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河南鹿邑 老子故里

河南省鹿邑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蜿蜒流过的涡河滋润着这片土地,也孕育着古代文明。从境内现存的龙山文化遗址栾台、仰韶文化遗址隐山等古迹发现,远在6000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植禾渔猎。鹿邑先后易名为赖陵、苦、父阳、谷阳、鹿邑、涡洲、真源、卫真等称谓。

在鹿邑老子故里,早在2570多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就诞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据《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即今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宫)姓李氏,名耳,周守藏室之史也。”199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和省、市文物考古专家对太清宫原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揭露面积3000多平方米,发掘出土上至商周,下至唐、宋、金、元等时期的太清宫遗址和大量珍贵文物,发现了比故宫太和殿还大一倍的宋代宫殿遗址。令国内外老学界和考古界为之震惊。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发现的太清宫隐山遗址,其时代为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其中一座商周大墓尤为引人注目。墓内出土大批精美青铜器、玉器、乐器,其中在鼎、爵、觥、斗等青铜器上发现有“长子” 、“长子口” 、“戈丁”等铭文,以“长子口”居多。乐器有石磬、铜铙、骨排箫等,其中铜铙数量之多,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骨排箫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排箫,同时也表现这种乐器的原始形态为骨质而非竹质,使《诗经》中“箫管备举”得到了宝物印证。从青铜铭文分析,其墓主人应是“长子口”,甲骨文中有长氏向商王贡龟的记载。太清宫一带商周时属厉,据墓上建筑遗迹分析,墓主人应为高级贵族,可能是厉国国君。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等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证实,自东汉以来,唐、宋、金、元历代帝王都到老子诞生地鹿邑太清宫修建大规模建筑进行祭祀。现存的建筑中较著名的有太清宫和老君台。

道家之源,道教祖庭。老子被尊称为道教教主和三清神之一,五千言《道德经》被推尊为道教的首位经典,受到广大教徒的顶礼膜拜,奉之为神明。老子的祭祀之地太清宫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后改为老子祠,是太清宫的前身,也是道教祭祀之地。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他以老子庙为太庙,大兴土木,起建宫阙殿,“如帝者居”。唐乾封元年(666年),武则天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建“凌霄宫”,专祀李母,是为后宫。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李隆基正式改“凌霄宫”为太清宫至今。太清宫前后两宫相距0.5公里,中间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静河,取老子“清静无为”之意,河上有会仙桥,将前后两宫连为一体 。两宫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盛极一时。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龙井,至今仍存。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厘米的铜柱一根,人称“赶山鞭”,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亲临太清宫谒祭,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御书“先天太后之赞”碑一块,镌立于后宫。宋徽宗赵佶时,曾下诏重修太清宫,大致恢复原来的规模。传说老子修道成仙在城东北隅飞升,人们为纪念老子修建了老君台,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43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前”。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图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部面积略大。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33层,恰合老子飞升33层青天之说。因老子道高德崇,古往今来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亲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太清宫、老君台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与《道德经》。据考证,老子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间。其中李乾在周朝做官,给少年李耳提供了极好的读书机会,他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后随父亲去了东都洛阳,成年后在周室当了一名“守藏史”,相当于今天的图书管理员,又因天子每会群臣议事让他记录,由于官职小没有座位,朝廷让他依柱而记,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柱下史”。老子在做“守藏史”期间,有机会广读各侯国典籍,造诣很深,成了当时很有名气的知识渊博的人,大教育家孔子也曾慕名向老子问礼。

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携带大量典籍逃奔到楚国,老子管理的卷书自然也被带走,他因此弃官退隐,归居故里,随后,他到了鲁国,在那里生活了多年。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陈灭楚,老子遭亡国之痛,弃家骑牛西去至函谷。函谷关令尹喜强留为其著述,遂命笔写出了他对宇宙、社会、人生具有独特唯物见地的《道德经》(也称《老子》)。这部洋洋五千言的哲学巨著,言辞简约,融三才妙道,含阴阳真谛,博大精深,震古灼今。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哲学诗”,老子也被当代学者誉为“中国哲学之父”,他的清静无为的学说,一物两向的转变率的辩证理论,深邃的天人之际的哲理,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之中。进入本世纪以来、哲学史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对道家思想的内涵、特征,以及对现代科学各方面的重大作用所掀起的研究热潮方兴未艾,正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目前,《道德经》已被译成世界语、德、意、日、俄等20多种文字,200多种译本。美国《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又被西方媒体评为封世界有重大影响的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天下李姓,根在鹿邑。老子是李姓子孙的先祖,据《李氏祖脉源流》记载李渊、李世民认老子为先祖。目前,李姓在全国人口中约占汉族人口的7.9%,已达9500万人,加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李姓已超过一亿人。鹿邑作为李姓的发源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立了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近年来撰写了《李姓起源鹿邑》、《老子与李姓》等论文,在全国多次获奖;拍摄了电视剧《李氏春秋》,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播放,并向海外发行;举办了海峡两岸李氏宗亲恳亲会。通过李氏文化的研究,密切了与海内外学术研究团体、专家、学者及经贸界人士的联系、交往与合作。加快了鹿邑引资引技、改革开放的步伐。2003年10月27日,借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之际,鹿邑县在郑州隆重举行了“李氏宗亲恳谈会”。来自世界各地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李氏宗亲代表与会,把酒话桑梓,携手谈合作。诚恳邀请海内外李氏宗亲到鹿邑观光旅游,寻根问祖,投资兴业。

今年,鹿邑紧紧抓住新郑公祭黄帝大典这一难得机遇,组织了参加此次公祭活动的李姓代表到鹿邑寻根谒祖。来自海内外6个国家和地区的李氏寻根访问团200余人来到鹿邑。在鹿邑短短的一天半时间里,乡情浓郁的欢迎晚宴、盛大隆重的祭祖仪式、温馨和谐的寻根恳谈会、轻快悠闲的观光游览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家的感觉真好”成了他们共同的感言。李氏宗亲寻根祭祖联谊活动的举行,既让海内外的李姓同胞看到了鹿邑的现在,也让海内外的李姓同胞感受到了鹿邑美好的发展前景,更使得海内外的李姓同胞关心鹿邑、关注鹿邑、关爱鹿邑的发展。

近年来,鹿邑县作为老子故里积极组织开展了“老子文化”研讨;重修兴建老子遗迹;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等一系列老子文化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组织开展了太清宫遗址调查与考古发掘外,还成功地举办了老子邮票首发式、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首届老子庙会及一系列弘扬老子文化活动。

老子故里仙城鹿邑,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鹿邑有个美籍华人天文物理学家邵正元博士,在天空发现了一颗新星,特命名为“鹿邑星”,鹿邑也将会像“鹿邑星”一样亘古不逝,引人注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故里
道家创始人老子到底是哪里的,河南安徽之争
浅论老子故里之争真相|老子|鹿邑|涡阳县|鹿邑县|太清宫|涡阳
迎国庆 老子故里举办汉服文化节
神了!日军炮轰老君台;连射十三发炮弹竟无一爆炸!
老子生地考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