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113方——黄芩汤,典型医案

3急性结肠炎——矢数道明医案

67岁老年妇女。数日前食铿鱼生肉片,翌日呕吐下利数次,感觉腹痛,里急后重,下血样大便。脉略沉迟,舌有白苔,心下满,左下腹触及索状物,有压痛。诊时无热,当日下利3次,混有血,疲乏无力。与黄芩汤,翌日精神转佳,服用3日,诸症痊愈。4日再服,反而便秘,服用三黄锭,大便通畅。《临床汉方应用解说
论:这个是伤食导致的呕吐与下利。里急后重,脉略沉迟,这都是内虚下陷证,舌有白苔,心下痞满,这是上焦不通,火逆不降证。心下痞满,此就是痞证,痞为结热,黄芩汤,泻其痞热。腹有条索状物,是腹之弦急,还是大肠中硬屎?此可能是硬屎。沉迟用黄芩汤,呕吐也没加半夏生姜,大方向对了,就治愈了。也是大凡病,阴阳和,则病愈。

4协热下利——刑锡波医案

骆某,男,39岁,工人。病史:因饮食不节腹痛便泻,小便赤涩,心中烦热,排泄之便热气灼肛,脉象沉滑,舌燥少津。余以协热下利治之,予加味黄芩汤。辨证:协热下利治法:清热止利,和中止痛。处方:白芍15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滑石10克,枳壳10克。
服药3剂,小便清长,大便泻亦减轻。后以清热导滞之剂,调理而愈。《刑锡波医案集
论:饮食不洁而伤中。胆胃火逆,则用黄芩汤。胆胃火逆不降,则下脘之气陷不升,所以沉滑。沉滑者,尺本沉,而反与关平也。黄芩汤,泻上焦之逆,则升下焦之陷也。
伤食之病,胆胃火逆的黄芩汤,对比虚寒伤中。若中气虚寒,肝脾虚陷,滑泄不止,对比胆胃上逆,则温中类汤。

5腹痛水泻——刑锡波医案

罗某,女,21岁,学生。病史:因饮食不节,当风露宿,诱发腹痛,下利水泻无度,心烦厌食,恶心,头眩。赴某医院就诊,确诊为急性肠炎,予磺胺药,连服数次,而腹痛水泻不见减轻。腹部阵痛,便泻每日十六七次,口燥心烦,饮食无味,小便短赤。邀余诊治,其脉沉弦而数,舌苔黄腻。脉症相参,此即中医所谓协热下利,因以加味黄芩汤予之。辨证:协热下利。治法:清热止利,和中止痛。处方:黄芩12克,白芍18克,猪苓10克,茯苓12克,生薏苡仁15克,泽泻10克,藿香10克,甘草3克。
服药2剂后,腹痛减,而便泻亦轻,小便通畅。后以清热利水止泻之剂,调理而愈。《刑锡波医案集
论:心烦,为相火上逆。厌食恶心,为胆木克胃。头眩,为胆木拔根也。此是饮食伤中,胆胃不和,火逆于下,则气陷于下。上焦不通,则下焦不升,肝主疏泄,陷而疏泄,所以下利无度。重点,此是降胆胃之逆,还是升肝木之下陷,以止疏泄?脉沉弦而数,是升下焦之沉弦,还是泻上焦之火数?是泻上焦之不通,还是升陷止下利之无度?
黄芩汤,泻上焦之不通也,泻上焦之火数也,降胆胃之上逆也。上焦得通,则下焦得升,下焦升陷,则利自止。
仍是三焦之理。饮食伤中,胆胃上逆,中上二焦不通,则下焦不通,所以木陷,贼脾腹痛,疏泄无度。黄芩汤者,泻上焦之方也。上焦得通,则下焦得升也。还是和解三焦。

6烦闷腹泻——刘绍武医案

张某,女,36岁,山西大同人。患者是盲人,19725月求医。自诉胸中满闷,烦躁,时有阵阵发热,全身烧灼难忍,咽痛口苦,小便黄赤,平素食冷则肚胀、腹泻,食热则头昏、失眠。曾先后在几个医院诊治,经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变化。此次来诊,检查舌质红绛,苔薄微黄,脉滑而数。诊为少阳病,处以黄芩汤。黄芩3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患者回旅馆后,他人告知其方中仅有五味药,患者弃方不用,巧遇一大夫,劝其可试,勉强取药煎服。一剂症状大减,再剂胸烦消失,又服四剂,诸症尽退,数日后,患者欢欣告而别。(《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
在黄芩汤中加入柴胡,为刘绍武老中医所创。其辨证要点为胸满,烦热,舌质红赤,小便色黄。刘老先生认为,本方加入柴胡,能助机体之枢转以去郁热,使邪有所去。经方直解
论:胸中满闷,烦躁,咽痛口苦,脉滑而数,此是上焦不通也。上焦格拒不降,则下焦气陷不升,所以腹胀腹泻。黄芩汤,泻格拒上焦之阳也。
脉滑数者,滑为阳浮不降,数为相炎上逆。烦闷滑数之脉,阳气格拒于上焦也,下焦气陷不升则腹泻也。滑数者,阳火上逆,格拒不降之象也。黄芩汤,泻上焦之阳,降逆升陷也。

