、鲜芦根等滋而不腻药材,清利辛燥需防耗液伤阴,多用杏仁、苡仁、川贝母、茯苓、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为宜。总之,要根据不同个体和病症要辨证,尽量做到祛邪不伤正,补正不留邪。

分享仅供参考,不做诊疗依据,如有不适,请线下医院及时就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理论基础学习笔记--病机
白氏舌诊精要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9 .1
《辨症施治》.气、血、津液辩症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十二单元(张教授主讲)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