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自西洋的素描,油画等为什么是“半边黑脸”?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有趣的话:“我所遇见的农民,十之九不赞成西洋画及照相,他们说:人脸哪有两边颜色不同的呢?”

的确,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的农民,只见过中国的钩线年画,那上面的人脸肯定两边颜色一样。也就是说,中国画基本上是不管明暗光线的,主要靠钩边,靠轮廓线来表现。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反问一下:人脸上哪儿有一圈轮廓线呢?

这就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最大区别,西洋画(包括素描、水彩、水粉、油画等)多不画轮廓线,以明暗来表现立体。而中国画则不管明暗,以轮廓线来表现。

东西方艺术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别?在下猜测,首先与东西方人脸的结构有关。

普遍来说,东方人脸较平,眼睛没有很大,鼻子也没有很高,而西洋人脸较立体,高鼻深目,凹凸明显。如果暂时略去人的尊严,远远望去,东方人的脸像是一张画纸,上面画着细细的五官,而西洋人的脸则像是一颗菠萝,上面满是暗的深坑和亮的突起。

十九世纪有一位入侵中国北方的俄国军官这样回忆他们初次见到东方人的印象,他说:他们每个人全都长得完全一样,我真担心他们之间如何相互识别。

显然,这里面包含着种族歧视,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在西洋人眼中最直接最简略的东方人印象。其实我们看洋人也是一样,小时候看外国电影,觉得所有的人全是一样的高鼻深目,全像是一个模子翻出来的,真担心他们之间如何相互识别。

第一印象决定了两种艺术的走向。的确,只靠几根轮廓线很难把西洋人脸上的高低不平画出来,非得画出明暗不可。反过来,面对东方脸型,最好的方式是钩线。

很多中国油画家喜欢画维族老乡,照画家们的说法叫做“有画头”,尤其地处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最为画家青睐,因为他们是中国最纯正的古老白种人。

其实人类在原始时代的绘画全是钩轮廓线,并没有表现明暗的技法。比如原始人在山洞里画一头牛,无论东方西方全是线描,并无明暗。比如西班牙北部一万多年前的“阿尔太米拉洞窟壁画”,画了不少野牛、野马、野鹿,画法就是先在洞壁上刻出简单而准确的轮廓,然后再平涂色彩。

为什么?这就与人类原始的生物机能有关了,而这正是本文主旨所在。

无论人还是动物,眼睛看东西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然后视觉细胞将各光点的信息传入大脑,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就“看到”东西了。

但眼睛并非对每一个光点都同样地平均处理,否则大脑计算分析起来太浪费时间。眼睛只对轮廓线格外敏感,只要分析出眼前的轮廓线,立刻就能知道眼前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是敌害?还是食物?或是无关紧要的废物?

而轮廓线上的光点显然要少得多,处理速度快。所以生物进化的结果使我们对轮廓线最敏感。于是,原始人类在山洞里画牛,很自然地,只画出寥寥几笔轮廓,一头牛就呈现在眼前了。

中国画一直继承了这种轮廓钩线的传统,以致把这种技法发展到了极致,发明出种种皴法、勾勒,每笔线条中都能透出衣纹骨肉、山石草木的神韵。

然而中国画也并非千篇一律都以线描为主,比如南北朝张僧繇,元代王冕等就使用一种“没骨画法”,即不画轮廓线,靠明暗色彩来表现,有点像西洋画,但这只是个别现象。

西方为什么后来发展出了以表现明暗为主的画法呢?我想,一是古希腊的爱琴海文化,人体雕塑盛行,明暗层次丰富的雕塑对绘画技法会有影响。其二,恐怕与西方文化追求客观科学有关。当人类智商逐渐提高之后,就能看出,眼前的真实物体其实并没有一根根的轮廓线,有的只是明暗、体积、色彩。以表现客观真实为目的的西方画家们就逐渐抛弃了早期的轮廓线,以明暗为主要表现手段了。

到文艺复兴时代,画家们注重研究解剖、透视,使绘画更趋科学理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西绘画艺术美术的比较
发现了一种眼睛错觉——侧抑制效应
怎么样来欣赏一幅油画
80年代周沧米深刻指出中国画教学的几个问题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素描不是洪水猛兽,它能成为中国画的养分
中央美院全部教授,老师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