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令小史(一)|行酒令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浅谈(上)

酒令小史(一)|行酒令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浅谈(上)

文:枯木

酒令是我国古代进入封建礼制文明社会的礼乐文化的产物,是古代宴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宴饮文化现象,而且对后世的诗、词、令、散曲等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就酒令的产生起源以及发展历程进行初浅探析。

一、西周时期的酒令文化

酒令是关于如何饮酒的程式,自然和酒有关系。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从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以及商代废墟中发掘的实物中,可以看到酒的象形字和表示不同品种酒的象形字。而酒令的诞生则要晚于酒,直到封建礼制王朝(西周)的诞生才始有酒令。

1、最早的禁酒令——《酒诰》

最早的酒令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周公发布的《酒诰》,不过《酒诰》并非后代意义上的酒令,而是一个禁酒政令。《酒诰》目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说明饮酒误国的危害,因而只有祭祀才能饮酒。第二,“饮惟祀,德将无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用道德约束自己不要喝醉,要爱惜粮食,心地善良。第三,“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孝敬父母,勤劳耕作,可以饮酒。《酒诰》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成为以后历代禁酒令所遵循的典范。

2、管理酿酒制作的朝廷官员——酒正、酒人

西周初期,为了系统管理酿酒以及祭祀用酒,因而专门设置了官员进行管理。《周礼·天官冢宰·酒正》中规定:“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掌其厚薄之齐,以共王之四饮三酒之馔,及后、世子之饮与其酒”,“以酒式诛赏”;“酒人掌为五齐三酒”。意思是酒正掌管酿酒和祭祀饮用,包括“五齐四饮三酒”,并且对其进行奖罚。而下面的酒人专门负责酿制各种酒。不过,酒正和酒人只是官府负责祭祀酿制的朝廷官员,也和后代宴饮中的酒令官不同。

其中“五齐(齏)”指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醍)齐,五曰沉齐。“四饮”: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为四种酿制的粥浆。“三酒”: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东汉郑众注:“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

3、酒令辞(祝酒词)的诞生

古代宴饮祭祀,都有一些美好的祝愿和祈祷,因而产生了酒令辞,是最早的诗歌形式,这种诗歌,可以吟诵,可以清唱,可以配乐,可以伴舞。这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多处记载,诸如《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思是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祝,万寿无疆。再如《诗经·小雅·伐木》:“有酒湑我,无酒酤我”;《诗经·小雅·南有嘉鱼》有:“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等等,记录了当时贵族宴饮欢乐场景,是酒令辞(祝酒词)的最初形式。

4、小结

从上可以看出,在西周初期,随着礼制文化的诞生,酒令最初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规范饮酒的政令,以及管理酿酒礼制的官员设置;一类则为语言形式,比较随意,大多为活跃宴饮气氛的美好祝愿词,以及祭祀神灵饮酒的敬辞用语,后来就演变为现代的酒令。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酒令文化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和西周初期物资相对匮乏相比,生产力显著提高,物产丰富,文化隆盛,再加上诸侯争霸,相互笼络人才,因而宴饮聚会增多,为了使得宴饮更加有趣味并且规范有序,因而宴饮文化从西周初期的禁止酗酒向礼制饮酒转变。从而出现了最早的酒令形式——投壶,并且在宴席上出现了专门监管饮酒的临时官员——觞政

1、最早的饮酒酒令——投壶

投壶,从西周贵族教育的 “六艺”中的“射礼”转变而来。《周礼·地官司徒·保氏》记载六艺:“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是可以锻炼体格,再就是观察人的品德。《礼记·射义》记载孔子的话:“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君子与人无争,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射礼是西周时期贵族必备技能之一,分为大射仪、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其中礼仪森严而规整,需要在庭院外进行。对于一般宴饮来说就显得过于繁琐和难以实现,于是,在春秋时期贵族们就把将其简化替代为另一种既可以娱乐又可以锻炼身体的饮酒方式——投壶

投壶是最早的酒令形式,东汉郑玄注《礼记·投壶》云:“投壶,射之细也”,“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投壶用不带羽和镞的木矢替代箭,用嘴小肚大的壶替代鹄靶,宾主双方轮流以无镞之矢投于壶中,每人四矢,用筹基数,多中者为胜,负方饮酒作罚。在投壶进行中,不但会奏乐,还会有祝词,具体情形笔者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解释。

2、投壶中的酒令辞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中,言辞也很重要,《礼记·投壶》记载,刚开始主人会有谦辞:“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意思是鄙人有歪箭和劣壶,希望能请君为乐?客人则敬辞:“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意思是您有美酒佳肴,我很领情了,又娱乐招待,怎么敢推辞呢?真不敢当。

在投壶前还会奏乐祝词,《礼记·投壶》记载会演奏《狸首》曲子做节奏。而祝词在《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有记载,公元前530年,齐侯、卫侯、郑伯一起到晋国祝贺当时的霸主晋昭公继位,晋昭公设宴招待齐景公,晋国六卿之一中行穆子(荀吴)相礼,(齐国则是晏子相礼)玩投壶游戏。

