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都应该了解的“客户备付金”

作者:芋头(红德成员)

来源:红德智库特约专稿


理论上的客户备付金:买方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付款,而卖方尚未收到而暂存在支付机构的款项就是客户备付金。这里的客户通常指的是买方。

也就是说,诸如淘宝购物等网络支付中,买家在未确认收货,支付宝未放款至卖方的资金。这个大家从字面意思上都能猜到个大概,也好理解。就是买东西后支付宝将要帮我付给商家的钱。


但,实际上这是狭义备付金的概念,现如今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的发展,备付金已经囊括了更多的内涵。也就逐渐衍生出广义备付金的概念。咱们先从央行对客户备付金的解释上看: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资金。什么意思呢?我再换个说法给大家:只要是未付出的钱,沉淀在支付机构替客户存管的钱,都是客户备付金,包括客户一切存放在第三方机构如支付宝中的钱。这里的客户也就不仅仅指的是买方了,也包括卖方在支付宝中的资金。客户备付金并不限定于网购交易中的资金,更包括所有支付参与者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中的资金。包括、并不限于支付宝账户余额,微信QQ钱包和已支付状态下的款项等。

为什么客户备付金长久以来不受到大家的重视呢?

原因1:这个备付金名义上是买方的钱,但实际上买方在完成支付后,潜意识里已经觉得是已付状态,这个钱不属于自己了,根本没有待付的概念,只有已购买商品的待收概念。一般情况下,只要商品能够正常送达至买方,买方对这笔钱的处理是没有意见的。


原因2:只要资金安全,支付机构有足够的信用和可观的利息收益,这笔资金是在自己的银行卡里还是支付机构手中,没有区别,支付机构俨然变成了网络银行。


那么,大家存放在诸如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中的钱在哪里呢?第三方支付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存放在银行自己的银行户头下,尽管从理论上也好,还是从实际央行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管理要求上也好,备付金是客户的,但在支付机构的实际操作中无从体现,支付机构大量挪用备付金的事实普遍存在。那要是支付机构不存银行,去干点其他的啥呢?这里,你可以发挥你的想象空间。


新闻消息称,截止2016年,客户备付金约5000亿元。

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数据大致是对的么?

2016财年淘宝销售额为3万亿元,平均每天82亿元。先用狭义备付金算一算。以物流到货平均时间3天推算,就有250亿元的备付金会沉淀在支付宝机构账户当中。这还必须是买方收到货后立即点击确认收货,卖方第一时间收到款项。如果买家没有点击确认收货按钮,这笔款项是要10个工作日内才能打款至卖方手中。

10*82那就是820亿元。2016年春节期间,淘宝规定的买家未点击确认收货而自动打款的时间是发货后20日内:“卖家在2016210点至201621623:59:59点击发货的快递及EMS订单,消费者确认收货超时从10天调整至20天。”这样的话,甚至可以沉淀20天的客户待付款,即20*82那就是1640亿元。这1640亿就是客户备付金,成为支付宝机构可支配的钱。全中国260多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仅仅为5000亿元应该是估少了。


用广义备付金的概念来算的话,那更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如果,我说的仅仅是如果,淘宝3万亿销售额资金都沉淀了下来呢?其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努力把销售额或者支付额都结(截)存到支付机构的账户中呢?虽然目前不能做到这样大规模的完全沉淀,但扩大沉淀资金规模是支付机构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扩大沉淀结(截)存备付金规模需要怎么才能做到呢?降低提现准备金率。

提现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相当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现准备金是指支付机构为保证客户提现和支付清算的需要而准备的待付资金(未挪用),其占总沉淀结(截)存备付金的比例就是体现准备金率。(提现准备金率=提现准备金/客户备付金X100%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广义)包括了如支付宝账户余额的钱。如何让客户把钱尽可能的留在支付宝内,而不提现至客户的个人银行账户中,则为降低提现准备金率。


大白话:如何让你的钱不真正变成你的钱、变成银行的钱,而变成支付机构可以使用的钱,这是支付机构努力追求的!

