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业部:今年小麦赤霉病重发流行!提早防控,别犹豫!

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4月18日,农业部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全国小麦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研判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部署以赤霉病为重点的防控工作。



会议认为,受去冬今春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等因素影响,今年小麦条锈病在汉水流域和黄淮南部麦区呈大流行趋势、在黄淮北部和华北麦区存在大面积流行风险,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呈重发流行态势,小麦蚜虫在黄淮北部和华北麦区穗期大发生风险高,对小麦生产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01

全国多地预计爆发小麦赤霉病




  安徽

  预计赤霉病发生面积2800万亩,预防面积达6500万亩次

  

  4月10日,安徽省农委、省气象局召开小麦赤霉病会商会。根据未来天气情况和当前苗情等因素,会议判断今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大发生,淮北中北部麦区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为2800万亩。今年田间赤霉病菌源量大,加上气象预报4月份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程度高,预计今年安徽小麦赤霉病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500万亩次。


  河南

  《河南省2017年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发布,对指导河南省小麦病虫防治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专家预测,赤霉病存在较大范围暴发流行的风险。豫南地区及豫东局部偏重发生,其他麦区中度发生,发生面积2700万亩左右


  山西

  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 根据当前麦田病虫发生情况、小麦长势,结合省气象台天气预报及相关病虫历史资料综合分析,小麦赤霉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85万亩


  重庆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面积50万亩(次)左右。截止4月12日统计,重庆市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28.5万亩,较上年同期增16.6%,一般病穗率3.1%,较上年同期增1.03个百分点,忠县局部田块最高病穗率41.2%。



据国家粮食局发布的《2016年我国夏收小麦质量调查报告》,9省收获小麦的多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三等以上比例占90.3%,同比下降4.7%;不完善粒含量平均值7.1%,同比增加1.6%。小麦质量下降,农户种植收益受到很大影响。小麦种植收益下降的,还有江苏、湖北等省,上述省份2016年均流行小麦赤霉病,2017年,这些地区因为病原菌的影响还未消除,影响或将继续加重。


02

赤霉病要治更要预防


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专家介绍,在小麦病虫害中,赤霉病防治最难,用药比例也最高,建议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

 

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连阴雨或大雾、结露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将会偏重至大流行。


在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一次预防,防后5天至7天左右再次预防。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开展第三次防治。在做好清沟沥水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全面落实药剂两次预防措施,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农业防治是基础

①加强田间管理,开通“三沟”, 做到沟沟相通,明水能排,雨停田干,降低田间湿度,创造利于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

②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喷施叶肥,增强抗病能力。


化学预防是关键

4月中旬抢晴天立即用药预防一至两次。

所有麦田在齐穗期和扬花期各喷一次,亩用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克 或 25%咪鲜胺水乳剂50克 或 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8克对水45公斤喷雾。



03

赤霉病危及食品安全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东部及华南冬麦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流行区域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国内小麦赤霉病2005~2010年年均发生面积6000万亩左右,2011~2016年均发生面积上升到8000万亩以上。数据显示,2016年秋冬国内小麦播种面积3.628亿亩,赤霉病的发生面积接近三成


  

  ,中储粮郑州直属库代储粮库某粮管所一批含有红籽的小麦被运往面粉厂,此事经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小麦红籽会产生呕吐毒素、黄曲霉等致癌物质,红籽的病菌、霉菌很大程度上源于小麦赤霉病粒等。赤霉病不仅影响产量,更关系粮食安全。


  有专家提出,在赤霉病高发地区,生产利用品种须达到中抗水平,在审定时对高感品种一票否决。


被赤霉病感染的商品小麦会被作为“不安全食品”处理。小麦赤霉病由禾谷镰孢菌引起,赤霉病菌分泌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各国谷物中检出率最高的一种真菌毒素。DON性质稳定,耐热、耐压、耐弱酸、耐储藏,一般的食品加工不能破坏其结构,加碱或高压处理才可破坏部分毒素。


食用病麦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出血,影响免疫力和生育力等,直接威胁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国《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和《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等标准中规定,小麦等制品DON的允许限量≤1000微克/千克;《配合饲料中DON的允许量》(GB13078.3-2007)规定,猪、牛、家禽配合饲料的DON的限量为1000~5000微克/千克。中储粮和粮食部门明确,赤霉病小麦病粒超过3%,严禁收购入库。



为你推荐:


本文来源:农业部网站、农财网种业宝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焦】小麦赤霉(白穗)病来袭!“见花打药”好防、难治!
当心!近年最强一波粮食“强盗”来袭......
2014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将重发,这些农药今年是推广重点
【农事进行时】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0年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意见
小麦赤霉病将重发?农业农村部发布2018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