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之小楷凡类审美境界,书法爱好者值得收藏的文章

平和简静

小楷中的这种审美境界以王羲之为代表,他追求一种和谐的美,这种境界,相逢短合度,秾纤得中,轻重协衡,刚柔相济,奇正相错,方圆并用,肥瘦得体,骨肉匀称,它要求矛盾着的双方都应处在适当的限度之内,从而保持一种合乎情理的和谐,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但必须注意,中庸不是绝对的平稳,而是一种动态的和谐,是一种相摩相荡,生生不已的动态平衡,所谓中和一致,位育可期,从而使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得到最丰富的表现,这种审美境界,创造出高度典雅,和谐的作品,试观王羲之的小楷,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精淳粹美,遒劲之中不失婉媚,清雄雅正,端庄之中不失姿态,意境高远,静气迎人,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也。且每幅小楷意境不同,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枘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前乎后乎,各不相师,虽主调未变,而兼得众调,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型的风格。

质朴自然

小楷中的这种审美境界以钟繇为代表,这种审美境界追求着一种质朴,天真,自然,平淡的气息,它要求作品厚重而不轻佻,强烈而不腻滞,朴素而不浓艳,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它不事雕凿,不装巧思,从而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平淡率真,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老庄哲学认为人与自然应处于一种亲切和谐的统一体中,而大朴不雕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它们并不否定法度和技巧的作用,但他们更强调于规律中获得的绝对自由,他们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不工而无不工,这种审美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试观钟繇的小楷,古雅之中天趣溢发,朴实之中富有异趣,不著一点色相,不带丝毫做作,意味醇厚,令人咀嚼不尽,其实颜真卿,傅山,王铎的小楷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法度严谨

小楷中的这种境界以钟绍京为代表,这种审美境界追求的是一种法度严谨的造型之美,这种审美界,点画周到,结体熨贴,用笔精严,一丝不苟,巧密精思,端庄匀称,以工整为法,以功力见胜,以熟练为能,以尖度为尚,从而表现出一种端庄严肃的意境。试观钟绍京的《灵飞经》小楷墨迹,遒劲端庄,结字疏展,工整精细,笃守楷法,其分行布白,虽有人工裁剪之美,但亦能于匀称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的变化,其结构字势,虽有人工熨贴之美,但亦能于法度严谨之中有奇正姿态的变化,其结构字势,乃不失为小楷中的能品,因这种小楷以法度立极,故最姿韵秀逸

小楷中的这种境界以赵孟頫为代表,这种审美境界报追求的是一种秀逸摇曳,含蓄萧洒的阴柔之美,这种审美境界以姿媚妍美,清劲拨俗,温柔圆润为尚,是代表了典型的南派书风,试观赵孟頫的小楷,婉丽飘逸,风姿绰约,姿韵雅逸,如幽花美士,啸咏于月影波光之间,显得骨秀神清,妙绝时人,其实宋代的米芾,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都具有这种境界。

刚健雄强

小楷中有这种境界以黄道周为代表,这种审美境界所追求的是一种方劲峻峭,浑雄刚健的阳刚之美,这种审美境界以敦厚沉雄,俊逸豪迈,奇宕恣肆为尚代表了典型的北派书风,试观黄道周的小楷,点画沉厚,结字茂密,姿态奇宕,竖挺方折,而饶具金石之气趣,其实壮美不是放肆粗野,也不是剑拔弩张,壮美的作品,个性强烈,能给人以一种奋发向上的美感。

不同有审美境界,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艺术流派,不同类型的艺术流派,可以产生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以上诸品之中,惟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妙擅众美,他的小要形质动荡,气韵飘然,风骨内含,神采外映,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结字萧散,极势奇反正之姿,章法错落,得自然质朴之趣,用笔精到,如玉洁金粹,无纤祚多余之尘翳,意态奇变,似风舒云卷,有不可思议之妙,整幅字势,显得萧远峭逸,刊尽雕华,故被评为历代小楷第一,是志学于小楷的极佳范本。