怎样降低提现准备金率呢?

1. 利用规则,降低客户提现意愿,延长待付资金沉淀时间;其中包括了如延长自动收货时间、提现收手续费、延长提现到款(到银行卡)时间;通过各项优惠活动宣传“揽储”等。

2. 扩大支付业务。即,不断做大网上电子支付业务的蛋糕,发展电子商务经济,提高第三方支付机构平台的使用率和使用范围。如,增加实体店扫码支付,线下网购体验店(实物体验后消费不用现金支付而用线上电子支付)等。

随着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贸易额逐年增加,第三方支付的资金量显著上升,潜在的备付金规模不断扩大;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多的客户的银行存款转变为支付机构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在部分行使传统商业银行的职能

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扩大备付金规模是为了什么?

仅仅是为了银行化吗?赚一赚利息差,做一做清算业务?这里的银行化指的是商业银行化,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胃口远不止这些,他们想做的甚至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都还不能做的事情。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仅限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禁止从事企业债券、股票投资。按照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不得向以下五个方面投资: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不得从事证券经营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机构投资;不得向企业投资。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涉足这五个方面的投资。这是美国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公司做的业务。


新闻中说道:一是客户备付金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

二是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

三是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超范围经营,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甚至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

四是客户备付金的分散存放,不利于支付机构统筹资金管理,存在流动性风险。同时,许多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违背了人民银行许可其开展业务的初衷。


当初为什么央行允许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开展呢?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作为商业银行的辅助选项更好的帮助实体经济发展。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支付机构并没有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反而是暴露了资本的邪恶一面。不仅违规占用、挪用备付金,进行大量的投机性交易,搅乱股市、房市、汇市等。不仅没有增加市场上的货币的流动性,帮助实体经济发展,还增加了中国的金融风险。 

(之前入股万家文化遭问询:资金哪里来?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怀疑其资金来自于某些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呢?)


近日,央行公布的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激增至1.04万亿,然而新增人民币存款规模却大幅减少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点评称,风险正在上升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差距增长,表明影子银行正在扩大,这增加了风险。


如果,资本不能为国家所用,那还不如自己上。

央行明确:支付机构应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 20% 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客户备付金作为商业银行存款的一部分,统一纳入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对于交存至专用存款账户的客户备付金,将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中扣除。

原来的情况是,这笔5000亿的备付金作为26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自有资金分散着被他们钻空子挪用来做投机业务,现在,由央行出面把这260多家的备付金集中存管在商业银行进行操作。既防止了这些资金被利用于破坏中国的金融安全,另外一个层面,中国又可以充分利用这笔资金在于热钱和影子银行的斗争中获胜呢?

当最终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如何自处呢?数据显示,备付金利息收入占支付行业营业收入的 9%、预付卡行业收入的 22%。”新闻中所说的仅仅是利息收入,也就是存在银行赚的息差。而实际上,挪用后投资收益才是大头,当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后,现有的经营模式的优势将不再,缺少这一块收入的一些竞争力较小、规模较小的支付机构将倒闭,260多家的支付机构将大幅缩减,并购将是一段时期内的常态。最终第三方支付机构进一步整合成几家的可能性较大。而经营模式中,一些大的支付机构的免费转账功能将会逐步取消转而收费,提现费率也可能进一步提高,甚至包括“红包”功能都可能进入收费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加快国有力量的布局非常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备付金集中存管,断直连后支付行业再迎新挑战
支付宝微信备付金账户全部撤销,统一交存至人民银行!
中国支付巨头们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到尽头
扛不住补贴成本,支付宝信用卡还款也要收费了
冷知识 |“零钱”利息去哪儿了?
这3个思路,将彻底解决90%第三方支付公司所面临的合规建设困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