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胆泻肝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组成方解#

【来源】《三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清凉剂》。

【配方组成】龙胆草一钱生山栀三钱鲜地黄五钱川柴胡五分青子芩二钱细木通八分生甘梢八分归须一钱车前子二钱炒泽泻-钱半

【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凉泻肝火。

【主治适应症】胆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

【方解】方中以龙胆草、木通、栀子、黄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肝急。佐以柴胡轻清疏气,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

【临床应用与医案】

(一)肝脓肿

薛某,女,43岁。2009年7月11日初诊。发作性右胁下疼痛1年余,发热身痛10天。病人右胁下疼痛反复发作1年余,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身痛,伴恶心呕吐,右胁下持续疼痛。经实验室及B超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肝脓肿”。西药对症治疗后体温略降,余症不减。刻诊:口苦咽干,口赤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多发性肝脓肿。证属湿热蕴毒。治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15g,栀子10g,黄芩15g,柴胡10g,败酱草30g,大血藤30g,川楝子15g,郁金10g,冬瓜30g,薏苡仁20g,金银花20g,香橼10g,熟大黄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60ml,分早、晚2次服。连服6剂,疼痛缓解,热退神清。后随症选用疏肝健脾、活血补气之品治疗月余,基本痊愈。

按肝脓肿属中医学“肝痈”范畴,为内痈之一。本例病人肝火素旺,加之嗜食膏粱厚味,不知节制,积湿生热,聚结于肝,复感外邪,以致热毒炽盛,化腐成痈,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利肝胆实火;柴胡、川楝子、郁金、香橼疏肝理气;冬瓜、败酱草、大血藤、薏苡仁、金银花、熟大黄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当热退痛消再适当选用疏肝健脾、活血补气类药物可使恢复期明显缩短。[孟增泰.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4则.河北中医,2012,(9):1342-1343]。

(冬瓜仁: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白浊;带下;脚气;水肿;淋证  )

  (郁金:性寒,味辛、苦。归肝经心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止痛、行气化疥、清心解郁、利胆退黄。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服,用治经闭痛经、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胸腹胀痛、刺痛。

  

  【使用禁忌】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配伍药方】①治妇人胁肋胀满,因气逆者:郁金、木香、莪术,牡丹皮。白汤磨服。(《本草汇言》引《女科方要》)

  ②治痒疮肿痛:郁金末,水调涂之即消。(《纲目》引《医方摘要》)

  ③治衄血,吐血:郁金为末,水服6克。甚者再服。(《简易方论》)

  ④治呕血:郁金(锉)、甘草(炙)各3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井华水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郁金散)

  ⑤治尿血:郁金30克,捣为末,葱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盏,煎至三合,去滓。温服,日须三服。(《纲目》引《经验方》) )

( 香橼:性温,味辛、苦、酸。归肝经脾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舒肝理气、宽中、化痰。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内服煎汤。用治肝胃气滞、胸肋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

  

  【使用禁忌】阴虚血燥及孕妇气虚者慎服。

  【配伍药方】①治气逆不进饮食或呕哕:陈极香橼两个,真川贝(去心)90克,当归(炒黑)45克,白通草(烘燥)30克,陈西瓜皮30克,甜桔梗9克。并研细末,用白檀香劈碎煎浓汁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开水送下。(《梅氏验方新编》香橼丸)

  ②治臌胀:陈香橼(连瓤)一枚,大核桃肉(连皮)二枚,缩砂仁(去膜)6克。各煅存性为散,砂糖拌调。空心顿服。(《本经逢原》)

  ③治三日疟:陈香橼一枚,去顶皮,入研细明雄黄,同内火中煅之,取出研极细。每服2.1克,干咽下,不用水。(《华佗神医秘传》)

  ④治头风:香橼不拘新旧(切开)一枚。鸭蛋(煮熟,切两半)一枚,塞入香橼内。每边包在太阳穴上,得热即愈。(《串雅外编》)  )

(二)白塞综合征

章某,女,33岁。2010年4月23日初诊。病人口腔黏膜、外生殖器黏膜溃烂疼痛6个月余。曾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白塞综合征,使用激素、免疫制剂及抗生素等治疗,曾一度好转,但近期症状明显加重。刻诊:口腔黏膜、外生殖器黏膜溃烂,口赤肿痛,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证属肝脾不利,湿热搏结,化腐成疮。治宜清肝醒脾,泻火生肌。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15g,栀子10g,黄芩15g,柴胡10g,生地黄20g,当归15g,薏苡仁20g,苍术15g,生黄芪20g,皂角刺10g,大血藤30g,冬瓜30g,金银花20g,黄连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60ml,分早、晚2次服。连服21剂后,病情明显好转。后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余,病人康复。随访3年,未见复发。

