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粮食质量安全现状及解决方案


食以粮为本,粮以安为先

加强从生产源头监管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监测

为舌尖安全保驾护航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以及极端气候的增多,粮食质量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保障粮食食用安全的诉求也日益强烈。因此,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切实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已成为当前相关部门履行行政职责的重要内容。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以安为先。”粮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和战略物资,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粮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以及极端气候的增多,粮食质量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保障粮食食用安全的诉求也日益强烈。


因此,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切实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已成为当前相关部门履行行政职责的重要内容,是需要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各级粮食部门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




粮食质量抽检现状



重金属污染


粮食中有害重金属污染常见的有镉、铬、铅、铜、锌、汞等,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生产粮食的土壤和灌溉用水受到污染后,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粮食作物植株的吸收,进而在粮食中大量累积。

工业“三废”的排放、农田施用的化肥与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生活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尘埃物以及污水灌溉均能造成土壤污染。



真菌毒素污染


粮食作物易受污染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等,这些真菌毒素可在粮食作物生长期间产生,也可能受收获前不良气候条件或收获前后管理不善的影响而产生,还可在储藏过程形成和累积。

从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来看,粮食在田间或收获季节如果遇到适合真菌侵染的天气,曲霉、镰刀菌霉等真菌就会快速生长和产毒。



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往往发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粮食作物在生长期间,因疫情、气候导致虫害严重发生从而使用大量农药,导致农药污染。

还有个别生产者频繁施药,超剂量施药,或者使用超安全期、超范围的违禁药物,如甲胺磷、六六六等,其中的农药会因作物植株的吸收累积而造成直接污染。



加工环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粮食生产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对食物“色、香、味”等方面的要求,在加工过程中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屡禁不止,例如:在大米的加工中使用防腐剂、添加剂、增稠剂等添加剂,以延长保存期,改善外观和口感。



销售环节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不法商贩为追求高利润,将陈化粮加工成米粉,使用劣质粮加工成“有毒大米”、染色大米,使用液体石蜡将陈米“整容”成新米,使用色素使小米、黄米、黑米染色等。


近年来,国家粮食局开展了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显示,10年前米、面、油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仅为50%左右,近些年均稳定在95%以上。





粮食监管存在的问题



多部门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粮食质量安全的无缝对接


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首要环节,没有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就无从谈起。

现阶段粮食质量管理涉及到农业、粮食、质检、工商、卫生等多个部门,这种多部门以不同渠道参与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粮食从播种、生产、收获到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整个粮食流通产业链条的无缝质量监管衔接,暴露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条块分割中的体制弊端。



质量意识不强、监管观念落后


个别地区或部门对控制粮食质量的意识不到位:认为粮食仅是果腹之物、救灾之需,因此重数量轻质量;

认为粮食加工就是把原粮变为成品粮,因此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认为粮食放开就不管,因此重生产领域轻市场监管。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管理体制下,粮食管理部门已经形成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从而对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管粮感到无从下手,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主动性差,监管经验不足,监测条件参差不齐。





粮食安全稽查解决方案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应加强生产源头的监管,因此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


为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在“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同时,要“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广覆盖的检验监测网络,将质量检验监测功能向市县延伸,在人口大县(市)、产粮大县建立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逐步填补监测空白,同时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支持配备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专业设备等,推动实现基层装备配备标准化。


在中国,粮食是餐桌上的主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的要求已从保障数量供应转向安全、健康、营养。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因此,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对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粮食的质量安全
“科技兴粮”之下,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不可缺少
邹城市粮食局购买粮食质量快检设备6台
农产品安全领域专家学者警告真菌毒素防控刻不容缓
努力开拓进取 仓储管理面貌焕然一新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