16婴儿泄利——门德纯医案

,男,6个月。患儿发热十余日,体温39.5℃,咳嗽、喘。住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菌群失调综合征.连续九天出现绿色稀水样便、进乳即、腹部胀满、昏睡不醒、呼吸浅促,经用多种抗生素、输液,给氧等病势日进,邀余会诊。诊见:患儿高热、意识朦胧、面色苍白、唇青指绀、鼻翼煽动、额头冷汗、脘腹胀满如鼓。水便自流、肛门发红四肢厥逆、指纹淡紫直透三关,此症为热毒内陷、正气欲脱。急当扶正,兼以清解。处方:红参3克,黄3克,生白芍3克,半夏26克,甘草2克,生姜3克,红枣一枚,二剂,每日一剂,日服三次。
二诊:神清热解,能少量进乳,下利稍歇,病势已安,但腹胀如故,治以健脾、祛湿、解毒,药用黄芩3克,生姜3克,红枣一枚煎汤冲服参苓白术散1.5克,日二服,夜一,三剂。
按语。黄芩汤主治,湿热下利,症见身热口苦、腹痛下利,或痢疾腹痛有热,舌质红,脉弦数。名方广用
论:本案又像表实厥证的乙型脑炎,又像表闭之下利(肺与大肠相表里),还有卫热不泄之肺炎,综合来说,就是一个外感病,导致的诸多杂象,有点难疏理。所有的疏理,又因患者是一个6个月大的幼儿,可能不适用。就吸收一下经验吧。
因为关系到解表与传经,外感病引起的肠炎腹泻,正在发热,考虑葛根芩连汤,还是少阳经与黄芩汤。可少阳黄芩汤,与葛根芩连汤,如何区别?二者的症状,都是掺杂在一起的。也都是外感病,也都是所谓的急性泄利。

17婴儿腹泻——聂惠民医案

万某,男,2个月。1988722日初诊。初生即患新生儿肺炎,住院治疗五周。近患腹泻,每日大便数次,内有不消化粪便,明显消瘦,营养不良,面色暗黄,指纹浅淡,微有发热(37.3℃),治以清热止利,健脾利湿。拟黄芩汤加葛根、茯苓、炒薏仁。水煎,服药三剂,热退便次减少。
二诊:前方加神曲,继服三剂,腹泻得止。聂氏伤寒学

18婴儿腹泻——王挚峰医案

某女婴,年18个月。腹泻呕吐4天入院,每天腹泻五六次,如水样,便色黄,无黏液及脓血,呕吐日十余次,间呕青绿色液体,今晨呕出蛔虫1条,长约10厘米,发热4天,今日开始微咳,小便量及次数均少,无抽搐,经在外中西医治疗3次无效。
中医诊疗,以手纹紫,口渴,舌苔薄黄,发热,呕吐,断为太阳少阳合病,投以黄芩汤加半夏、生姜、黄连(黄芩4.5克,白芍4.5克,大枣2个,甘草3克,法半夏4.5克,生姜3克,黄连1.2克)。
服后第2天呕吐大减,日仅3次,但泻出水样便仍有5次,即转以小柴胡汤加黄连、茯苓,第3天疴呕均止,再以前方去黄连加扁豆、薏苡仁调理,第4天痊愈出院。(王挚峰,中医治疗婴儿腹泻80例报告.广东中医,1959264经方临证集
论:本案有吐蛔,又是乌梅丸证。下利,呕吐,此是蛔厥证,还有上热下寒。虽然治愈,最后还要检查蛔虫。

