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牲畜数量 30 年翻 3 倍,但畜牧业的繁荣也带来诸多环境问题 | 好奇心小数据

过去 30 年,中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饲养的牲畜数量几乎翻了三倍,丰富了中国餐桌和营养需求。

根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马林团队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从 1980 年到 2010 年,中国牲畜规模从 1.42 亿牲畜单位增长到 4.41 亿牲畜单位。

牲畜单位( livestock units,LU)是统计体型大小不同牲畜数量的一种单位,单个 LU 约等于 1 头牛或者 5 头肉猪或者 200 只肉鸡。

另外,国家统计局年鉴也显示 2016 年中国总共有 6.85 亿头肉猪出栏,而 1980 年这个数字只有 1.99 亿头。但与此同时,牲畜跟传统种植业抢土地资源,加大了环境资源消耗,也带来很多国内外的环境影响。

现代化饲养、政府补贴和居民收入增加,都推动中国畜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人均口粮从 1986 年的 207.1 kg 减少到 2010 年的 148 kg,降幅高达 28.5%,但与此同时,人均肉蛋奶等蛋白质类食物的消耗量却一路攀升。

《全球粮食政策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约为 59 kg,而 1980 年,人均肉类消费量才 12.7 kg。36 年来这个消费量增长了 460%。而牛奶、鸡蛋和猪肉等消费量则分别增长了 10、6.9、13 倍。

消费增长的前提是收入增加。1980 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 477 元,2017 年时这一数字达到 36396 元。人均消费支出也开始大幅提高,2017 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4445 元。

收入的快速提升让家庭对于肉类,尤其是营养价值更高的蛋白质需求旺盛。1980 到 2010年期间,中国动物蛋白总生产量从 300 万吨增加到 1800 万吨。随着人口数量、人均 GDP、城镇化的增长,围绕着肉、蛋、奶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当地居民在收入增长后明显比高收入国家要更看重高蛋白的肉类。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显示,巴西禽肉人均消费量从 1998 年到 2007 年增长了 23.6%,年平均递增 2.4%。可以对比的是德国,同样时间段内,人均肉类消费增速只有 0.04%。

这些也反过来刺激了畜牧业发展。让养殖牲畜的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饲养转变。以前,牛、羊、猪等牲畜需要提供耕田的畜力、消化家庭剩饭剩菜、粪便可以为农田提供肥料等多种功能。大量的牲畜养在农家后院,牛栏猪舍中,论文统计 1980 年养殖场饲养牲畜只占总量的 2.5%。而到了 2010 年,56% 的牲畜都是来源于专业饲养家禽牲畜的养殖场。

同时,机器取代了畜力,化肥取代了粪便,对于牛、羊的需求开始降低,这导致了猪、下蛋鸡和肉鸡的占比从 30 年前的 62% 也上升到了 74%,4.41 亿牲畜单位中有 3.25 亿都是这类牲畜,对应的正是肉、蛋、奶的需求。

政策支持和补贴也是牲畜总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随着 1980 年后中国开放了畜禽生产经营自主权、定价权并给予相关补贴,农民开始有动力大量进行畜禽养殖。1988 年农业部提出建设的“菜篮子工程”也促进了城市周围的工业化牲畜养殖以及肉类的加工和运输。等到 1992 年粮票制度取消,居民的肉类消费需求得到彻底释放。

具体到补贴方面,马林在论文中提到, 2007 年以后中国畜牧业每年的直接补贴超过 100 亿元以上。按最新发布的《2017 年畜牧业补贴政策相关细则》中的标准,一个养殖场生猪养殖规模达到 3000 头以上的,可以直接补贴 80 万。养殖奶牛 1000 头以上规模,补贴 170 万。

牲畜多了以后,它们的吃喝拉撒带来很多环境问题

从 1978 年到 2008 年,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15.2% 增长到 35.5%。但在许多方面,大规模产业化畜牧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也成了政府环保部门和社会环保机构的关注重点。