白塞综合征又名口-眼-生殖器综合征,与《金匮要略》中狐整病相类似。孙思邈认为,该病由湿热毒气所致。从本例临床特点分析,口苦、小便黄赤、口腔黏膜及外生殖器黏膜溃烂、舌质红、苔黄腻等症为一派湿热蕴毒之象。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上清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柴胡、薏苡仁、苍术、金银花、黄连、大血藤、皂角刺、冬瓜清热利湿解毒;生地黄、当归、生黄芪补气和血养肝以扶正;甘草调和诸药。虽为顽证,只要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则可获痊愈。[孟增泰.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4则.河北中医,2012,(9):1342-1343]。

(皂角刺: 辛,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醋蒸取汁涂患处。注意《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复方①治痈疽恶毒,外发内发,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则痛极大肿,在胸膈腰胁肚腹肠胃之内者,则痛极大胀:皂荚刺飞尖一两,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甘草各二钱,白芷、花粉、金银花各五钱。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后服;毒在中半饱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溃。(《医鉴初集》)

②治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③治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仁斋直指方》)

④治疮无头者:皂角刺(阴干烧灰),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葵菜子三、五个,前药送下。(《儒门事亲》)

⑤治痔疾,肛边痒痛不止:皂荚刺二两(烧令烟尽),臭樗皮一两(微炙),防风一两(去芦头),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药,捣罗为末,用酽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煎防风汤下二十丸。(《圣惠方》皂荚刺丸)

⑥治腹内生疮在肠脏: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不饮酒者,水煎亦可。(《蔺氏经验方》)

⑦治大风疠疮,体废肢损,形残貌变者:皂角刺飞尖一斤(微炒,研为极细末),赤链蛇一条(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两,生半夏二两,真铅粉一两。俱炒燥,研为末,和皂荚刺末,一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净磁瓶内。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⑧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妇人良方补遗》)

⑨治小便淋闭: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无灰酒服。(《圣济总录》)

⑩治小儿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圣惠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皂角刺3钱水煎,早晚2次分服。观察10例,1例无效(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其余均在2~8日内治愈。大都在服药次日,体温及白细胞即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及扁桃体红肿减轻。  )

(三)前列腺炎

白某,男,26岁。2009年10月5口就诊。尿频、尿急、尿烧灼、尿等待6个月,伴烦躁,睡眠欠佳,早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前列腺液常规示:卵磷脂球小体(++),白细胞偶见。此属肝经湿热下注。治宜清利肝胆湿热。处方:龙胆草15g,黄芩15g,栀子15g,泽泻15g,车前子15g,当归15g,术通10g,生地黄12g,柴胡10g,虎杖15g,甘草3g。服药5剂后,诸症明显好转。再服5剂后,尿频、尿急、尿烧灼消退,偶有尿等待,舌质转暗红、苔薄,改为清热除湿、活血祛瘀方继续调理,月余而愈。

按前列腺炎病人表现尿频、尿急、尿烧灼感,伴烦躁,口苦,舌红、苔黄腻者,证属肝经湿热下注,用龙胆泻肝汤化裁每获良效。临床上笔者常于抗生素基础上辨证配合中药如龙胆泻肝汤等,每可事半功倍。[张玉环,韩书玲.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隅.中国中医急症,2011,(6):934,943]

(虎杖:性微寒,味微苦。归肝经胆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利湿、散瘀止痛、止咳化痰。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退黄药。

  【临床应用】用量9~30克;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用治关节疼痛、经闭、湿热黄疸、慢性支气管炎、高血脂症、烫火伤、跌扑损伤等。

  【药理研究】药理实验表明,本品能调节血脂,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并能改善高血脂动物的血液高黏状态,使血黏度恢复正常,防治血栓的形成和血瘀症;并有抗肝损伤、抗休克、抗菌、镇咳、降压、平喘、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镇静、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使用禁忌】孕妇禁服。

  【配伍药方】①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纲目》)

  ②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虎杖30克,鸡眼草60克。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资料选编》)

