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昙花一现“姐妹城”——史上锡邑“黄斗城”辨析

纪录园·第182期

雪绒花 来自西园文荟 03:30

      (全文3800字,阅读需10分钟)

               (今“黄斗城”故址)

无锡历代地方志,均有古迹“斗城”、“黄城”记载:“范蠡城”在县西十里开原乡,在历山之西,后谓之“斗城”,越伐吴范蠡所筑,元时城址犹在。“黄城”在县西十二里开原乡,春申君黄歇自以为都邑而建。“黄城”与“斗城”相近,俗呼为“黄斗城”。      沧海桑田,这距今已二千多年,早已灰飞烟灭的“斗城”、“黄城”或合称“黄斗城”,遗址在哪?建于何时?萦绕着“斗城”、“黄城”或“黄斗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两年来尝试进行挖掘梳理,涉足踏勘访问。现将拾遗所得供商榷。 

                一,“黄斗城”故址       

“斗城”、“黄城”或合称“黄斗城”,历代古县志都有此地名记载。自现存锡邑第一本县志“元至正《无锡志》”,直至最后一本“清光绪《无锡县志》”,乡都地理卷均记开原(元)乡二十二、二十三都,有:下虞桥(现夏禹桥),渨湖,钱桥,龙山,乌泾桥(现蒋巷处),石步(埠),崋峲(现东山村),斗城,丁村等地。按地理分布表示“斗城”在钱桥与崋峲之间,但从无见地理位置图表。       

               (开原乡乡都地理)

现斗城(或黄城)地名已失,钱桥当地坊间倒是口口相传,古“黄斗城”在现“陈漕湾”一带。暂且循着这一说法探求:                                                       

“陈漕湾”即惠山(龙山)西部第一个山湾。惠山西部由北至南,依次有陈漕湾、小菱湾、苏庆湾、崋峲湾等。“陈漕湾”位于惠山龙尾西延末端余脉“下埠墩”下的山湾(“下埠墩”,明圆显、邵宝《惠山记》称“五步墩”),即现东起市殡仪馆、西至市精神卫生中心、陈漕村区域,位于古城区西5.5—6.5公里。如“斗城”在东,“黄城”在西,这与古记载“斗城”、“黄城”为县西十里、十二里相符(古时一里为今530米)。      

                       (陈漕湾)    

“陈漕湾”,古时见诸文字记录都称“城漕湾”。“城”,或有指古斗城、黄城或合称“黄斗城”之意;“漕”,即指龙山西尾山涧西流之“漕”。“城漕湾”,后因年代久远“黄斗城”城池毁圮,又该地村庄陈氏大族兴盛,遂地名演变为“陈漕湾”,这确有实凭。民国时期该地就有远近闻名的图董大地主陈宏根,田广地多,雇有数十名长工,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叶建有座北朝南的豪宅,并筑有“荷花池”亭台私家花园。解放后宅第没收分给农民,花园划归后来的原“市精神病院”。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笔者父亲在陈漕湾处县塑料厂任领导,于厂旁陈漕湾村租住的民居即为原陈家的深宅。记得那时透过西窗即可见原陈宅的“荷花池”亭台花园,还不时见有一二手舞足蹈的“女痴”。还有一说传此湾更古时称“人巢湾”,古时有先民而居。古时先民依山傍水择高而居确有可能,就如惠山东麓的锡山“施墩”等。如确有过此称,“人巢湾”、“城漕湾”、“陈漕湾”,同地同音,倒不失为一轶闻。       

                       (陈漕村)

若仅以距离与传说相符即定论,未免草率。2019年下半年得友人提示,说市碑刻馆现存的一块宋碑,记有“斗城”、“黄城”。这日来到市碑刻陈列馆,修葺一新的馆内保存有宋淳祐三年(1243)“无锡县学淳祐癸卯续增养士田记”碑,上面记有没收贪吏尤梓田产地块。其中开元(原)乡七块,均记在“斗城”、“黄城”地域。第一块记在斗城,第二至第六块记在斗城村,第七块记在黄城村。       