据中国农业部 2010 年发布的《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排放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污染排放源之一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物排放不仅直接破坏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而且通过污染土壤、地表和地下 水等渠道对整个生态环境、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一些畜牧经营者和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 以破坏环境做为经济发展的代价,只注重饲养的规模和收益,忽视了在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没有提前预防发现问题也没能及时的去治理, 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比如,2016 年,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一生猪养殖场未配套建设防污设施,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附近水塘,最终被罚款 100 万元。

这些污染来自于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尿液以及粪便。

上百亿牲畜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总量从 1980 年的 233 Tg 增加到了 2010 年的 520 Tg(Tg 百万吨,通常用于描述气体的重量),这让专业牲畜饲养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量的比例从 1980 年的 1.5% 上升到 37%。

除了二氧化碳,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在堆放后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氨气,大气中氨气浓度增加导致空气中 N 含量超过极限浓度, 还会引发酸雨的形成。同时氨气也被认为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 年来源于畜牧业的氨气挥发量为 760 万吨,占中国氨气排放总量的 62%。

大量粪便没有处理也导致了周边水源的污染,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程旭的说法,全国有 2 万多个大中型畜牧场,但只有 3% 配备了废物粪便处理设施。没有经过处理的粪便含有大量养分,投放入水中会导致水体内营养过剩,刺激藻类生长,消耗水体氧气,从而使得其他水生动植物无氧死亡。

《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里提到,据调研,在出栏数大于 50 头猪的畜禽养殖场中大约有 20%~30% 的养殖场废水是直接排向地表水体的。

另外,2007 年的数据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 COD) 达到 1268 万吨,占全国所有污染物 COD 排放量的 41.9%。

地球另一边的巴西热带雨林也受到冲击

牲畜呼吸和排便对应的是巨大的饲料需求,这甚至影响到了地球另一边的亚马逊雨林以及大熊猫的栖息地。

中国目前的饲料主要以玉米和豆粕构成,玉米提供糖类,豆粕的原料大豆提供蛋白质。从 1980 年到 2010 年之间,玉米的消耗量从 1500 万顿增加到 1.07 亿顿,翻了快 10 倍,而大豆则从 400 万吨的需求增长到 4100 万吨。 

但 2017 年中国国内大豆产量约为 1430 万吨,国内的大豆和玉米产量远远不够牲畜饲料的需求。解决方法是从国外进口,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数字,2015 年,中国饲料产品进口总额为 140.22 亿美元,比 2009 年的 34.56 亿美元增加了 3 倍,年均增速 26.29%。其中大豆 80% 左右依靠进口、鱼饲料进口量也占总量的 60-70%。

目前,中国大豆、玉米进口国主要是巴西和美国。2017 年,巴西对中国大豆出口份额提高到 53.3%,买走了 5093 万吨大豆。繁荣的大豆市场促使巴西人在境内砍伐亚马逊森林进行大豆种植。

BBC 调查报告称,巴西大豆的种植面积从 1985 年的 120 万公顷上升到现在超过 600 万公顷,多出来的面积一部分来源于被砍伐的亚马逊雨林。估算显示,这几年雨林消失的覆盖面积相当于整个法国和德国加起来的面积。

当然不只是巴西,中国大熊猫也因为牲畜增多导致栖息地减少。杜克大学的研究显示王朗国家保护区内,牲畜数量在 15 年内以 9 倍的速度增长,这让大熊猫的栖息地缩减超过三分之一。

中国科学院马林研究组撰写的论文认为宽松的环保政策是造成这些后果的部分原因。畜牧业快速发展期间中国畜牧业环保法规基本处于“裸奔”状态,直到 2013 年才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畜牧业污染防治条例。


制图/冯秀霞、王恺曼

题图来源:Pixaba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荣昌:养猪大县的幸福和烦恼
禽畜粪便不能乱堆放,更不能直接还田
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现状与思考(二)
晋城市畜牧业补贴项目开始申报
畜牧业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体系
关于规模饲养畜禽 要重视环境保护的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