  ③治湿热黄疸:虎杖、金钱草板蓝根各30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④治痔疮出血:虎杖、银花、槐花各9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⑤治皮肤湿疹:虎杖、算盘子根各24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

(四)甲状腺机能亢进

龚某,女,54岁。因甲亢合并肺炎收住医院。入院时,体温39℃,伴有咳嗽,胸痛,痰中带血丝。胸片诊断为右下肺炎。病人有甲亢史十几年,长期服用他巴唑、甲状腺素片治疗,病情反复不愈。入院时消瘦,突眼明显,

平时伴有烘热、心悸、失眠、手抖等症。入院后用抗生素治疗,继续使用他巴唑、甲状腺素片。治疗后肺炎痊愈,但甲亢症状不减,头痛剧烈,失眠、心悸严重,甲状腺肿大,突眼明显,伴有手抖,烦躁易怒,大便干燥,甲状腺处可听到明显的沙沙样杂音,苔薄黄、质红少津,脉弦细。证属肝火上炎,阴液内伤。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处方:龙胆草10g,黑栀子10g,生地黄15g,炒黄芩12g,青葙子12g,玄参12g,柴胡10g,黄药子10g,凉膈散12g。病人经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诸恙若失,甲状腺缩小,突眼明显改善而出院。[罗春光.龙胆泻肝汤活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11):35-36]

(黄药子: 性平,味苦。归肝经、心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消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3~6克,水煎服。用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甲状腺肿。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

    【使用禁忌】内服剂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服。  【配伍药方】①治扭伤:黄药子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烤外敷。(《江西草药》)

  ②治咯血:黄药子、汉防己各30克。为末,每服3克,水一盏,小麦二十粒,同煎,食前温服。(《经验方》)

  ③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为末、每服6克,煎阿胶汤下。良久以新水调面一匙头服之。(《简要济众方》)

  ④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3克,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⑤治咳嗽气喘:黄药子块茎、胡颓子叶各9克,甘蔗节2个。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五)暴聋(突发性耳聋)

王某,女,50岁。1周前突然左耳失聪,左耳听力消失,右耳伴有低调耳鸣,而住某院五官科因治疗无效而请中医会诊。见症:面色赤,头晕,失眠,伴大便干结,苔薄黄,脉弦。辨证肝胆火升。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处方:龙胆草10g,炒黄芩12g,当归12g,黑栀子10g,生地黄12g,柴胡10g,泽泻12g,木通10g,石菖蒲10g,虎耳草15g,生甘草6g,当归龙荟丸10g。上方连进14剂,病人听力完全恢复正常,耳鸣亦除。[罗春光.龙胆泻肝汤活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11):35-36]。

(虎耳草: 性寒,味微苦。归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清热、凉血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10~15克,煎汤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洗;鲜用捣敷;或绞汁滴耳及涂布。用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使用禁忌】有小毒,孕妇慎服。

  【配伍药方】①治肺痈吐臭脓痰:虎耳草12克,忍冬叶30克。水煎2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②治痔疮肿痛:虎耳草30克。水煎,加食盐少许,放罐内,坐熏,每日2次。(《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淋巴结核:虎耳草鲜草捣烂敷患处,连用3~5天。(南药《中草药学》)

  ④治血崩:鲜虎耳草30~60克,加黄酒、水各半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吐血:虎耳草9克,猪瘦肉120克。混同剁烂,做成肉饼。加水蒸熟食。(《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风火牙痛:虎耳草30~60克。水煎,去渣,加鸡蛋1只同煮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⑦治皮肤风疹:虎耳草、苍耳子紫草芦根各15克。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广西本草选编》)

  ⑧治荨麻疹:虎耳草15克,土茯苓24克,忍冬藤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头汁内服,二汁熏洗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

(六)带状疱疹

刘某,女,42岁。2003年5月8日就诊。述3天前自觉左胁下隐约作痛,次日晨起即发现患处有红色小疱,且疼痛加重,乃至就诊。诊时左胁下可见3处集簇状红色斑丘疹,部分已呈绿豆大小水疱,累累如串珠,自觉灼热刺痛难忍,口苦咽干,纳差,烦躁易怒,苔黄腻,脉弦数。诊为带状疱疹。即给予加味龙胆泻肝汤,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并以青黛散麻油调和局部外用,每日1~2次。经治疗3天后疼痛明显减轻,水疱减少,7天后痊愈。[王银花.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150例.中国中医急症,2005,(3):197]。

