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令小史(二)|两汉时期的酒令文化

酒令小史(二)|两汉时期的酒令文化

文:枯木

(续上)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朝代之一,前后长达四百余年,其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都远远领先时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文明帝国。从汉代开始,华夏后裔自称“汉人”,华夏民族逐渐被称为“汉族”,文字被称为“汉字”,语言被称为“汉语”,汉代之隆盛可谓至极。

先秦时期的“射礼”在两汉时期被极大弱化。这主要是因为西周时期选官制度受宗法约束,实行“世卿世禄制”,重要官员只能从诸侯贵族中诞生,因而射礼是考核任选官员的主要方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唯才是举,韩魏赵秦等诸侯国出现了军功爵制,其中以秦国贯彻最为彻底,最终统一六国。

汉朝建立后,延续秦朝选官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因而以前依靠“射礼”选官的制度得以衰微,在宫廷宴饮文化中射礼逐渐退出。然而,随着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作为宴饮文化之一的酒令文化,得到迅猛发展。不但继承了先秦时期的投壶、骰令、祝词外,而且不断演绎演变,出现了众多的酒令游戏,诸如了六博、樗蒲、藏钩、射覆、钱令(意钱)、弹棋、骰子等酒令,极大地丰富了酒令文化。

一、汉代监酒令

汉代的宴饮文化变得更加讲究礼仪和礼制,宫廷宴饮更加制度化,有了专门的监察人员维持宴饮过程。这源于汉初开国功臣大多为布衣百姓,没有学习过贵族礼仪,因而在朝廷宴饮的秩序混乱。《史记·列传·刘敬叔孙通传》记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于是叔孙通给汉高祖建议“沿袭古礼与秦仪杂就之”设立“朝仪”。

在叔孙通和弟子的演练和培训下,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众大臣拜贺饮酒,完全按照尊卑礼仪依次恭贺饮酒,若是不符合礼仪者,就被驱逐出去,“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场面宏大,井然有序,汉高祖大乐,感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从此成为惯例,朝廷宴饮由御史和执法进行监督执行。

而在《史记·列传·滑稽列传》中也有记录战国时期监酒令,当时齐威王问淳于髡能饮多少酒,髡回答道:“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说明叔孙通在汉代设立的两位监督酒令——御史和执法者,是战国时期酒令文化的延续和复兴。

汉代的监酒令权力非常大,御史和执法者可以惩罚和驱逐不守礼仪者,甚至有人因为饮酒礼仪不当而丧命。《史记·世家·齐悼惠王世家》记载,吕后专权时期,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硃虚侯刘章入宫宿卫,吕后将侄子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以示笼络。然而刘章却看不惯吕氏擅权。有一次“入待高后燕饮,高后令硃虚侯刘章为酒吏”,刘章请求吕后允许他以军法行酒令,吕后同意了。

结果在宴席上,“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意思是有一吕氏子弟喝醉了,逃离酒席避酒,刘章赶上去拔剑把他斩杀了。这让吕后和众人大惊,吕后因为前面允许用军法从事酒令,因而也无可奈何,恕其无罪。从此以后吕氏子弟都很害怕刘章。在宴席上不守礼仪被杀,虽然背景是刘氏和吕氏暗中争斗,刘章含沙射影,“杀鸡儆猴”,不过,也可以看出当时酒令官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因而到了后世,酒席上以酒令官为大,判输赢罚酒都是酒令官说了算,大概是从汉代就立下了规矩。

由上可以看出,汉代酒令文化中,监酒令虽然名称不一,比如觞政、酒吏、酒令、御史、执法等等,并且属于临时任命的监督人员。不过,权力非常大,而且是宴饮文化必不可缺的监督机制,为后世所延续。

二、汉代的酒令游戏

汉代酒令文化大发展,出现了众多酒令游戏,有的是从先秦酒令文化延续而来,比如投壶、摇骰子,祝酒辞等等,有的则是把先秦的博弈游戏加以演变,和宴饮文化相结合,归纳到酒令文化中,从而更加增加了宴饮乐趣,下面我们简单其中几种代表性的酒令游戏。

1、六博

(四川新津出土东汉画像残石上仙人六博)

