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少阳胆经走向、症候及主治
足少阳胆经走向、症候及主治
资料来源:华夏中医药网    作者: 华夏中医药网     时间: 2009-06-22

循行

    胆经起于眼外角,其经脉主要分为两条路线。其中一条支脉在体外行走,并前后交错地循行于头部两侧,绕过耳后方,行至肩部上方,再沿着胸腹的侧部,一直循行至盆骨旁。另一支脉则进入面颊内,并在体内向下行,通过颈项及胸部,直达于胆,与胆联系。然后经脉继续向下走,出于小腹,与其他支脉联系。盆骨支脉则继续向下走,循着大腿及小腿侧部,再沿着脚面,直达足四趾尖,另一小支脉则离开本经,行至足大趾与肝经连系。

 

    经脉走向:1.起于目锐;2.上抵头角;3. 下耳后;4.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5.入缺盆;6.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7.出走耳前

8.至目锐后;9.其支者,别目锐;10.下大迎;11.合于手少阳抵手崸;12.下加颊车;13.下颈合缺盆;14.以下胸中贯膈;15.络肝;16.属胆;17.循胁里;18.出气街;19.绕毛际;20.横入髀厌中;21.其直者,从缺盆;22.下腋;23.循胸

24.过季胁;25.下合髀厌中;26.以下循髀阳;27.出膝外廉;28.下外辅骨之前

29.直下抵绝骨之端;30.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31.从小指次指之间;

32.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主治

    中医理论中肝与胆的关系非常密切,故胆经的失调可引致口苦、晕眩、头痛、外角痛,此外,循经部位的疼痛如腋下、胸胁、臀部、下肢外侧部疼痛等。

    本经穴位主治颞位、眼、耳、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症状。

    虚症:头昏、眼睛发黄、视力下降、皮肤灰暗、无光泽、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

实症: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力重是右上腹疼痛等。

养生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利胆饮食:花生、芝麻、核桃仁、葡萄、香蕉、西红柿、莲藕、韭菜、木耳、鸡肉、牛肉、海带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经络学必会(要背熟 啊)
经络拍打与养生保健新编(附图)
学悟经络(32)|| 中正之官.子时~足少阳胆经的路线与病候
足少阳胆经,主治目赤、目痛,耳鸣、耳聋,惊悸、癫狂等疾病
十二经脉动画 11、足少阳胆经
经络动画讲解图 11、足少阳胆经循行走向、病候及功能主治 (请打开喇叭听语音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