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尔·波特:越探寻, 越感觉与中国古圣先贤更紧密
他是一个美国人 他每日打坐 他翻译佛经、中国古诗 他用中文写中国故事

  比尔·波特是一个挺好玩的美国老头儿,说他是个“修行人”吧,穿得还挺花哨,蓝底白花点布衣,好在脚上的布鞋和随身携带的僧袋提醒大家,他还有一个法号赤松居士。

  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说起李白、杜甫这些中国古代诗人,就好像他们家亲戚似的,他跟美国人讲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贾岛是谁,告诉他们“多喝一点酒就会知道”。他喜欢喝酒,路经李白墓地,就把酒倒在人家坟墓上,因为“李白也喜欢喝”。

  他在中国走南闯北,到终南山寻访隐士,沿着黄河寻访历史遗迹……因为他的《空谷幽兰》,不仅美国人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还直接导致了在中国寻访隐士的热潮。要想书卖得好,隐士们难免受到打扰,比尔哈哈大笑,“终南山很大,他们可以搬去别的地方。”

  他每日打坐、读书,但是他不守戒;他有一个可爱的台湾妻子,两个孩子;他翻译佛经、中国古诗,如今已在美国出版了15本书……如此兴之所至,但到今天已经称得上是个“汉学家”。昨天下午,继《空谷幽兰》、《禅的行囊》之后,比尔带来了最新著作《黄河之旅》,并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和读者见面。

  家道中落看破红尘

  比尔·波特说自己没什么钱,1972年就来到中国台湾,后来经常在大陆旅行,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以“修行人”自居。“修行”和“中国文化”是理解他的关键词,但是“修行”的缘起则要早得多。

  被问起自己的家世,比尔坦言曾经家里很有钱,“小时候,他觉得父亲的钱多得像是风刮来的。”可是后来家道中落,他很早就“看破了红尘”,那一年,他才12岁,“我们曾经有很多佣人,在家里我所有父母亲的朋友我都不喜欢,而佣人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没有钱,是普通老百姓,我跟他们在一块,很好玩,很好。可是跟那些有钱的人,没有这样的感觉。”

  他的身世让一些读者想到中国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比尔笑着说,“可是没有那么多女孩。”然而,谈到和“中国”的缘分,却并没有那么浪漫,谈到一个美国人为什么对中国文化那么感兴趣,比尔说最初的原因其实是“为了钱”。“我是1970年在加州大学读人类学,那个时候我想我毕业以后,不要去找工作,因为我比较不喜欢工作,所以我要继续当学生,去一个研修所读博士班。那个时候在人类学方面最有名的大学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所以我申请博士,因为我钱不够,他们学费很高,所以我必须申请奖学金。”

  哥大当时有很多奖学金可以申请,可是有一个条件,你不可以读别人知道的语言,要选择没有很多美国人知道的语言。巧合的是,当时比尔刚刚看完艾伦·瓦茨的《禅宗之道》,作者是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的学生,也是诗人盖瑞·施耐德的好友。他在书中写道:儒教、道教和禅宗所表达的一种精神境界,它本身同整个宇宙是完全适合的,把人看作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引起了比尔的兴趣,所以当他在填申请表时“随便选了中文”。

  后来,他在纽约遇到了一个五台山来的中国和尚。他们每天一起打坐。尽管语言不通,但他十分欣赏中国和尚的人生态度。那时,正在读人类学博士并学习中文,却不想成为大学教授。“我觉得一切都是幻象,我们一切的喜怒哀乐都是如此。”他想成为一名修行者,于是,他放弃了后面两年的奖学金,搬到了台湾,在佛光山修行。

  寻访当代隐士,《空谷幽兰》赢得声誉

  佛光山香火旺盛,香客络绎,而对比尔产生好奇心的也大有人在,一年之后,为了能够清静地修行,比尔换到了海明寺,他在自己的第一本书《空谷幽兰》中这样回忆在寺庙中的时光:天亮前就起来诵经,夜晚听钟声,一日三餐素食,一个房间,一张床,一顶蚊帐,没有钞票。如果我的腿太痛了,或者对禅垫感到“深恶痛绝”的时候,我就读书。

  比尔曾经说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隐士,在庙里待着还“偷偷喝点酒”。后来,还认识了一个女孩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在海明寺住了两年半之后,住持问我要不要出家,我也觉得白吃白住了那么久不好意思,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认识了我太太,所以也不想出家,就离开了。”

