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期喝中药有哪些不良影响?4点异常表现,很容易看出来

在不少人眼里,中药是与“纯天然”、“绿色”、“补品”、“无毒”等定位挂钩的,由此引申出“中药能长期喝”、“久服养生延寿”等认知,有的病人同一个药方,连用好几周或几个月,其中存在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和纠正。

“中药无毒”的观念,其实在特定的场合没有错,因为中药有“万物皆是药”的传承。汉代中医著作《神农本草经》,把常用365种药材分为上中下三类,上品120种,无毒,可久服;中品120种,有毒无毒混杂,需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多毒,不可久服,至今仍很有生命力。

可以这样理解,上品中药相当于“药食同源”,饥当粮菜,病则为药。中品中药相当于“纠偏正向”,用药性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下品中药相当于以毒攻毒,药性畯烈,扭转局面。

《神农本草经》开创了药性“三品分类”的先河,意义很大,但随着中药品种不断发现和扩展,药方不断涌现,唐代《本草拾遗》就在“三品分类”基础上,把药物按“十剂”分类:

一为宣类,宣可去窒;二为通类,通可去滞;三为补类,补可去弱;四为泄类,泄可去闭;五为轻类,轻可去实;六为重类,重可去怯;七为涩类,涩可去脱;八为滑类,滑可去著;九为燥类,燥可去湿;十为湿类,湿可去枯。

到了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把常用180种药材,按“升降沉浮”分为五类;《药性赋》则按“寒热温平”分为四性,这就是著名的“四气五味”由来。

到了明代,分为12门:气、血、寒、热、风、燥、疮、毒、痰、湿、妇、幼。清代药物再归整为七大类:补剂、收涩、泻剂、血剂、散剂、泄剂、食物,每类再细分为若干小类,这种分法比西方医学早了很多。

另外,中药还有不同流派,按自然属性、脉象、经络、脏腑等进行分类,所以中药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说。西医进展到现代医学,一定是“标准答案”。

之所以把这段中药分类“秘辛”说明白,是因为中药的药性,通过分类就知道是不能长期喝的,如下品,长期喝会怎样?如泄类,长期喝会怎样?如散剂,长期喝会怎样?能轻易推断出来。

但传到后世,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一大批电视假中医、网络养生伪大师,把中医中药吹得天花乱坠,弄得乌烟瘴气,骗人无数,害惨了一些病人。

在别有用心的操持下,中药被刻意包装成“上品”,对于副作用则有意回避,遗毒一直到现在没有消停。

鼓吹中药可以长期喝,就是典型遗毒之一。

中药在古代相当长时间叫作“毒”,即用药材偏性,去纠正人体气、血、寒、热、阴、阳等偏差,假如没有药材偏性,哪能把人体的偏差扭转过来?越是有毒的药材,越是偏性大,纠偏力强,功效更猛,用药也需更小心。

中药本质是治病的,扶正、固本、祛邪、降逆,调理经络脏腑,达到阴阳平衡。既然是药物,就没有长期喝的道理。

无论是病症的病因病机,还是中医水平,都没有让患者长期喝中药的理由,基于4点考虑:

1、看病症用药,一般感冒类缓解症状,一副药就见效,甚至病除,还把免疫防线稳固一下;急症两三副就显效,表现为痛感减轻、热证消退、便意来了,再吃几天就好得差不多了。如果连吃一周无效,要么药不对症,要么医生不行。

2、中药有副作用,体现在剂量大小、用药时间长短上,本身中药靠偏性治病,当偏差已纠正,再继续纠偏,那是“矫枉过正”,人会出现新问题,要求中病即止。如果是慢病,通常三五剂会有不同感觉,精神回来了,连喝一段时间后,需停药两三天。

3、中医有整体观念,在四诊法基础上辨证施治,通常治病用复方,复方有配伍原则和剂量分配,可以减毒增效,协同用力,再加上炮制去毒、煎煮消毒,药效不减,毒性可去,喝了能治病。但如果乱配乱用,喝了就会有问题,常见于药酒、土方等。

4、中医讲究配药,其中单味药很少见,多见于相须——功效相似的配合用;相使——有共性的药物配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相畏——某种药的副作用,刚好缓解另外药材的副作用;相杀——某种药物直接让另一种药物去毒;相恶——不懂配方原则,药物间相互作用让药效下降;相反——药物间直接生成有害物质,吃了出问题。

这几点考虑,既侧重于用药,也在用药基础上,侧重于医,总的原则是有病辨证,按需用药,中病即止,无病不吃,更不可长期吃。

长期服用中药,除了肠胃、肝、肾等消化、代谢、排泄系统受损外,还有4点是一眼可以分辨,是被长期用中药、喝中药“弄残”、“弄惨”的表现:

一是毛发早白、早脱、稀疏,头发颜色偏枯黄,白发丛生,体毛特别容易掉。

二是面色较差,不是偏黄就是偏白,或是蜡黄、灰黄,喝中药时间越长面色越差。

三是体味较浓,主要是掩不住的药臭味,一闻就知道是“药罐子”,嘴巴的药味熏人。

四是精神不济,说一下话、走一下路就上气不接下气,休息很长时间或嗜睡、水肿,易过敏。

这是长期喝中药对外在形象、免疫、内分泌、消化、循环系统的实际干扰,需要较长时间清除。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用药的情形,如肿瘤、风湿等问题,目的是带瘤生存、轻身消滞,更要一边用药,一边观察,必要时停几天休整,而不是一味的长期闷头喝,且要根据病程,换不同的方子或配药,不是一个药方吃好久。

总之,中药要辨证用,按要求用,有许多注意事项,不能乱用、长期喝,防止带来新的问题,甚至成为新的病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煎煮解析大全》哪些是久煎药、后下药、包煎药?一看便知!
跟我学中医:跟我学中药系列12
中医中药材药性与方剂学
怎样记忆中药药性?
明明白白学中医,中医是怎样用中药治病的!
听听中医专家说五行话健康(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