晋昭公先投,中行穆子祝酒令辞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大意为“我们有酒像淮河,有肉像象山坡,如果晋君投得中,当为诸侯之霸主。”结果晋昭公投中了。该齐景公投,齐景公举矢祝词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大意为“我们有酒如渑水,有肉如丘陵,如果我中了,和晋君一样更加兴盛。”结果也中了。晋国大臣士伯瑕认为中行穆子言辞失当,因为晋国本来就是霸主,不需要玩投壶游戏时如此祝词,会被齐国小看认为晋国软弱,因而以后就不会再来朝拜。齐国大臣公孙傁只怕有变,赶紧说天气不早了,国君累了,于是和齐景公离开。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晋国虽是霸主,不过已经山河日下,露出衰弱之相,需要祝词祈祷,并且也咄咄逼人。而齐景公不甘示弱,也明目张胆向晋昭公挑衅,祝词也言辞逼人。以至于第二年晋昭公不得不召开“平丘之会”,重新宣示霸主地位。虽然是题外话,不过从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投壶都会说祝词,以后就演变成酒令之一——雅令。

3、最早的酒令官——司射、觞政

在投壶游戏中,负责准备和监管整个过程的官员是司射,《礼记·投壶》记载:“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司射不但做前期准备,而且还要筹算:“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最后监督饮酒:“命酌曰:'请行觞’”。可见,司射负责整个投壶过程。

司射是正式官员,属于负责礼仪的官员。到了战国时期,宴饮即便是不玩投壶游戏,也会有监酒的临时官员,这就是觞政。汉代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记载了一则故事:“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尽釂,公乘不仁举曰浮君。”(其中罚酒称为“浮”,“白”音近于“杯”,“浮以大白”,其实说的就是“罚一大杯”,后世便以“浮白”来代替喝酒。)大意为,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和大夫们饮酒,任命公乘不仁为觞政,也就是监督饮酒的酒令官,对于饮酒不尽的人罚酒。魏文侯自己没有喝干酒,结果被公乘不仁举杯罚酒。

事情的发展也很有意思,《说苑·善说》记载,魏文侯视而不见,不予理睬,侍者说:“不仁退,君已醉矣”。公乘不仁则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为人臣者不易,为君亦不易。今君已设令,令不行,可乎?”认为魏文侯应该令行禁止,于是魏文侯曰:“善”,举白而饮,饮毕曰:“以公承不仁为上客”。

从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觞政属于宴饮酒宴上临时认命的监酒令,可以针对违反饮酒礼仪的任何人进行罚酒,包括国君。而司射,是更为正规的投壶游戏中的监督官员,觞政,应该是司射逐渐演变而来。因而司射和觞政,就是宴饮文化中记录最早的酒令官。

三、秦代的酒令文化

秦始皇统一六国,然而二世而亡,时间短暂,再加上战火兵燹,历史记载史料较少。不过,从最新发现的考古资料中,却发现了有关于秦朝酒令文化的珍贵历史资料,这就是现保存在北京大学的秦简牍,简称“北大秦简”。在北大秦简中,发现了和酒令有关的有一枚竹牍、两枚木牍、还有一个六面体的木质骰子,具体内容如下:

竹牍

东菜(采)泾桑,可以食(飤)蚕。爱般适然,般独安(宴)湛,食(飤)般已叔(就)㱃子湛。宁见子般,不见子湛?黄黄鸟虖(乎) ,(萃)吾兰林。

(大意为:东采泾河桑,可以喂我蚕;子湛爱子般,般只与湛餐,湛只和般宴。难能见子般,却不见子湛?黄鸟翩翩,栖息林兰。)

木牍一

不日可增日可思,检检(鬑鬑)柀(披)发,中夜自来。吾欲为怒,乌不耐,乌不耐,良久良久,请人一桮(杯)。黄黄鸟邪,醉(萃)吾冬栂(梅)。

(大意为:去日苦多来日少,忧思牵挂难忘怀。发束不整夜自来,怨气无法宣泄开。太久太久你不来,喝酒一杯也释怀,鸟儿黄黄,栖落冬梅枝上。)

木牍二

㱃不醉,非江汉殹。醉不归,夜未半殹。趣趣驾,鸡未鸣,殹天未旦。一家翁濡(妪)年尚少,不大为非勿庸谯(憔)。心不翕翕,从野草斿(游)。

(大意为:饮不醉,又非江汉水!醉不归,良夜未半诶!鸡未鸣,天不亮,着急驾车为哪般?老夫老妻年尚少,不做歹事心不焦。身心坦荡,犹如野草。)

令骰

还有1枚木质六面酒骰子,每面有2字,分别为:不㱃(免罚饮酒)、自㱃(罚自己饮酒)、㱃左(罚左边的人饮酒)、㱃右(罚右边的人饮酒)、千秋(长寿者饮酒)、百嘗(举杯共饮)。

从以上木牍竹简令骰可以看出,秦朝已经出现借助骰子做酒令,并且酒令辞应该是饮酒歌谣,为汉代《成相杂辞》的早期形式。限于篇幅,关于秦代以后酒令的变迁,我们下文再谈,谢谢阅读!

(未完待续)

2022/2/14榆木斋

主要参考资料

《周礼·天官冢宰·酒正》西周 周公旦作

《周礼·地官司徒·保氏》西周 周公旦作

《尚书·周书·酒诰》孔子编订 周公旦作

《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仪礼》春秋战国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左传·昭公十二年》战国 左丘明编撰

《礼记·投壶》西汉 戴圣编著

《说苑·善说》西汉 刘向编撰

《北大藏秦简“酒令”》北京大学学报2015年3月李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零:北大藏秦简《酒令》
古代诗人“斗诗”花样翻新,可不是单单只有“飞花令”
投壶:古人的饮酒游戏
酒的真精神
“浮一大白”用了这么多年,寻根溯源才知道错的多离谱|魏文侯|酒令|大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