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坊人

● 八坊人

      以前临夏市有两种人,一种叫城里人,一种叫八坊人。先前汉族住在城郭里头,城里人成了汉族的代称,回族则以清真寺为街坊,集中居住在八个坊区之中,有了八坊,自然就有了八坊人。

      我们家祖祖辈辈既不是城里人,也不是八坊人。市里头的八坊人以他们居住的八坊为中心,给临夏周边的地方取名称,东面叫做东乡,南面称为南乡,北面则为北塬。我家住在两山环抱,大夏河奔流的河谷地带,随着大夏河往西一马平川,八坊人就把我们叫做西川人。西川人和八坊人靠的近,祖祖辈辈打交道,所以八坊人在我眼里也算是很明朗了。
     “河州八坊”在很早以前就闻名遐迩,但八坊这个名称始于何时,也搞不清楚了。不过它的名称来源于伊斯兰教八个清真寺教坊,统称八坊,是毋庸置疑的。
       从元至清早期,侨居在城外的穆斯林在这里陆续修建了南关大寺、王寺、华寺、城角寺、北寺、祁寺、西寺和上二社清真寺。城外的穆斯林以这八个清真寺为单位,组建起自己的“者麻体”,八坊一词由此而来。这是早期的八坊,从现今北大街广场以南、三道桥前河沿以北、上二社以西、西巷以南的地方可以称为“老八坊”。后来又修建了下二社寺、水泉寺、铁家寺和大西关寺,加上前述的八寺被称为“八坊十二寺”,“老八坊”就随之扩大到大小西关、整片南关、前河沿一带。
       八坊民居以传统四合院著称。这种曾经有过沉痛记忆的特色建筑,承载的不仅是民居的建筑艺术,更承载了八坊人的情感和文化。1928年尕司今(马仲英)“三围河州城”,国民党甘肃省主席刘郁芬乘机下令火烧八坊,老八坊化为灰烬。八坊人凭借顽强毅力重建八坊,立照壁、做碹门,回族木刻、汉族砖雕、藏族彩绘在这里完美结合。从东公馆到蝴蝶楼、从清真寺到四合院,都饱含了深厚的历史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八坊人善于经商。回族本来是阿拉伯、波斯人同中土各民族的后代,经商成为一种传统。八坊人自从住在河州城外,没有耕地,加上重商的传统,经商就成了八坊人的生计。听爷爷说以前的八坊各家各户都有买卖人,北大街在解放前有很多豆行铺,都是回族八坊人的商铺,他们平价收购乡里人的大豆、油粮、面粉、洋芋等生活必用品,大部分通过脚户运送到合同、夏河拉卜楞等西藏的回族商户处出售,部分零售给八坊人和城里人。现今,北大街的古玩、虫草、皮革商户也大多都是八坊人。
       八坊人爱喝盖碗茶,爱吃八大碗。茶叶、枸杞、冰糖、红枣、桂圆、葡萄干、杏仁、核桃仁八样配齐,放入盖碗,倒入“牡丹花”(滚烫)的开水,就称为“八宝盖碗茶”。八坊人爱讲究、好面子,来人客去都要倒上盖碗茶。发菜、扣丸子、夹砂、银耳鸽蛋汤、扣牛肉、扣羊肉、扣鸡、八宝甜米饭合称八大碗,“河州八大碗”有荤有素有主食、牛羊鸡肉俱全,既营养又健康,是八坊人节日庆典、婚嫁宴席的必备菜目。

       八坊人爱使“麦茶籽”,爱说客气话。说起“麦茶籽”,现在大多数人的理解是虚心假意,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但本意并非如此。临夏以前有种茶叫做“麦茶”,是把小麦颗粒直接抄熟瘪破,放入水中的饮品,代替了茶叶。以前八坊人是河州城的“外来户”,虽然善于经商,但由于官府政策、战乱、灾害,加上没有固定收入,大部分八坊人的日子还是很紧促,很多人喝不起茶叶,“麦茶籽”成为日常饮品。八坊人又受宗教影响,集体社区主义强,热情好客,每遇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要客套一翻,口头上百般叫到家喝“麦茶”(谦称),其实心里却害怕你去劳烦,所以使“麦茶籽”一词就引申到如今的含义。我觉得使“麦茶籽”是人际交往中八坊人热情好客的表现,心里的不情愿只是受时代窘境的影响。
       现在八坊人住上了高楼大厦,八坊从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临夏的旅游景区“八坊十三巷”。巷道变整洁了,房屋变齐整了,但八坊人一直没变,信仰没变、吃刷没变、精神也没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湟文化】青海饮食
回族盖碗茶
宁夏特色八宝盖碗茶【转载】
《第135期》每一个爱茶之人,都应该有个盖碗
用盖碗冲泡茶的好处
盖碗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