(七)鼻渊

某某,女,41岁,农民。病人述双侧面颊部胀痛,流黄脓涕、腥臭,口

苦咽干,耳痒,耳鸣,小便黄。曾在当地诊所诊治(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效果不满意,遂来就诊。检查见: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上颌窦炎。诊断:鼻渊,肝胆湿热型。治则:清泻肝胆,祛湿排脓。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栀子、柴胡各10g,生地黄、车前子、泽泻、当归、黄芩、龙胆草、木通各9g,金银花15g,甘草6g。每日1剂,早、中、晚分3次煎服。连服15剂,诸症转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足厥阴肝经沿喉咙后,向上进入鼻咽。肝胆湿热,循经上蒸,故两侧面颊部胀痛;湿热熏蒸,故流浊涕,腥臭难闻;湿热上扰,故口苦咽干,耳痒,耳鸣;湿热下注则小便黄赤。故治以清泻肝胆,祛湿排脓。[李涛,田理,邓婧,等.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鼻渊的体会.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2):122;139]。

(八)经前痤疮

迟某,女,29岁。2000年3月5日初诊。病人6个月前因工作紧张,睡眠差,月经前3~4天面颊两侧开始出现淡红色粉刺,月经提前,量多,色鲜红,痤疮反复发作呈周期性。曾在外院皮肤科治疗,予以甲硝唑口服,局部外用痤疮王、美容面膜治疗,病情无缓解。诊见:面颊两侧新出淡红色粉刺及暗紫色痤疮,烦躁,口干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15g,薏苡仁、白鲜皮各30g,车前子20g,木通6g,大黄(后下)9g,生甘草5g。嘱经前1.周开始服5剂,控制动物性脂肪及糖类摄入过多,忌食辛辣饮食。服3个月经周期后,未再见新发痤疮,月经周期、经量正常,临床治愈。[姜永珊.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痤疮84例.新中医,2003,(9):55-56]。

(九)偏头痛

胡某,女,43岁,农民,门诊病人。2011年7月12日初诊。主因“头痛间断性发作3年余,加重2个月”来诊。病人3年来每因劳逸失宜、情志不畅或外邪侵袭而诱发头痛,为左颞侧轻、中度胀痛,胃脘及胁肋部胀满不舒,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心烦不寐。近2个月因与家庭琐事诱发加重,其
痛较剧,口干咽苦,频频恶心,时有呕吐,苔薄黄稍腻,脉滑数。曾在外院诊为“偏头痛”,予以氟桂利嗪胶囊、布洛芬片等口服,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中医诊断:头痛病,肝气不舒、化火上扰之证。治以清肝泻火,疏利气机。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柴胡9g,生地黄9g,黄芩6g,栀子6g,泽泻10g,通草6g,当归9g,香附10g,川芎10g,蔓荆子6g,何首乌藤20g,甘草6g。服上药4剂,头痛等症状逐渐减轻,原方继服5剂,诸症皆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偏头痛隶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本例病人此次因情志刺激,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有余便是火”,故治以清泻肝火,疏利气机,并佐以清利头目及养心安神,配伍精巧,切中病机,诸症可除。[杨京花,赵见文,王志勇,等.龙胆泻肝汤脑病科临床应用举隅.光明中医,2014,(4):816]。

(十)三叉神经痛

常某,男,68岁,退体工人,住院病人。2011年9月10日始住院治疗。主因进食热饭时即有右侧面颊部疼痛,痛连右目及上齿,痛势剧烈,时发时止,发作时影响饮食及睡眠,有时伴有同侧面肌不自主抽搐。查体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既往无特殊病史,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人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中医主症见:面颊部灼烧样疼痛,性情易怒,口干口苦,渴喜多饮,不欲睁眼,纳谷无味,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辨证:面痛,肝火上炎证。予以龙胆泻肝汤原方。每日1剂,配合使用改善循环、镇痛等西药治疗。5天后病人症状逐渐缓解,停用镇痛药,中药汤剂继服5剂,病情无反复,好转出院。

按三叉神经痛其病位在头面,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面为阳明所主,全身脏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该病人性情易怒,乃肝阳素盛之体。口干口苦,渴喜多饮,不欲睁眼,纳谷无味,大便干,乃一派肝火炽盛之象;肝火炽盛上攻于清窍,扰于颜面经络,发为疼痛。龙胆泻肝汤清泻上亢之肝

