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菜大屠杀:一种蔬菜为何会引发两个岛国的血腥战争?

多米尼加军人到达边界后,开始把边界的海地人集中起来,接着高举手中的巴西利,逐个审问海地人这是什么东西,如果对方不能以流利的西班牙语发出巴西利的西文“perejil ”而是带有一点法语特色的浊小舌擦音,那么就当场处决格杀勿论。

海地总统莫伊兹于7月7日凌晨遭到雇佣兵袭击在家中死于非命,引起全球哗然,这突如其来的悲剧,让全世界再次把目光放到了这个“西半球的最贫穷之国”,一时间许多海地的相关报道、文章也随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有人聚焦在刺杀案的幕后黑手是谁,有人则更干脆写了一篇长篇大论把这个国家的悲惨历史如数家珍一样讲述了一遍。不过,同样的一个国家,此番事件倒是让人想起了一个有关海地、到现在都还很令人印象深刻的荒谬历史事件——香菜大屠杀。

放眼世界各国的历史,大概没有一个国家的身世会像海地如此凄惨了,身为拉丁美洲第一个脱离殖民的国度,海地的反法起义揭开了拉美各国独立的序幕。然而,虽然拔得头筹,但200年来,这个国家却始终没能建立起一个和平繁荣的稳定家园。

时至今日,极度的贫穷与夸张的犯罪率,仍然在社会各个角落无日无之地侵蚀着这个国度。从历史的脉络来看,海地如今陷入这般田地,固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个国家数不胜数的独夫民贼所致,但与邻国那不睦的关系,或许也是加剧这场灾难的原因之一。

一分为二的海地岛:同岛不同命

1790年的伊斯帕尼奥拉岛

海地这个国家坐落于加勒比海,一座形似独角仙,被称为海地岛(又称伊斯帕尼奥拉)的岛上,在这座岛上,海地与它东边的邻国多米尼加各占一方。然而,虽然同在一个岛上,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却是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海地是受法国殖民统治;而多米尼加则是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海地位置图

按理来说,旁边有一个不同文化的邻居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坏事,但到了海地这里,这种差异却直接升级成了国恨家仇。在反抗西方殖民者的统治过程中,海地与多米尼加并没有很好地达成和睦的共识,反倒因为文化差异而开始结怨。

往后的日子里,海地曾多次入侵、占领多米尼加,而多米尼加也誓死反抗,一次次发动复国战争,把这群不请自来的侵略者打回老家。两国就这么互相折腾不醉不罢休,直到后来美国介入,两国的纷争才暂时消停了一会。

多米尼加人

不过,这种“消停”也仅止于两国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争,但在无形之中,这种对彼此的仇恨,却依然在两国的国境藩篱之内,无可遏抑的蔓延着。

海地人

在历年的战争中,海地多数都是担任进攻的一方,而多米尼加只能被动防御。然而,经过时间的流转,这种你攻我守的态势却在悄悄地改变。多米尼加在这段美国介入的和缓期,遇上了几位英明的统治者,他们将多米尼加的政经重新拉回正轨,让多米尼加的国力提升不少。

相比之下,海地的命运则显得超级倒楣,数十年内,上台执政的领导人如走马灯似的换,但总是离不开争权夺利的无谋兵痞,而层出不穷的政变民乱,更是让这个国家不进反退。到了20世纪初叶,海地已经与多米尼加攻守易形,成为屈居下风的守方了。

香菜大屠杀:一种蔬菜引发两个岛国的血腥战争

1930年,世界陷入了经济大萧条的漩涡之中,各国政坛受此影响动荡不安,而多米尼加也在这一年爆发军事政变,迎来了一位新的统治者——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Rafael Leónidas Trujillo Molina,1891年10月24日-1961年5月30日)。

1919年,美军搜索海地反美武装

就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特鲁希略只是一位籍籍无名的小咖,但就是这么一位默默无名的小人物,却与后来在德国执政、还发起世界大战的纳粹党头子希特勒有着不少共同点。

