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27-白米仓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十七)

027-白米仓胡同~

(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十七)

  从张自忠路往北路西第二条胡同就是白米仓胡同了。白米仓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四北大街,西止北剪子巷,北有三条支巷通细管胡同,全长412米。白米仓胡同明代属教忠坊,称济阳卫仓,为明代八大仓之一。清代属镶黄旗,称白米仓胡同,民国后称白米仓。1949年后称白米仓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东部的梯子胡同并入。

  自元代开始,东直门内建造了许多粮仓,许多仓名进入了北京街巷名称行列,一直保留至今,如:海运仓、禄米仓、白米仓、新太仓等。明朝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此巷为济阳卫仓,因济阳卫仓在此巷北部。清乾隆京师全图以今箭杆胡同为界,以东称梯子胡同,以西称白米仓胡同,1965年两巷合并。

  著名办报人张友鸾先生曾在白米仓7号居住。张友鸾 (1904─1990),字悠然,笔名悠悠、牛布衣、草厂、傅逵,安徽安庆人。中国知名报人,先后担任《国民晚报》社长、南京《民生报》、上海《立报》和《新民报》总编辑,创办《南京早报》、《南京人报》等。

  张友鸾办报坚持"有趣","九一八"事变后,群众要求政府抗日,他拟标题为"国府门前钟声鸣,声声请出兵"。政府为士兵募集冬衣,他题为"西风紧,战袍单,征人身上寒"。而报道贫富差距,他又取标题叫"难民不能求一饱,银耳参茸大畅销"。1990年逝世于南京。

  张友鸾先生1922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在校期间曾为邵飘萍所办《京报》主编《文学周刊》。毕业后,于1925年受聘于《世界日报》,为总编辑。1926~1933年先后担任《国民晚报》社长、南京《民生报》和《新民报》总编辑。1934年自办《南京早报》,次年任上海《立报》总编辑。1936年,与张恨水合办《南京人报》,任副社长兼总编辑。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重庆《新民报》主笔,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南京,重新开办《南京人报》,不遗余力地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南京解放后,继任《南京人报》总经理。他不仅编出高质量的报纸,而且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与张恨水、张慧剑、赵超构并称为"三张一赵",名重报界、文坛。

  1953年张友鸾奉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整理及编著工作。80年代中后期回南京定居,直至1990年逝世。著有小说《白门秋柳记》、《秦淮粉墨图》等,编注有《史记选》、《不怕鬼的故事》等,与人合译有朝鲜名著《春香传》。

  同时代人把他称为"最有风趣的报人"。时人评价,张友鸾"熟知民国史事及掌故轶闻,夜间编务之暇,一烟在手,濡笔为文","情韵连绵","妙语如珠"。他记事怀人,文章虽小,却"令人忍俊不禁,于笑声中每有所得"。他主持过的报纸,先后有4 家被查封,他自己也曾经遭到地方当局驱逐,稿件被扣,报纸"开天窗"也是家常便饭,他却一概"倜傥不拘"。从照片里看,他"银髯飘飘,有世外之至",虽然历尽坎坷,却"总带着睿智而宽容的微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骂”老板找工作,“骂”工作引读者——如何读懂张友鸾的神通?
胡同游004
读《聊斋志异选》与张友鹤先生的故事
清 张季鸾手札书法欣赏
6个Tips24个字 让你的胡同游更出彩
老阿带您胡同游之魏家胡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