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君明珠双泪垂——那些被误读的美人

那些被误读的“美人”和“明珠”

西岭雪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脍炙人口,香艳轻巧,是不是写得很有情趣啊?字面意思非常浅白易懂,就是一个新娘子早晨起来,精心打扮了,问丈夫自己今天的眉毛画得可好?

人们都猜测这是诗人新婚宴尔,描绘自己的娇妻来发朋友圈晒恩爱的。然而事实上,这却是一个大男人写给另一个男人的诗。

诗的作者叫朱庆馀,诗作原题是《闺意献张水部》,又名《近试上张水部》。

张水部,就是唐朝著名大诗人张藉,官居水部郎中。因为名气大人面广,新生在进士考试前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提拔指点,加强信心。这首《闺意》,就是朱庆馀投向张藉的橄榄枝,问路石,真实的意思是:小生初来乍到,写了几首歪诗,想请大人看看可还符合京城时下的风尚?就我这点墨水,今春考试可有希望?

 

这么一解释,会不会觉得一个大男人把自己的诗比成新娘画眉到处请人品评,显得有点那个?

但是张藉看了,一点不觉得肉麻,反而对朱庆馀这一语双关的诗才大为欣赏,而且立刻写了一首《酬朱庆馀》来明确回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看,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馀不是把自己比成女人吗?那张藉就真的将错就错把他当成一个女人,而且是西施这样的大美人。并且说,你的才华就好比西施天生丽质,妆扮一新后更是姿容绝代,这一点你自己其实也是很清楚的呀。不要在乎庸脂俗粉们忙着把名贵的丝绸披挂上身,你便是不施铅华,单凭一曲清歌,也足以名动天下。

 

两人一唱一和,问得聪明,答得巧妙,一时传为佳话。

后来张藉的朋友王建听说了,也用同样手法写了一首诗来打趣二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娘子嫁过门来,想做碗羹汤讨好婆婆,却不知道堂上大人的口味如何,于是先请丈夫的妹妹尝一尝,询个意见。

这首诗非但一语双关,而且一箭双雕,把朱庆馀和张藉一块儿写进来了。朱同学不是用新娘子来自比,以画眉相试探,把张藉比作新郎吗?

那么王建就姑且认了朱庆馀的新娘角色,但却不同意张藉的新郎地位,而是把他比作代尝羹汤的小姑子,不过是个试验者罢了。根本不是新娘子真正想讨好的对象。

 

其实,以美女自代,从来就是古代文人非常喜闻乐见的一个比喻手法。这是从中国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大诗人——屈原他老人家那里就继承下来的优良传统,香草美人,明珠和璧,一向是诗人的最爱。

比如被心怀春意的女人们吟滥了的那首《节妇吟》,便是这样。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流传,被多少闺中少妇含泪吟诵,玛丽苏情结泛滥,自觉是天下最美好最纠结最人见人爱却情非得已的那个绝色女子。

然而少妇们却不知道,这首诗有个副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同样是一个大男人写给另一个大男人的,诗作者正是我们前面故事的主角之一张藉(看来以美人自喻本来就是张藉的绝招,朱庆馀可谓投其所好),而收诗的人则是一个叫李师道的司空。

 

司空是多大的官儿呢?

这官职的设立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候,尧命禹去治水时,给他封的官职就是司空;正式的记载则是从西周开始,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到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司空,职掌范围与周不同。

关于司空们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汉末战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衔就是司空;隋朝末年红拂夜奔,就是从杨素的司空府逃出来的;还有个非常著名却并不出名的司空,是唐朝的李绅。

说他不出名,是因为李绅这个名字真的没多少人知道;说著名,却是因为“司空见惯”的司空就是特指他的。而这个成语的产生,也是因为一首诗。

诗的作者名气很大,乃是两次游玄都观赏桃花,还写过《陋室铭》的刘禹锡,中学以上文化的人都会知道他,被老师打着手心背诵他的诗文。

刘禹锡做苏州刺史时,有一次被请到李绅府上做客。席间李司空命歌妓献演一首《杜韦娘》,也不知触动了刘禹锡哪根弦,听了个泪流满面,当场吟诗一首《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诗的意思是说这位歌妓唱得太好了,李司空平时听惯了不觉得怎么样,然而今天本刺史第一次听见,却是惊为天人,触情断肠。

李司空一听,让大诗人断了肠子还得了?当即就把这位歌妓送给刘禹锡了。算是安慰了刘大诗人的肠子。

而“司空见惯”这个成就从此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闲话少叙,我们先回到另一位李司空李师道这里来。

杨素杨司空家的歌妓红拂跟着李靖跑了,而李绅李司空则送了大诗人刘禹锡一位歌妓,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对比;而更有趣的是,另一位大诗人张藉的《节妇吟》虽然写了一个拒绝明珠的美女,这里面却偏偏完全不关美女的事。

唐朝藩镇割据,各处节度使独霸一方,势力越来越强,久有觊觎京中之心。

张藉还未做大官前,已经才名远著,于是很多人想拉拢他,包括这个李司空。张藉早已看出李师道的野心,于是写了这首《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婉言相拒。意思是大人一片好意,但我已是唐臣,早就有主儿了,不便再易志另投,所以只好含泪谢绝您的青睐啦。

这仍是一语双关,自喻已经嫁与良人的闺妇,纵然得君瞩意,又岂能背夫改嫁呢?而且我夫君可是堂堂的大人物,“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对唐朝廷一片颂扬之意,并以身为唐臣而自豪。

可笑后来还有很多“砖家”著文讨论这女子收了人家明珠又含泪相还,到底算不算得上是一位节妇,且她拒绝的理由是因为夫家有财有势,是不是贪慕虚荣才舍财断义的?真是离题万里,令人啼笑皆非。

张藉的眼光果然很好,后来这李师道因谋害宰相,军败身死。如果不是张藉当初“还君明珠”,必然也会一同被杀,身败名裂的。

 

与这些名为闺意实则言志同样被误读的诗还有很多,比如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等,我们以后再讲。

如果你喜欢听,还想听,请打个赏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恨不相逢未嫁时
“司空见惯”的由来和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有关
“司空见惯”的由来
唐诗人刘禹锡被歌妓所迷而创造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
唐代干谒诗趣谈
唐·张籍《节妇吟》/《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