火,直中病机,故收良效。[杨京花,赵见文,王志勇,等.龙胆泻肝汤脑病科临床应用举隅.光明中医,2014,(4):816]。

(十一)急性盆腔炎

楼某,女,33岁,已婚,孕4产1。人工流产术后5天伴腹痛就诊。5天前曾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后2天突感发热,体温38.8℃,伴腹痛。经抗炎治疗2天后仍发热,腹痛甚,拒按,白带多呈黄红色,有臭味,心烦口苦,小便少,大便干,纳差,乏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体温37.8℃。妇检:外阴已产型;阴道充血,中量血性白带;宫颈轻度糜烂,宫口微开,宫颈摇举痛(+);子宫后位稍增大,压痛(++);双侧输卵管增厚,压痛(++)。查血常规:WBC 13.5x 10'/L。白带常规:清洁度Ⅲ度, BV(+) 。B超示:子宫内膜粗糙,宫腔内少量积液,盆腔积液。证属湿热蕴结,不通则痛。治以清利湿热,行气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泽泻、柴胡各10g,车前子、黄芩、生地黄、焦栀子、当归、川楝子各12g,甘草6g,益母草30g,丹参、败酱草、忍冬藤、马齿苋各20g。每日1剂,水煎分服。3剂后身热减退,腹痛大减,白带减少呈黄色。效不更方,守上方再进5剂,体温正常,轻微腹痛,白带呈淡黄色,上方去龙胆草,加黄芪30g,丹参15g。又服5剂后诸症痊愈,复查血常规、白带正常;B超示子宫、附件正常,盆腔少量积液。予逍遥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味以善其后。

按本案归属中医学“腹痛”范畴。病人人工流产术后,正气不足,胞脉空虚,加之心情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不化湿,湿浊内蕴,蕴久化热,湿热之邪与气血搏结于少腹。而少腹乃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气机不畅,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腹痛;热邪内蕴则发热;肝火循经上行,热灼津伤,故口干苦;热扰心神故心烦;湿热下注,故白带多且黄有臭味。方中龙胆泻肝汤泻肝火,清湿热;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川楝子行气止痛。全方共奏清泻湿热,行气止痛,祛瘀生新之功。[胡红.龙胆泻肝汤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中国中医急症,2012,(3):505-506]。

(十二)急性乳腺炎

吴某,女,25岁,哺乳期。产后2个月伴乳房胀痛3天。病人平素性情急躁,1周前与家人闹矛盾后,乳房胀痛,乳汁减少。近3天乳房胀满而痛,乳汁点滴未出,发热头痛,心烦便结,体温38.5℃。诊时触及双侧乳房质硬,可扪及多个硬块,触痛明显,久扪灼手,挤压后少量乳汁流出,局部轻微红肿。查血常规:WBC 12.8×10'/L。证属肝胆郁热, 疏泄失常。治以清泄肝火,通经下乳。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泽泻、黄芩、柴胡、焦栀子各10g,车前子、生地黄、当归各12g,甘草、通草、穿山甲各6g,皂角刺、天花粉各15g,蒲公英30g。每日1剂,水煎分服。5剂后体温37.6℃,乳房胀痛好转,乳汁已通,但量少,头痛减轻,大便通畅。守上方去皂角刺加丝瓜络、漏芦各12g。再服5剂后体温正常,乳房胀痛消失,哺乳正常,时有心烦,口干苦。后用丹栀逍遥散调理半个月,诸症悉除。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本案归属中医学“乳痈初期”范畴。乳房为肝经所布,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产后性情佛郁,肝气不舒,气机壅滞,郁久化热,循肝经扰乳,致疏泄失常,乳汁淤积,不通则痛。“热盛则纵,湿盛则肿”,故发热,乳房肿胀疼痛;热扰心窍则心烦;循经上扰则头痛;热灼津伤则便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乃肝经郁热之象。方中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郁热;加穿山甲、皂角刺清热消肿排脓,引火下行;通草通络下乳;蒲公英、天花粉助黄芩清热,消肿散结之功。[胡红.龙胆泻肝汤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中国中医急症,2012,(3):505-506]。

(十三)荨麻疹

某某,女,36岁。初诊日期:1995年3月6日。主诉:全身皮肤瘙痒起风团十余年。现病史:10年前因饮酒后出现皮肤瘙痒,周身红斑风团反复发作,时起时落,夜间症状尤甚,曾多方求医,内服过多种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均无明显效果。现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即起红斑或风团,皮疹持续较长时间才自行消退,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月经不调,大便干。检

