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行行长上门“求换汇”,货币兑换业多金又抢手?

“换外币”有多火?黄金周出游之前,堂堂的银行行长甚至提早一个月打招呼,希望“截留”一点儿泰铢现钞。

在老一代人的印象中,“换外币”是大事儿,要开证明盖章,得去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可兑换的币种也最为丰富。

在海外,货币兑换一般由专业的货币兑换公司来操作。最初,中国内陆并没有专业的货币兑换公司。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时,外国游客在来中国前想换到人民币,并不容易。北京联合货币兑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合货币”)CEO于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当时,人民币还没有走出去。这也意味着在2008年,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记者和游客只有入境之后,才能换到人民币。为了满足这一大批外国游客的需求,他们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设点,“拦截”和服务外国客户。

局面从2012年前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年,中国出境人数达8318万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随着出境游的蓬勃兴起,内陆消费者拿人民币来换外币的兑换需求大幅增长。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银行行长“求换汇”的小插曲。

从单向的“换外币”为主,到货币批发再到回国退税等“货币兑换 ”业务,通常只有几个平方米大小的货币兑换店,由此与中国经济、国民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紧密相连。

外币从卖不掉到不够卖

但对于来到中国的外国人而言,很少有银行来做现钞业务,更别提货币兑换。一般境外货币兑换都是由专业的货币兑换公司来操作,而最早的货币兑换行业起源于欧洲,由于该地区国家密集且临近,所以在飞机场、火车站等地,兑换店遍地都是。

联合货币2006年在北京成立,并于次年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设立了第一家货币兑换店。于清表示,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机会。

做货币兑换,最希望看到货币流动起来,这样才能赚取更多汇差。不过,成立很长一段时间内,联合货币门店更多的是单向的代兑业务,即把外币换成人民币,而拿人民币来换外币的却寥寥无几。收到的外币卖不掉,只好出售给银行,换取很少的返佣,这也是联合货币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2010年开始,中国出境游规模快速增长,到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为8318万人次,同比增长18%。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

随着出境游的蓬勃兴起,货币兑换需求大幅增长,于清发现,联合货币收到的外币很快就开始不够卖了,特别是小币种。

2012年,东南亚游热火朝天。一到黄金周,泰铢就成了抢手货,连银行都没有“余粮”。

于清记得,当时和联合货币合作的一家银行行长,提前一个多月就和自己打招呼,希望可以留点泰铢别换出去,好换给亲戚朋友用。

外币不够卖,于清他们只好打起了进口货币的主意。

2013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海关总署共同批准,联合货币开始从事调运外币现钞进出境及批发业务。

兑换业务旺盛的需求,让联合货币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联合货币已可兑换38个币种,从机场的一家店,变成了国内57家门店。于清还表示,货币兑换业务受到外汇局的严格监管,就算是开一家5平方米的小兑换店,也需要经过外汇局审批。

事实上,在出境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刺激之下,国内货币兑换业也开始快速增长。根据外汇局公布的名单,截至去年,全国已经有67家货币兑换企业,不过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特许业务的机构只有联合货币等8家。

于清并未透露外币兑换业务增长的具体数字。

不过从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货币兑换公司——宇鑫(厦门)货币兑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鑫货币”,834510)的增长数字或可见一斑。尽管门店数量变化不大,但宇鑫货币2015年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2016年上半年,增速达到262%。

货币兑换也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之一,这算不算和银行抢生意?

对此于清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一方面银行的主营业务还是存款和收放贷业务,货币兑换利润率低,对银行意义不大;但对于货币兑换公司,则是主营业务。另一方面,货币兑换店也有优势:更像货币便利店,服务更灵活,不用排队,手机上就可以完成兑换过程,再到门店取钞即可,换到小额零钞也更容易。个别币种相比银行兑换成本上也只贵出几块钱,但相比出境后再兑换还是合算得多。

回国退税和“货币兑换 ”

说到利润率低,于清举了个例子。货币兑换公司的盈利来自于汇差,但用户兑换100美元,货币兑换公司也只赚几块钱。

以宇鑫货币为例,2016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不过2.5%。

随着国人出境游,尤其是出境购物热情大增,如何才能把握住新机会下的商机?联合货币的目光转向了更多的与外币相关的业务,并将其称为“货币兑换 ”。

经过反复考虑,联合货币的第一步就是境外购物回国退税业务。国人海外购物消费能力惊人,购买奢侈品、化妆品等经常一掷千金。据国家旅游局数据,2016年全年共有1.22亿中国人出境旅游,境外消费金额高达1098亿美元,人均花费900美元(约合6192元人民币)。

为鼓励外国游客购物消费,其实各国各地区都有相关退税政策。例如,经常出国旅行的人知道,在欧洲购物可以获得10%到20%不等的退税金,在离境时,拿着退税单、购物小票和护照就可以办理手续拿到退税款。

“之前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国游客在欧洲购物却没有退税,不是怕麻烦,就是不知道怎么退。目前联合货币也是国内首家将欧洲购物回国退税业务引入中国的企业。”于清告诉记者。

联合货币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游客仅在法国一地的购物退税就高达30亿欧元。不过根据全球最大的退税集团环球蓝联(Global Blue)统计,2013年,有三分之一的中国游客在欧洲购物之后并没有退税,有高达8亿多元人民币的退税款被放弃。

事实上,海外购物的退税款并非由环球蓝联等退税集团承担,而是由当地政府支付。退税公司并不希望退税被放弃,因为每一笔退回的款项,退税公司都能拿到一笔费用。

从2011年至今,中国游客在欧洲购物有多少退税被放弃,并没有官方数据统计。但于清表示,国内游客退税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境外退税点分散、手续繁琐,语言不好的游客办理困难;另一方面是退税需要多次排队,很多国人怕麻烦或时间不够,就放弃了。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欧洲购物退税一种方式是领取现金,但要缴纳较高的手续费;一种则是在机场投寄退税单据,几周后退税公司将退税款转账至用户银行卡或支付宝账户中,但手续错误、单据不全等原因,导致国内游客经常寄出了单据,但是拿不到部分或全部退税。

随着中国人出境越来越多样化,出国的目的也从观光旅游转向商业、居住、医疗、教育等更多领域。于清认为,货币兑换业务从简单的收外币的机构,也必须随之转向“货币兑换 ”,所有和货币兑换相关的业务,都可以成为下一个业务增长机会。

事实上,联合货币已经在努力让业务走出兑换店的“玻璃房”,公司和万事达(MasterCard)、维萨卡(Visa)等发卡机构合作,计划推出境外使用的外币借记卡,某种程度上替代“电子旅行支票”,以解决商务、游学、自由行等需要带大量外币现金出境消费的安全问题。

出境游未来十年依然将保持高速增长,出境对于很多国人而言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于清认为,随着未来人民币和外币业务的交互越来越多,货币兑换店的方寸之间还会有更多的商业机会等待去发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境游必备,Visa外币现金卡境外取现免手续费
银行知识 --网页
【津巴时讯】央行行长:津巴布韦经济正走在去美元化的路上
谈谈出境消费的支付方式和手段
出境游怎么不踩雷?换币、刷卡、退税,这些细节你注意了吗?
在境外刷卡,这些你应该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