23伏热腰痛——黄煌医案

Z老妪,年近七十,腰椎间盘手术后近一个月,但依然腰痛如折,牵扯下肢酸麻胀痛,腰部灼热,足部冰冷。我见其人体丰腴,肤色白,精神饱满,脉象滑数,舌红苔干。断为内有伏热。方用黄芩汤加黄柏方:黄芩20g,白芍30g,生甘草20g,红枣20g,黄柏15g,每天1剂,先吃3天。今天,其子电话告诉我:其母疼痛明显减轻,局部热感减,下肢转为温热。嘱其原方继续服用3天。
用黄芩汤治疗伏热腰痛,是我近几年摸索到的经验。先前曾经介绍过,s女,23岁,骶尾骨及左下肢牵扯疼痛,检查发现抗'0'.C反应蛋白、血沉均很高,但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西医莫名其病。其人肤白、唇红,询得也有痛经,并有痔疮、肛裂、便血。我用黄汤原方。1个月后复诊,腰骶疼痛消失,化验指标也恢复正常。今年清明节后,原有腰椎病的老母亲腰酸楚不适,起床时更为艰难,左下肢牵扯感,自己用艾灸膏药无效反剧。我母体质素健,嗓音大,脉大有力2年前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我曾用泻心汤、越婢加术汤等治疗而安。此次腰痛,也作为热证治,用黄芩汤原方。2剂后减轻,5天后就复原如初。那天见Z老妪如此这般,心中有底,不假思索,便处黄芩汤。加黄柏,是因为其局部灼热。
黄芩汤中的白芍、甘草,是张仲景治疗脚挛急的重要组合,两药等量使用,就是千古名方-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的效果如神,古代还有去杖汤之雅称。如其人阳虚寒重,可加附子、乌头;如其人内有伏热,当加黄芩、黄柏。临床上,寒湿腰痛多见,热痛亦不少见,前面所提及的3则案例,就是属于伏热腰痛。伏热腰痛的识别,一看其人多精神饱满,肤白、唇红、舌红;二问其身热多汗、易汗,其大便或干结或黏臭,肛门灼热,或有肛裂;三看其关节处红肿发热;四是摸脉见滑数者多。
黄芩汤药仅4味,然起效甚捷,而其药价,一天不会超过10元。如此药方,如此看病,老百姓谁不说俺中医好?2016-07-18黄煌经方医案
论:相火上逆,不能下行,所以上热滑数,下寒足冷。黄芩汤,泻阳气之上格,调和三焦也。
此也是三焦治法,上焦得通,三焦调和,相火归水,则水暖而足温,则水暖而腰不痛。

24痛经——黄煌医案

近来接到几位痛经患者的反馈,黄芩汤有效。
w女士,37岁,体态丰腴,头发乌黑油亮,面润唇红。痛经4年,每次剧痛,在床上打滚,甚至晕厥,经常使用止痛栓剂,最多一次经期用12片。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去年11月下旬来诊。询得其月经量大,烦躁怕热,入睡难,夜间盗汗一夜更衣数次,痔疮常发。断为热性痛经。处方:黄芩20g,白芍20g,生甘草5g,红枣20g,水煎服,每周服5剂。此方间断服用至今年3月,疼痛明显缓解,无须止痛栓。
T女士,46岁,中等身材,脸颊虽有少量色斑,但明眸红唇,风韵犹存。去年11月来诊,诉经来腹痛剧烈,并下肢抽筋。检查雌二醇674pmo/L(卵泡期),查子宫肌瘤36mm /4mm。用黄芩汤:黄芩15g,生白芍20g,生甘草5g,红枣20g20剂。每周服5剂。
今年3月初复诊:告知痛经消失,查雌二醇降至168pmol/L(卵泡期),子宫肌瘤30mm*5mm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中医认为的原因很多,寒凝、气滞、湿热、血虚、瘀血等均有可能,用方也很多,黄芩汤适用的仅仅是一种热性痛经。其病大多痛势剧烈,常常翻滚惨叫,或依赖止痛剂;月经量大,有血块,经血黏稠色深红。检查多见子宫增大,或有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其人大多唇红舌红,与黄芩汤。后世多用黄芩汤治疗热利,如痢疾、肠炎等。为何能治痛经?这与黄芩汤的主治有关。黄芩汤方用黄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全方可以看作黄芩与芍药甘草汤的组合。芍药甘草汤专治脚挛急,而痛经本身就是一种子宫平滑肌的挛急状态。临床所见,适用黄芩汤的痛经患者,常常伴有腹肌拘挛,或腹痛,便秘、腹泻交替,或腰痛腿痛,或头痛,或乳房疼痛,特别是下肢易于抽筋,黄芩专治伏热。黄土汤治下血'先便后血泻心汤治吐血衄血,两方均有黄芩,是因黄芩能清血热。黄芩汤治'自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治利遂不止,脉促者',是黄芩清肠热。三物黄芩汤除四肢苦烦热,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治心下痞,是因黄芩既能除热痹,也能除热。可见,黄芩能清里热,专清深伏血分及肠道之热,如配芍药、甘草则热痛是其主治目标。
其实,黄芩汤不仅能治热性腹泻及热性痛经,许多以疼痛、出血、关节肿痛为表现的肠道、生殖道、关节的炎症及充血性疾病也有应用的机会。试举一例:S女,23岁。骶尾骨及左下肢牵扯疼痛,(同上条检查发现抗'0'C反应蛋白、血沉均很高,但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西医莫名其病。其人肤白唇红,询得也有痛经,并有痔疮、肛裂、便血。我用黄芩汤原方。1个月后复诊,腰疼痛消失,化验指标也恢复正常。
顺便说一下,黄芩过用恐有食欲下降、恶心等不良反应,但是,黄芩汤是复方,只要方证相应,不仅汤液不苦口,还不会伤肝败胃。
不过,方中有大枣12枚,请不要忽略。2016-04-14黄煌经方医话