六博创制年代久远,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诸如《史记·滑稽列传》中,淳于髡就说:“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後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其中“六博”和“投壶”都是酒令之一。从现今考古资料来看,湖北江陵、山东曲阜等地就发现有战国时期博局盘、博箸和棋子,说明六博游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只不过当时最早是博弈游戏之一,并不一定要宴饮。到了汉代,六博则被纳入到宴饮文化,从而成为酒令游戏之一,这点,从大量出土的实物器具和汉代画像石上的图案可以证明。比如1972年河南省灵宝县出土东汉绿釉陶六博俑(如图),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一套完整漆盒装六博棋具等等,以及四川的新津、成都和彭县,河南新野等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都有六博图案。六博的棋具和棋局结构复杂,走棋方式变化多样,彩点名目繁复,由于年代久远,具体的玩法早已失传,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猜度一二。

2、樗蒲(chū pú)

(甘肃武威磨咀子西汉晚期墓M48出土彩绘博局木俑)

樗蒲是古代一种棋类游戏,从六博演变而来,流行于东汉,东汉经学家马融的《樗蒲赋》有:“昔玄通先生游于京都,道德既备,好此樗蒲”。樗蒲原本为博弈棋类,后来逐渐演变成和宴饮结合,并且成为民间赌博的方式之一。《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很看不惯下属饮酒赌博,“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樗蒲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不过也说明樗蒲是酒令的一种。

关于樗蒲的玩法,类似于现代的掷骰子。宋代程大昌撰著的《演繁露·六》记载,樗蒲用木制骰子五枚,每枚两面,一面涂黑,画牛犊;一面涂白,画雉,一掷五子皆黑者为卢,为最胜采;五子四黑一白者为雉,是次胜采。赌博时为求胜采,往往且掷且喝,故称赌博为“呼卢喝雉”,亦称“呼卢”等。明代彭大翼撰著的《山堂肆考》云:“古者乌曹氏作博:以五木为子,有枭、卢、雉、犊、塞为胜负之彩。博头有刻枭形者为最胜,卢次之,雉、犊又次之,塞为下。

3、射覆

(西汉 马王堆汉墓出土博具)

射覆,是汉代酒令文化中的猜物游戏,就是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猜不中罚酒,猜中有赏。《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颜师古注曰:"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闇射之,故云射覆。"

射覆最初带有占卜的性质,很多占卜名家都善于此道,比如东方朔,三国时管辂、晋郭璞等。不过具体如何占卜没有详细记载,已经失传。不过,以笔者臆测,应该有提醒的语言文字之类,否则就过于玄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射覆到了后代,逐渐演变成酒令文化的猜字谜和谜语,这是确凿无误地。

4、藏钩

(大英博物馆藏东汉六博釉陶俑)

藏钩,又叫藏彄(kōu)之戏,酒令的一种,是汉宫中极流行的近似于射覆的一项游戏。东汉辛氏撰著的地方志书《三秦记》记载藏钩游戏源自汉武帝钩弋夫人,据说其生下来两手攥拳,从不伸开。汉武帝路过河间使其双手伸展,手中现一钩。武帝娶她回宫,号“钩弋夫人”又称“拳夫人”。当时的女人纷纷仿效钩弋夫人,攥紧双拳,人们称这种姿态为“藏钩”,后来就演变成酒令游戏。

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了玩法:“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较胜负”。参加的人较多,分为两曹,即两组,如果人数为偶数,所分的两组人数相等,互相对峙,如果是奇数,就让一人作为游戏依附者,她可以随意依附这组或那组,称为“飞鸟”。游戏时,一组人暗暗将一小钩(如玉钩、银钩)或其他小物件攥在其中一人的一只手中,由对方猜在哪人的哪只手里,猜中者为胜。

藏钩由于男女混杂,分曹对猜,“握手无罚,目眙不禁”,趣味性强,不像后代那样男女设防,因而在汉唐时期非常流行,正如唐代李商隐的《无题》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后来也称“分曹射覆”,为当时酒令文化中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5、钱令(意钱)

钱令,也叫酒令钱、意钱,是起源于汉代的一种酒令游戏,具体玩法已经失传,史料记载很少。《后汉书·梁冀传》有:"(梁冀)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其中“意钱”古人认为是博弈赌博的博戏,笔者猜测应是酒令钱的游戏。唐代李贤注引南朝(宋)何承天的《纂文》:"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皆摊钱也。"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酒令钱 记数钱)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酒令钱 意钱)