特鲁希略

在外貌上,特鲁希略留着一撮与希特勒相仿的小胡子,而在施政的措施上,这两个人更是臭味相投,不但都喜欢个人崇拜、给自己创封号(希特勒被称“元首”,而特鲁希略则人称“大头目”),更同为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者。

希特勒仇视犹太人,认为他们污染了高贵的雅利安民族,而特鲁希略则痛恨海地人,认为多米尼加的海地人已使多米尼加人的纯洁血统遭到玷污。两人的种族主张是如此相似,现在看来简直让人不寒而栗,然而更要命的是,当时他们两位,却都得到了全体国民的热情拥戴。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

一位具有强烈反海地倾向的领导,还拥有如此坚固的民意基础,这两个要素融合在一起,用脚趾头去想,也会猜得到这对海地人来说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果然,这种不祥的预感后来演变成了现实。

1937年,当希特勒还在苦思猛想如何处理犹太人的时候,特鲁希略已经先行一步,决定先来“清扫门户”。不过,一个摆在眼前的难题是,多米尼加人与海地人肤色相仿,那要怎么区分谁是海地人呢?值此难为之际,特鲁希略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方法——语言差异。

1937年10月,在特鲁希略的一声号令下,多米尼加军队扛着刺枪,带着开山刀全副武装的向海地边界跑去,而与这些武器一同被携带的,还有几乎人手一把的“巴西利”(又称香芹,并不是我们熟知的芹菜),看起来十分的格格不入,不过很快地,这些蔬菜就发挥了他们真正的用途。

在边界多米尼加军人举起手中的巴西利,一个个地问海地人“这是什么东西”,如果海地人不能流利的用西班牙语发出巴西利的“ perejil”,而是发出带有法语特色声音,那么,这个海地人就完蛋了。

靠着这种“语言随堂考”的方式,最终,多米尼加军队屠杀了近3万的海地人,留下满坑满谷的尸体后扬长而去。事后,特鲁希略更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若无其事地继续开垦边界地区,被称为“加勒比狼狗”。直到后来东窗事发,美国向多米尼加施压,要求其必须赔款给海地的死难者家属,特鲁希略这才不情愿地赔了一些钱。

到底是香芹还是香菜?

然而,比大屠杀更令人寒心的是,这些多米尼加的赔偿金,到最后竟全都进了海地腐败官僚的口袋里,而那些真正在屠杀中遭难的受害者家属,最终只拿到了约2美分、少的可怜的赔偿金。在外国入侵与内部腐败的交互影响下,海地人民无疑成为了整场祸事最悲哀的牺牲者……

在犯下屠杀暴行后,特鲁希略本人仍执掌多米尼加的最高政权长达23年,直到后来失去民意,1961年5月30日在圣多明各遭到美国中情局暗杀。70多年过去,这场把“巴西利”当凶器的屠杀早已变得鲜为人知。以至于当初多米尼加军拿的是什么菜,甚至有没有拿菜,都随着时间的淘洗逐渐模糊,而相信看到这里,各位也会注意到一个问题了,所以标题说那个香菜(芫荽)呢?

香芹

很不幸的,经过考证,这个香菜也跟蛋糕一样都是个谎言,会有香菜之名,其实是出自一个美丽的误会。当初中文在翻译这个事件时,先是把巴西利的西班牙文perejil给翻译成了英文parsley,最后再转译成中文,结果就造成了这个“香芹”变“香菜”的误会。众所周知,历史事件有时候一些名词因为多次转译,这种错译的情况所在多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芹大屠杀:一种蔬菜引发两个岛国的血腥战争
这个小国被称为“国际乞丐”,曾被美国接管,还有过一个“家天下”总统
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哲思小语(24)
你看不到的世界(一)
美洲版冉闵!推行驱黑令驱除非法移民 还给海地赔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