查病人体质健壮,四肢腹部有数片铜钱大小的风团、红斑及散在分布的抓痕、血痂,皮肤划痕征阳性。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流滑。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顽固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瘩癗。证属肝经湿热内蕴,湿热与风邪搏发于皮肤。治则:清热利湿,疏肝祛风止痒。方药:龙胆草10g,黄芩10g,炒栀子10g,柴胡10g,车前子15g,黄连10g,泽泻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牡丹皮15g,冬瓜皮15g,白鲜皮30g,防风10g,浮萍10g。

二诊:服上方7剂后,皮肤瘙痒减轻,皮疹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好转,大便正常。前方去浮萍,加乌梢蛇10g。再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自觉精神明显好转。又服14剂后症状全消,临床治愈。[唐的木.龙胆泻肝汤在皮肤性病科中的应用.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8):725-727]。

(十四)脂溢性皮炎(白屑风)

某某,女,35岁。初诊日期:1996年6月15日。主诉:头皮瘙痒多屑十余年。现病史:病人10年来头皮瘙痒,头皮屑较多,鼻唇沟、耳后、腋下等处时起红斑,瘙痒,未认真诊治。近年来头皮瘙痒加剧,几乎每天需要洗头,否则瘙痒难忍,面部耳后腋下亦瘙痒较剧。自觉心烦口渴,口苦咽干,小便色赤,大便秘结。检查:头皮、耳后、腋下潮红,皮肤表面偶有较多细微脱屑,部分伴有渗液,而面部毛孔扩大,表面油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腻。西医诊断:脂溢性皮炎;中医诊断:白屑风。证属湿热内蕴,兼感风邪。治则:清热除湿,散风止痒。方药:龙胆草10g,黄芩10g,生地黄30g,栀子10g,车前子15g,泽泻15g,薏苡仁30g,苦参15g,白鲜皮30g,熟大黄10g,连翘15g,防风10g。外用炉甘石洗剂。

二诊:上方服14剂后,头皮、面、耳、腋下皮疹瘙痒减轻,红斑变浅,脱屑减少,二便调。前方减熟大黄、连翘;加当归10g,地肤子15g。

三诊:服上方14剂后,红斑全面消退,痒止,其自觉症状消失,临床治愈。[唐的木.龙胆泻肝汤在皮肤性病科中的应用.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

(8):725-727]。

(十五)分泌性中耳炎

解某,男,68岁,退休干部。2008年8月就诊。自述不明原因的反复左耳闭塞,犹物填塞,耳聋如蒙,伴耳鸣,头晕头胀,烦躁1个月。另诉发病1周后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行左耳鼓膜穿刺抽液,并注入泼尼松0.5mg;同时辅以泼尼松片30mg,顿服;头孢拉定胶囊0.5g,每日3次;麻黄素滴鼻。抽液注射药物后有所好转,但不久即复发,4次抽液后仍不能控制,遂来我院就诊。查:左耳鼓膜内陷,鼻咽部、耳咽管干净,电测听气导低频下降,骨导正常,声阻抗为B型波。舌红、苔黄腻,脉弦略数。辨证为肝胆湿热型。治宜清利湿热,佐以通窍。选用龙胆泻肝汤加九节菖蒲12g,磁石(先煎)15g,苍耳子6g。3剂后耳闭塞及耳鸣开始减轻;又服4剂,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自觉听力恢复正常,上方减去磁石、苍耳子,减少龙胆草、木通、黄芩之量。又服5剂,诸症消失,电测听、声阻抗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王皓,于向阳,郭琳,等.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60例.河南中医,2011,(1):79-80]。

(十六)酒精性肝病

某某,男,49岁,嗜酒20余年,每日250ml。近日来出现胁痛,伴乏力,腹胀。自服多潘立酮片等药治疗,效差,为求系统诊疗来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检查肝脾无明显肿大,上腹部触诊不适感明显,无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无水肿;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能中度增高。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乙肝六项、丙肝抗体均正常。诊断为酒精性肝病。中医属于湿热型胁痛。予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20g,栀子10g,黄芩10g,泽泻30g,车前子30g,木通10g,生地黄10g,当归20g,柴胡25g,甘草5g,厚朴10g,木香10g,砂仁10g。口服5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继续服用10剂后

症状完全消除,肝功能正常。随访1个月,症状、肝功能无异常。[高新建,王云,汤沙,等.龙胆泻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40例.中国医药科学,2013,(16):88-89]。