因为从现今出土的考古资料来看,意钱为酒令钱比较恰当。诸如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中,就出土了一套四十枚的酒令钱(如图)。其中有20枚记数钱中,缺了“第三”,多了一枚“第十九”;另20枚上面铸有阳文韵语,其中三字者为19枚,四字者为1枚(如图)。有人根据其韵脚和文义加以整理出上面所有文字,为“圣主佐,得佳士,常毋苟,骄次已,五谷成,府库实,珠玉行,金钱施,贵富寿,寿毋病,万民番,天下安,起行酒,乐无忧,饮其加,乐乃始,饮酒歌,自饮止,畏妻鄙,寿夫王母”。

(畏妻鄙)

(寿夫王母)

(骄次己)

另外陆续还有网友晒出一些单枚汉代酒令钱,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就是计数,一种是酒令辞,因而这些酒令钱和宴饮文化极大相关,以饮酒助兴为主。至于说“意钱”是博弈赌局,应是骰子之类,似乎和钱拉不上关系。当然,也有人称之为“宫中行乐钱”,是专门为宫廷铸造的,然而由于出土文物少,历史记载缺失,因而这点有待专业人士研究论证。

6、博茕(qióng)

(秦始皇陵墓偏殿出土的14面石制茕)

博茕,就是现代骰子的最初雏形,是酒令文化游戏的一种辅助工具。《说文》:“茕,回飞也。鸟回转疾飞曰茕”。博茕:指掷子则回转来确定棋局的步数或结果。考古发现最早的茕是在秦始皇陵墓偏殿出土的14面石制茕(如图),每面都刻有一个字,其中一面刻有“骄 ”,一面刻有“男妻”(联想到酒令钱,似乎“妻畏”更妥帖),而另外12面则依次刻有数字一到十二。

(汉代十八面行酒令青铜骰子)

另外在马王堆3号西汉墓、江陵凤凰山10号墓及临淄西汉齐王墓等都出土了博茕,其胎质有木胎漆茕、空心错银镂孔铜茕和石制茕等。从目前发现来看,汉代的茕皆为18面体,其中16面上刻着数字,另在相对的两面刻“骄”和“妻畏”二字之类。“骄”指骄棋,亦为枭棋。“妻畏”为骄的反义词,意不利棋步。

7、歌咏起舞

歌咏起舞是汉代宴饮文化常见助兴形式,源自先秦宫廷宴饮文化的祝酒辞。酒可以激发思兴,使人引吭高歌,因而“对酒当歌”、“放歌纵酒”。先秦的祝酒辞相对比较自由随意,不太讲究押韵,比如上文的秦简酒令,到了汉代比较重视韵脚。诸如《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回归故里,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载歌载舞,汉代宫廷饮酒多有舞蹈佐兴,诸如四川的新津、成都和彭县,河南新野等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都有饮酒跳舞的图案(如图)。不过,在汉代歌咏起舞只是烘托宴饮气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酒令之一,直到后代才逐渐形成了酒令文化之雅令。

三、小结

从以上可知,汉代由于经济文化繁荣,因而酒令文化大发展,不但延续了先秦的投壶、博弈、骰子、祝酒辞等形式,而且推陈出新,演绎出了六博、樗蒲、藏钩、射覆、钱令(意钱)、博茕、歌赋等酒令,极大地丰富了酒令文化,为后世酒令演绎演变打下基础。限于篇幅,关于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等酒令文化,我们下文详谈。

(汉 错金银镶嵌铜骰子 河北省博物馆藏)

(未完待续)

2022/2/17榆木斋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史记·世家·齐悼惠王世家》西汉 司马迁编撰

《史记·列传·刘敬叔孙通转》西汉 司马迁编撰

《史记·列传·滑稽列传》西汉 司马迁编撰

《汉书·东方朔传》东汉 班固编撰

《后汉书·梁冀传》南朝(宋)范晔编撰

《风土记》西晋 周处撰著

《荆楚岁时记》南北朝 梁宗懔撰

《晋书·陶侃传》唐 房玄龄等人编撰

《演繁露·六》宋 程大昌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樗蒲
中国古代经典游戏
划拳、行酒令,古人比我们会玩多了
红楼酒令品之“拿骰子抢红”
你们知道古人是如何花式饮酒作乐的吗?
骰子(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