立意不但是作者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同时也是创作前的艺术构思,这种意在笔前的艺术构思,决不是局部点画的具体安排,而是整幅意境的总体设计,首先,创作之前要培养自己的兴致,要努力创造产生这种兴致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作书之前,要兴高意远,落笔之前,要心平气和,古人作书之际,或木叶初脱,凉风飒然,或冬日熙和,霁雪小晴,或风和日丽,窗明几净,或酷暑雨过,清风徐来,然后案头置古帖一二册,姑且意翻阅,或啜苦茗一二杯,对纸凝视,先心涤虑,无一事横介于胸中,安适恬闲,无尘嚣喧闹于视听,然后铺纸濡笔,默对素幅,凝神静思,看高下,审左右,预思布局,俟胸中有得,技痒兴发,机神所到,即拈笔落纸,无事迟疑,及其既然落笔,则又宜因势利导,随机生发,自然笔态横生,姿韵迭出,汩乎其来,有沛然不可阻遏之势,故落笔之先,当意在笔前,落笔之后,当趣在法外,特别是书写小楷,创作前要驱散拘谨的心理,最要凝神静思,一丝不可苟且,一念不可它移,而后能思通于神明,达到心手相应的艺术效果。正如蒋衡《拙存堂题跋》中所说:“作小楷,必先精神凝注,于法度森严中纵横奇宕,所谓端庄杂流丽也。若信笔为之,肥则俗瘦则枯虽形模具备,而神气全无,其去晋唐人意法,奚翅千里!”一般可于正式创作之前,先于废纸上演习数行小楷,手熟后再写,自然笔不妄下,天然凑泊。

近人作书,都喜以趣为尚,趣又和意十分亲近,有意方能有趣,趣往往又相对法而言,法度太拘谨,矩镬太森严,就不能产生趣,但趣又必须以法为基础,正如梁巘《承晋斋积闻录》中说:“工追摹而饶性灵则趣生,持性灵而厌追摹则法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趣超然于法度之外,带有一种放轶不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更接近于合乎自然之道的老庄哲学。

趣也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重要美学范畴,所谓趣者,味道也,趣在书法艺术中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有笔趣,有墨趣,有意趣,有奇趣,有古趣,有天趣,有机趣,有雅趣等等。

所谓和趣是指笔中有物,所谓墨趣是指墨中有韵,所谓意趣是指风神性情,所谓奇趣是指姿态生动,所谓古趣是指质朴自然,所谓天趣是指真率醇朴,所谓机趣是指因势变化,所谓雅趣是指平淡简静,诸趣之中,惟天趣最不易学,因此趣与儿童的字十分亲近,它完全泯灭了人工斧凿的痕迹,它完全脱去了人工装缀的外衣,而俯就儿童的理解,归朴返真,回归自然,这是一种大巧若拙的表现,《袁中郎全集》谓:“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而无往而百趣也。”这种审美境界是老庄哲学中最为赞美的纯任自然的境界,老子曰:“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之赤子。”但必须注意,这种自然天真的境界与儿童写的字则有天壤之别,它是工之极,巧之极,美之极,是熟之极,是渐老斩熟,复归于天真的表现,试观王铎的小楷《跋信行禅师碑》墨迹,质朴天真,纯任自然,参差错落,苍劲凝练,极富有意趣,清袁枚曰:“味欲其鲜,趣欲其真。”故凡欲以趣为尚者,务必以理法为本,趣虽在法外,亦在法中,只是不为法所囿耳,奇怪不悖于法度,放轶不失于规矩,自然意趣横生,姿态百出,而书之能事毕矣。

近来有些少年作书,人书未老,先作儿童体,似古淡而实肤浅,似苍劲而实疏硬,似天真而实率嫩,似自然而实作意,用笔故作抖擞之状,自以为苍古,殊为可笑。《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若未能有雕琢之功,便欲邋等,则未有不踬者也。

总而言之,书写小楷,当以理法为基础,只有在这基础之上才能追求小楷的意趣,才能奇而不怪,肆而不离,意趣当合乎情理,神采当生于形质,二者皆不可偏废,凡书以理法为尚者,意近庄重,以意趣为尚者,意近飘逸,尤其是小楷,当以端庄沉着为主,此不可不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清雅阁书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三
名家箴言丨何来胜:书法创作与审美趣味
小楷笔势与体势
积学累功\读博摘要---小楷技法
这种不漂亮的小楷,该如何欣赏?
赏析|中国古代书法家绝美小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