25漏下——黄煌医案

G女士,37岁。201411月底药物流产后,反复阴道出血2个月。妇科先疑似胚囊残留,后又诊断为子宫内膜炎,服用过丹七软胶囊、复方益母草片、少腹逐瘀汤加减、易黄汤、下瘀血汤、失笑散、桂枝茯苓丸、产康复颗粒等,均无效。122B超描述:子宫前位,宫体长径54mm,前后径44mm,横径48mm;子宫边缘光滑,肌层光点回声均匀;宫腔反射居中,内膜厚18mm,回声杂乱不均匀。医生均主张清宫。1月底,患者家属网上发来照片求方。
我用黄芩汤合栀子柏皮汤:黄芩15g,白芍15g,生甘草5g,黄柏10g,栀子10g,红枣15g。水煎服。21日服药,当日血止;25日月经来潮,药停,出血量比以往多,有血块流出,还见一小块肉色东西流出;213B超描述:子宫前位,宫体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尚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内膜线清晰居中;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为何产后漏下用活血化瘀方无效?原因很简单,G女士没有瘀血证。她身高156mm,体重54kg,皮肤白皙,胃口正常,大小便正常,无腰酸,无腹痛,平时身有热气;嘴唇偏红且干,脸上皮肤有点干燥脱皮,是热证而非瘀血证。有瘀血者,多有唇舌暗紫、肌肤甲错或黄暗,或有腰痛、腹痛,或有便秘。易黄汤清利湿热,本可治疗妇科炎症,此患者为何无效?易黄汤是传统的止带方,方中虽然有黄柏清热,但还有健脾的荧实、山药,涩带的白果,利湿的车前子,食疗有余,药治不足,病情较轻的阴道炎、宫颈炎尚可,而患者这种反复出血的子宫内膜炎就不太适合了。
患者虽然有炎症,但表现不是白带多,而是出血。黄芩汤能治疗血痢和崩漏,栀子柏皮汤也可治疗尿血和血痢,两方相合,清的是伏热,清的是血热。此方对那些肤白干瘦、唇红舌红之人的便血崩漏、血精,最为有效。
开方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好多人认为,中医用一丁点树皮、草根,如何能治病?岂不知,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已经掌握了天然药物应用的诀窍,那就是方证相应、药证相应,而且对应得越精准越有效。每张方都有证,每味药也有证,差一点,方就不显效。同是清热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知母,其药证各不相同;同是活血方,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血府逐瘀汤、抵汤,其方证也各不相同。这些方证、药证,在临床上具体的病人身上,往往变得非常模糊而且隐蔽,再加上干扰信息多,不细心甄别,难免忽视。常熟名医曹仁伯先生在《琉球百问》中曾说: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泥于格理,便呆钝不灵。他还说: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先生寥寥数语,其味无穷啊!2015-02-20黄煌经方医话

26妊娠痢疾——杨志一医案

患者女性,22岁。1954921日初诊。妊娠两个多月。昨晨忽腹痛频频,下痢红白黏液,红多白少,日二三十次,里急后重颇剧,少腹胀坠,有如欲产情形。瘦神疲,按腹呻吟。脉稍沉弱,每分钟76至。舌质淡苔白。体温37.9℃,大便检出阿米巴原虫。方用:黄芩3克,白芍10克,甘草4.5克,香连丸3克。服两剂。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已除,下痢次数大减,日仅二三次;并带有黄色稀粪,体温正常,食欲渐启。原方再进一剂,下痢红白全除,大便正常。起床行走则头晕,调理数天。检大便两次无阿米巴原虫,出院。[杨志一经方实验录.江西中医药,1954,(10):49]聂氏伤寒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倒春寒后的寒气入侵
芍药甘草汤:一位民间郎中手里的“金刚钻”
话说中药:“苦命三姐妹,相似又相异”
失眠,症见心烦不宁的效方
(三)黄芩汤——杂病
(八)柴胡桂枝汤——阳痿,痛经,产后病,妇人不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