【临证提要】

本方是治疗肝胆经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病证的代表方。凡见有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下注的一个症状即可,不必全部具备,同时兼有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即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本方加减法: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加黄连、夏枯草、木贼以助泄火之力湿盛热轻,去黄芩、生地黄,加薏苡仁、赤茯苓以增利湿之功阴囊红肿热痛者,加川楝子、连翘、大黄以泻火解毒湿热带下黄臭者,加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以助清利湿热除带之力

但本方苦寒,易伤脾胃,因此对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又因本方清热燥湿也易伤阴,故阴虚而肝阳上亢者亦不宜使用。本方所用木通,因含有马兜铃碱,近年有肾毒性的报道,应该慎用,在临床上可以不用或用其他清热药取代木通。

【龙胆泻肝汤医案】

朱某,女,28岁,1988年3月19日初诊。不寐月余,经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安定等及中药汤剂未效。诊见:心烦失眠,性情急躁,善太息,每于情绪波动则彻夜不眠,伴头痛头晕,胁肋胀痛,形体消瘦,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诊为不寐。证属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火扰心神。治宜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拟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枳壳郁金各10g,栀子、黄芩、车前子、大黄(后下)各12g,柴胡、木通各9g,生地黄18g,甘草3g,黄连6g。每日1剂。2剂后,小便利,大便通,胁痛减,头痛轻,失眠好转。原方去大黄,加香附12g,合欢花10g,继进4剂而瘥。 (摘自《新中医》)

【医案分析】

患者“性情急躁,善太息,每于情绪波动则彻夜不眠....胁肋胀痛.....目赤,口苦咽干....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显然十分明显。“心烦失眠”,肝火犯心,心肝火旺。“头痛头晕...面红目赤”,肝火有上炎趋势。治疗当逆其病势,用龙胆泻肝汤清中寓泻,可兼顾清心安神、通腑等。

作者用龙胆泻肝汤去泽泻、当归(保留了泻热的栀子、车前、木通和养阴的生地,故原方结构未变),加了清心的黄连和通腑的大黄。安神为治标方法,若治本有把握做到效果快,不加亦可。一般来讲,脏腑实火证的控制速度都很快。结果2剂后诸方面均有好转。腑气已通,去大黄,加强疏肝(香附)和安神(合欢花),又4剂痊愈。当然,若不加安神药,看前2剂的效果,速度也慢不了。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刘渡舟龙胆泻肝汤/三妙散治疗痿证医案经验

朱xx,男,20岁,安徽农民。1993年12月8日初诊。

三天前酒后与同乡口角,即觉两胁胀满、小腹隐痛、两腿发凉,是夜双下肢痿软无力、不能行走活动,由人搀扶来诊。主诉:两腿肌肉痿软,不能步履任地,关节疼痛,小便如油脂状,短赤不利,口渴喜饮,身体困重,少食,头目不爽,耳鸣口苦,脘腹闷满。其人面垢如烟尘,舌红,苔白腻,脉弦大而缓。询其日常饮食,喜食酒肉肥甘。辨为肝胆湿热下注,气机不利,经络受阻之证。当清泻肝胆湿热,通利气机。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2g、木通10g、车前子10g、泽泻16g、木瓜10g、牛膝10g、枳壳10g、槟榔10g、当归10g、苍术10g、黄柏8g、白芍10g、防己15g七剂。

二诊:双腿痿软大减,能站立迈步,尿量增多,混浊转清,药已奏效。上方柴胡增至16g,再服七剂。

三诊:行走恢复正常,颜面光润,小便清利,尚有口苦不欲食之证。转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其病渐瘳。

[按语]患者素食酒肉,使湿热内生,蕴结于肝胆,又因勃怒导致肝胆疏泄不利,令内蕴之湿热循经下注,痹阻于经脉,气血运行不利,发为下肢痿弱。其伴发之证皆为肝胆湿热下注,气机不利之表现。故以“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之湿热,配伍“三妙散”则专清下注湿热之邪,通利下肢经脉之气血,又加枳壳、槟榔、白芍、防己等以理气行湿,通络止痛。俟湿热去,经脉通,气血畅,则痿疾遂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探讨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
肝经湿热肋部同,龙胆泻肝汤有用
​加减龙胆泻肝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龙胆泻肝汤治肝胆经实火湿热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名方赏析】方名: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