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视人类学室系列学术沙龙活动之一 ——民族志影片《苏干湖畔的家》研讨

2017年4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4楼影视人类学办公室举行影视人类学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兰州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所主任王海飞老师携影像民族志作品《苏干湖畔的家》前来交流、就教学实践经验和影像民族志的创作经验展开讨论。参与人员有庞涛、张晓敏、张辉、王海飞、雷亮中、邓卫荣、卢芳芳等。

民族志影片《苏干湖畔的家》,是王海飞老师耗时3年拍摄关于河西走廊文化变迁的影像志作品,通过对哈萨克牧民生活的深描,来展示当地草原禁牧、牧民定居的现状,折射出作者对文化变迁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

讨论围绕影视人类学教学展开,探讨了影视人类学从业者须必备的专业背景、素质要求、国内相关硕士点的设置情况、各地课程开设及实践现状。王海飞老师仔细介绍了影片摄制情况,在田野点做河西走廊、定居、田野调查资料汇编,并没有过多考虑影像的过程。全室认真观摩王海飞老师的影片,并从影片摄制、文化内涵、田野工作等角度进行交流,如耳迈的戴法到影片声音的逻辑性、田野方法、影片中所涉及的民族认同、民族志电影的方法、民族志影片的泛化等问题进行广泛讨论、引发思考。在讨论中,大家提出问题,达成共识。庞涛主任认为:影像民族志应追求对于“人(整体观念下的人)”的深刻描写,田野过程比较重要。在影像民族志的制作中,问题意识应该在描写的过程中逐渐凸显的,问题的产生基于调研结果,而我们的了解生活还是有些瓶颈,恢复的传统应该以生活为参考。

通过本次交流,从学科角度做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探讨,希望通过实践探讨真问题、落实到实际拍摄当中探讨民族志电影相关方法,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海飞教授《北湾祭事》入选2017年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学会奖”获奖影片
影视人类学及其影片性质述论,人类学分支学科
【纵论】庞涛:“学者电影”的主张与逻辑
生活世界影视人类学理论
【焦点】我国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边界与融合| 论影视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