                        (宋碑)

一开始对这田亩鱼鳞图记不得要领,唯一明确的是坐实了邑志所载的“斗城”、“黄城”在开原乡。开原乡北至渨湖(今南西漳一带),南至石步(石埠),落在哪一块呢?对此碑鱼鳞图记苦思冥想琢磨了一个多月,一日手机翻出图片,倏地灵感一现。其中第六段“斗城村”田块,鱼鳞图记为东涧,西李,南赵,北路。“涧”,山间流水之沟谓“涧”,“斗城村”田块东有涧,说明东面临山;北为路,就是在龙尾陵道(后为官路)之南;这样“下埠墩”西“斗城”故址浮现,对照现地形即在今市殡仪馆处地域。思绪一开,乘着余兴,琢磨第七段“黄城村”田块,鱼鳞图记为东、北路,南章,西李。说明“黄城村”的位置:东为路,即南北穿越崋峲湾的古吴道(《越绝书》:吴古故陆道,出胥门,……,奏太湖,……,过历山阳、龙尾西大决,通安湖)。北亦为路,即是龙尾陵道(官路);按地形就表明“黄城”与“斗城”位于一线,“黄城”在“斗城”西,即今市精神卫生中心与陈漕村处。所有这些都与古籍的记载相吻合。       

至此,推断出初步结论,古“黄斗城”故址,确在今惠山(龙山)西北尾“陈漕湾”处。“范蠡城”即“斗城”故址,约在今市殡仪馆区域;“黄城”故址,约在今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仁康复医院、钱桥陈漕村的区域。“斗城”在东,“黄城”在西,两城相近,故合称“黄斗城”,后简记“斗城”。(详参见示意简图)       

             (古“黄斗城”示意简图)

二,“斗城”有记    

“斗城”,邑志记为越伐吴范蠡筑。梳理史载春秋末期越伐吴之战,自公元前494年始,持续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19年,共有四次。        

第一次在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准备伐越,即先发制人抢先伐吴。吴王夫差闻讯,征发全部水陆军迎战,双方在夫椒(太湖马迹山东面一岛屿)展开激战,越军大败。吴乘胜直捣越都会稽,攻破会稽城。勾践去吴国为奴,三年后释放回国。此即为“夫椒之战”。       

第二次在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兵与晋在黄池争盟。越趁机发兵讨伐吴国。兵分二路:一路以范蠡、舌庸统帅,循海而逆入淮河。另一路由勾践统帅,逆吴江而上攻击吴都。越军大败吴师,攻入吴都。后夫差带吴大军回,越兵退回。       

第三次在公元前478年,吴国大灾,勾践率越军大举攻吴,吴王夫差则率军在笠泽江(松江)抵御,吴军三战三败,退保吴都,吴国大片土地落入越手。此即为“笠泽之战”。       

第四次在公元前475年,勾践倾全国之力,发动灭吴战争。越军围吴国三年,吴军不战自溃。公元前473年,范蠡率军攻下姑苏之宫,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按这四次越伐吴战事,史上并无范蠡领军驻锡的记载。分析这四次战况,唯有第四次越灭吴之战,越军东西两钳铁流合围吴都(姑苏),公元前475年,范蠡有可能领命率军于无锡西线围吴都攻吴军,遂屯大军于无锡龙山西,布阵扎寨,领军中帐构筑大营谓“斗城”。范蠡精通兵法,所筑大营城池背倚龙山,力扼龙山、舜山东西二山之要冲咽喉,占尽南北吴古故陆道之通衢地利。历时三年,操练精兵,屯积粮草,发前锋东进击吴,一时间,旌旗猎猎,杀声震天,顷刻间墙橹灰飞烟灭,终成就一代大业。            

