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解读《遥远的救世主》系列01| 主宰个人命运的底层规律

《遥远的救世主》——2006年电视剧《天道》(豆瓣评分9.2)的原著

人的一生当中有5%的可能性能遇到一个人或一本书启发你、引导你,使你能够意识到自己原来还有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让你的人生有一千倍的提升。

《遥远的救世主》就是这样一本藏着无数“天机”的书。

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会来揭示暗藏在这本书里的那个能主宰每个人命运的底层规律。

揭示并且解释这样的一个底层规律,需要动用到佛学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等各种原理与知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尽可能尝试着把它说得明白一些。

在涉及到一些基础逻辑、概念和术语的时候,难免会有点难以理解,但我会尽可能通俗易懂地去表达,期望和您共同进步。


本篇核心探讨:

到底什么是文化属性?

《遥远的救世主》书中有一段文字: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主无处不在,简单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上面两句话说了两个核心的意思:

1、文化属性就是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只“无形的手”。

2、一个人的命运,是一个人自带的文化属性的结果。

画个简单的图,你会更明白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说得再简单点,一个人的“文化属性”是深层次的“因”,这个“因”导致产生了这个人“价值取舍行为”的这个“果”,而这个人“价值取舍行为”本身又是一个“因”,这个因导致了“个人命运”的这个果。

“因果律”,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遍的运行规律。

佛家教人出世,儒家教人经世,道家教人忘世,虽然目的不同,但都信奉并坚持”因果律”这个最基本的世间道理。

老百姓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的什么因,结的就是什么果。


“文化属性”里包含着这些东西:根性、三观、思维方式、观念、态度、个性、知觉、情绪、能力、学习等等。

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

(一)根性:先天自带的部分

一个人先天自带的这部分“文化属性”,主要指的是这个人的“根性”,而这个人的“根性”往往是由家族世代迁移带来的底层意识所生活环境的集体意识以及父母文化属性共同来决定的。

换句话说,一个孩子刚出生时候自带的“根性”,往往同时具备父母两人的“根性”。

比方说,有些孩子从小就安静,很少哭闹,父母很省心,往往就会有人说这孩子是来“报恩”的;还有些孩子从小就喜欢音乐,没有人刻意去教,但孩子就是喜欢,而且表现出天赋,这就是“根性”。

(二)德性:后天养成的部分

“文化属性”中后天养成的这个部分,往往受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人和经历过的事情的影响,这些人和事会逐渐在一个人的心里、脑子里沉淀,并且形成一些固化的三观、思维方式、观念、态度、个性、知觉、情绪、能力、学习等东西。

按照老子《道德经》的理念,这类东西也可以被叫做“后天之德”,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部分叫做“德性”。

下面这句话要重点看:

一个人的“德性”,主要是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比方说: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中的父母、爷爷奶奶这些大人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您会发现,大人的一些言行习惯、思维观念,不管错的,还是对的,都会不知不觉被孩子学习和模仿,慢慢地,孩子的“德性”就跟大人越来越像了。

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是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的,在他的眼里,大人做的事情就是对的,模仿就好。


这种耳濡目染的效果威力很大,各位家长要注意以下两点:

※孩子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从你的言语教导中成长,更是在模仿你的过程中成长。

※在孩子面前,要“好好做人”,要“自律”。


如果父母比较看重钱,张口闭口总是用钱去衡量所有事物,那么这个孩子也会形成看重钱的德性。如果父母勤快,孩子就会形成勤快的德性。

就是这么个道理。

总之一句话: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后天养成的这个部分,各位父母要记住一个规律:您是什么样,您的孩子就是什么样。换句话来说,您和您的孩子之间,就是因果关系。

不信的话,您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孩子身上的很多特质,在您的身上是不是也能找得到?

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仔细想想,很多深植在我们脑中底层的一些习惯、思维方式、观念,如果追根溯源,是不是或多或少跟自己的父母有关联?

而这些深层的习惯、思维方式、观念,往往在在我们做重要选择的时候就会冒出来,进而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舍”。

当然,环境有很多种,不是只有家庭环境,学校的环境、工作的环境、社会的环境都是环境,各位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去自己分析。


谈到“价值取舍”,这就得拆开详细说,因为这里面有两个词,一个是“价值”,一个是“取舍”。

(一)价值

——在哲学角度,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

——在《经济学》中,价值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

用我们老百姓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来说,你看中的一个事物身上有用的部分。

比方说:

一辆车,可以用来作交通工具,把你从A点带到B点;

一辆豪车,不仅可以用来做交通工具,而且可以彰显一个人尊贵的身份,满足这个人的社交中的虚荣心理需求,这也是价值所在。

一个人的“根性”和“德性”,会影响这个人对很多事物的价值理解,不同的价值理解会逐渐形成这个人的“价值观“。

那么,你信奉的价值观,就决定了你的取舍行为。

(二)取舍

“取舍”,就意味一定选择了某样东西,并且放弃了某样东西。

比方说:你做一道选择题,假如有4个选项,你选择了A,就意味着放弃了B、C、D。

比方说:

——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和不看,是一种选择;耐心看还是浮躁地看,也是一种选择。

——一个小孩儿,喜欢看书,还是喜欢看电视

——你在上学的时候,是选择好好读书,还是混日子;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是选择一所你想学的专业领域里很牛的大学,还是仅仅因为“想去看雪”这样的感性理由去填报了一所北方的大学?

——谈恋爱的时候,是因为贪恋对方“美色”在一起,还是因为欣赏对方的“灵魂”而在一起?

——买股票的时候,选择这支股票,不选择那只股票

在任何场景下,选择什么,放弃什么,100%是被你看中这个东西身上的“价值点”决定。

每个人,小到每分每秒,大到一生一世,都是在不停地做“价值取舍”。每一次小的取舍,都是积攒“量变”的过程,普通人一般是察觉不到这种变化的;

而每一次大的取舍,都是一次“质变”,这种“质变”就会把我们的人生轨迹导向不同的方向,遇到这种“质变”,大部分人才能感觉得到。

一个人的命运,实际上,恰恰是由无数个看起来“偶然”的选择汇聚成而成的。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做着“价值取舍”的行为,每当你选择了一样东西,放弃了另一样东西,都是因为深藏于内心—— “谁更有价值?”——这样的想法导致的。

1、每个人的“根性”和“德性”共同形成了专属于个人的“文化属性”,这决定了我们怎么想问题。

2、“文化属性”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舍”行为,这决定了我们怎么做事情。

3、每个人想问题做事情的方式不同,命运自然也就不同。

在《遥远的救世主》中,提出了“强势文化“”弱势文化“这两种文化属性,但实际上,在人的世界里,并不是只有这两种文化属性。“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只是把人的文化属性分成了两个大类而已。

真相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文化属性,每个人的文化属性都是不同的。

在这本书中,总共出现了九类人,代表着九种文化属性,文化属性不同,这九类人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在后续文章中,会逐步详解。

—— 未完待续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属性决定命运,来测试一下你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
《遥远的救世主》:为什么说你要向丁元英学习强者思维
《遥远的救世主》第14章:命运的本质是什么?
决定任何一种命运的文化属性到底是什么?
推荐书《遥远的救世主》同名电视改编剧《天道》作者:豆豆
强势文化思维:你还不知道什么是文化吗?你想学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