  离开寺庙后,他隐居在台湾阳明山上,竹子湖边的一个农户的房舍里,这一住,就是14年。以“赤松”的笔名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并萌生了探访传说中的隐士的念头。为了贴补家用,他后来下山赚钱糊口,当记者、写作。1989年,比尔和他的摄影师朋友一起,踏上了寻访当代隐士的旅途。

  那一年的中国尚在社会转型的初期,在经历了十年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之后,对于一切来自外部世界的人、事、物都充满好奇但又保持警惕。两个外国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探寻之旅。尽管经历了波折和失望,比尔最后还是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我发现隐士传统不仅保存得很好,而且是中国社会很有活力的部分,尽管中国大陆曾经历战争、革命,但修行的人仍坚持修持。”

  比尔的探访笔记《空谷幽兰》出版之后,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惊奇地发现,在美国很多大学都能看到这本书。无论我在哪里演讲,听众既有学院的学者,也有来自社区的普通居民。他们对此感兴趣,我想是因为他们羡慕这些隐士,他们所做的是我们的梦想、希望,是我们某一天也会去做的事情。”

  “黄河之旅”计划也是修行一部分

  1991年,在完成了《空谷幽兰》的写作几个月之后,他们夫妇决定把孩子送回美国读书,因为负担不了台北美国学校高昂的学费。同时,他又在筹划另一个计划,但是却苦于没钱。于是他给朋友王文洋(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的大儿子)打电话。比尔在做记者时曾经采访过他,因为志趣相投,成为朋友。王文洋非常乐意地为这个计划提供了资助,而这个计划就是“黄河之旅”。

  他当时准备沿着黄河走,从入海口一直走到它的源头。“五千年前,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此后一直到宋朝,那一带都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持续了四千年。我告诉他,我要走遍整个黄河流域,更多地了解成就了如此伟大文明的事件、人物和景观。”后来,曾经工作过的电台雇主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并希望能做成一个系列电台节目。

  没想到,这个节目非常成功,后来又陆续做了“丝绸之路”和江南的人文之旅,总共花了两年时间。两年之后,比尔和太太不仅有钱回美国,还在西雅图附近一个镇上买了套房子,付了首期。从其居住在那里,算起来也有近20年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套为他赚了一套房子的电台节目再次发挥了作用。

  去年,在北京,《空谷幽兰》的出版人问起他还有没有读者会喜欢的素材,结果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本书《黄河之旅》。回忆当时的情景,比尔说,“自己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以后,发现有一些人很了不起,比如说老子、孔子、伏羲、神农、黄帝。我在黄河之旅的时候,可以多认识这些人,因为他们的坟墓、他们活动的地方都是在黄河旁边,做这个旅游的时候,好像我们都在一块,我和黄帝在一块,或者是伏羲、老子,还有很多的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他们都在黄河的旁边。所以旅游也是我修行的一部分。”

  有家庭之后,也要承担家庭责任

  在很多人眼中,“修行人”的生活是很奇怪的。比尔坦言,当年妻子的父母绝不允许女儿嫁给他这样一个“怪物”。事实上,一个“修行者”的家庭生活也着实让人好奇。

  比尔说,其实,有老婆孩子以后,他也一样,必须要工作挣钱。当被问到是不是老婆的“要求”,他立马捍卫道,“不是,是我自己觉得应该。”不过,他又顽皮地加上一句,“可是如果我不赚钱,她一定会要求。”所以,他写书,申请奖学金,他还是一个优秀的导游,每年还能挣上一笔导游费。

  其实,越来越多欧洲、美国人希望和比尔来中国旅游,不去热闹的地方,专门去看“墓地”之类的孤僻荒蛮的地方。很多中国读者也提议要和他一起去终南山,去诸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杜甫死的地方、屈原跳江的地方、李白捞月亮的地方……但是,比尔绝不想成立一个旅行社,把自己搞得太累。

  和太太关系的和谐,他也有自己的绝招,首先,在家里他有自己的地方,他们一周一般周末才住在一起,“如果每天在一块,一定会有事情发生,不会满意,可是就两天在一块,其实连不喜欢的事情发生,你都不会管,可以放下。所以我们就是这个样子,在台湾住了17年。搬回美国后,我带两个孩子,她留在台湾,每年来看我们两个月,直到七八年前她终于退休了,才到美国来。虽然我们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但我可以住在一个房间,她可以住在一个房间。白天,我们吃饭在一块,做一些事情在一块,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南山如今还有一群隐士?这位美国富二代花了27年寻踪,还拍成纪录片
《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美】比尔波特
【深夜读书】比尔·波特 《空谷幽兰》
比尔·波特:行走大地,探寻中国文化
全国五千多位隐士藏身终南山 过着千年前生活
终南山五千隐士的隐居生活(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