三, “黄城”析疑        

“黄城”,春申君黄歇所筑。涉猎史海,诸侯国你吞我夺,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06年楚又灭越。因黄歇止秦攻楚、归楚太子有功,公元前262年太子(楚考烈王)登基,黄歇领相,赐淮北十二县,以其地介于蕲春、申、息之间,故曰春申君。十五年后(公元前248年),由于淮北封地与齐国相临经常发生战事,黄歇向楚王进言把淮北划为郡治理,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考烈王答应了其请求。春申君就在故吴墟修建城堡,作为自己的都邑。        

                  (楚灭越后地图)

后世史家大都认为故吴墟指梅里、阖闾城,黄歇所建都城在无锡,最早如南朝范晔《后汉书》所记。但也有号称史记旧注三大家的唐开元间张守节《史记正义》,认为故吴墟为姑苏,言下之意黄歇都邑在苏州。其实,依据史料,春申君黄歇受封“君”领江东十年,于昔吴地建造宫城又何止一地,锡地有黄城,姑苏有其子“假君”的黄宫,甚至在乌程(今湖州)还建有菰城等,且所建城池宫殿均极尽奢华,以至一百多年后的太史公司马迁撰《史记》时,去楚地观春申君故城,慨叹“宫室盛矣哉”。       

太史公没记适楚是去的锡还是苏或是别地,苏州“黄宫”因后为汉太守府,留下宫室高五丈二尺、东西南北周一里二百四十一步的记载,无锡“黄城”因后即废未见具体描述。但按照正史所载春申君在吴地活动,以及在锡苏两地的影响力,似应都邑在锡为政治经济中心。       

如锡地津津乐道的“无锡湖,春申君治以为陂,立无锡塘”,并以此认为黄歇首题“无锡”之名,其实东汉袁康《越绝书》称春申君在无锡湖立无锡塘,也可意为在无锡的湖立(筑)了塘;       

又如史上明确记载的“春申君初封吴所造的无锡西龙尾陵道”,实则就是所筑的从黄城到惠山龙尾一段,为到惠山(历山)峰顶祭祀而用的道路。也就是如今常误释的所谓“无锡历山,春申君时盛祠以牛”。春祭曰“祠”,“以牛(羊、豕)为天子祭祀社稷“太牢礼”,春申君令尹相国,越诸侯王、天子,春季用牛“太牢礼”于历山顶上祭天,而非在历山建祠祭祀祖先,历山东西春申君祠必然为后人所建。“盛祠以牛”,实是贬黄之语。

也正因由于黄歇的僭越之举,时人谓“只知有相,不知有王”;又因其以及自立其子为“假君”于封邑吴地穷奢极欲多处大建行宫都城,而因此遭史家及后人诟病,正如清牛运震所说“春申君独有止秦攻楚、归楚太子一事,于楚有社稷功,他不足称也”。史上遂有春申君因献妾李园女弟于王遭忌而刺身亡一史外,还有其与子“假君”因吴地极奢而一并遭诛一说,尽管其在锡等地穷尽民力筑塘治水,客观上有利于吴地发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古人固然不必苛求,但也更没必要对其顶礼膜拜拔高神化。这不属本文探讨范围,题外话,不再赘言。       

四,本文结语:       

史上所载锡邑“斗城”、“黄城”合称“黄斗城”,故址位于今“陈漕湾”。“范蠡城”即“斗城”故址在东,近惠山龙尾;“黄城”故址在“斗城”西;两城相近,古合称“黄斗城”。 “范蠡城”即 “斗城”建于公元前475年,“黄城”建于公元前248年。“斗城”本为争霸兵事而建,“黄城”则为封地设都、奢侈享乐而用,无关社会发展、百姓福祉的功绩。然而遥想二千二百多年前,早于无锡古城,鼎立于秀幽惠山西麓的姐妹二城,前有金戈铁马,后有日笙夜歌,再而销声匿迹,这锡地少有的珍贵历史文化遗迹,当应好好的挖掘铭刻,而不致湮灭于滔滔历史长河之中!       

一家之言,欢迎争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无锡的锡惠公园和蠡园,哪个更值得去呢?
苏州治水3春申君的治水
路喆:一个浸透墨香的城市
油来油往(279)
即将消失的老街巷——夹城里
上海及周边八日游之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