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其人其事(四)
西晋朝廷内乱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为第二阶段。

ᐃ八王之乱

这个阶段动乱规模比第一阶段更大,参与的宗室王更多,战争更加惨烈。此时的陆机出补为著作郎。

贾南风掌权八年,社会比较平静。陆机也在著作郎等官阶上度过了八年的平安时光。

但贾南风因为没有儿子,为了将来能当太后,又开始闹事。当时的太子司马遹乃才人谢玖所生,且谢玖与贾南风一向不和。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欲除太子。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晋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没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太子笔迹补完,呈送给惠帝。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勃然大怒,要处死太子。贾皇后要惠帝马上执行,但因张华劝阻,一直争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的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陆机当时是太子洗马。司马伦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害怕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贤人,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孙秀更指他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是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不久,太子司马遹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造诏书罪名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张华遇难后,陆机为他作了诔文,又创作了《咏德赋》来悼念他。当时陆机、陆云兄弟初到洛阳,拜访名士张华,张华说:“伐吴之役,获得了两个俊士。”并把他俩推荐给诸公,使得二陆在京城洛阳名声大振。现恩师被杀,在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陆机不顾自身安危,公开作文来悼念恩师,其有情有义、品德高尚的情操令人钦佩。

元康四年(294年),吴王司晏出京镇守淮南,任命陆机为吴国郎中令。元康六年(296年),陆机随吴王游历梁、陈之地,这年冬天,陆机转任尚书中兵郎。元康七年(297年),转为殿中郎。元康八年(298年),陆机出任著作郎。太康元年(300年),陆机被请为相国司马伦参军,因军功,赐爵关中侯。不久,任命陆机为中书郎。

贾皇后覆灭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

司马伦辅政后贪心不足,竟要篡位称帝。司马伦坐皇位不到四个月,成都王司马颖、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三王就联合起兵讨伐。

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缺乏治国能力,党羽之间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因此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随即引起了三王起义。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在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与孙秀起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至此,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此时的陆机任朝廷中书郎,担任处理一切文书及起草皇帝诏书之职。

诛杀了司马伦以后,齐王司马冏认为陆机任中书之职,怀疑加司马伦九锡以及惠帝禅诏之文陆机有参与,于是收捕陆机等9人交付廷尉治罪。仰赖吴王司马晏、成都王司马颖一齐救援疏理,陆机得于免去了死刑,被流放边地,遇到大赦才没去。随着西晋朝廷的内乱愈演愈烈,顾荣等北上人士纷纷重返江南避祸,他们亦劝陆机一起过江。可陆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认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自己身负重任,有责任更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就坚持留下。尽管他在司马伦事件中险遭杀身之祸,但他也由此认定“推功不居,劳谦下士”且对其有救命之恩的成都王司马颖是能复兴晋室、平定祸乱的天选之人。于是他受邀出任司马颖大将军府参谋军事,并受举荐为平原(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一带)内史,后世由此称其为“陆平原”。山东德州平原县也是陆机先祖的故乡,齐宣王少子通为陆氏一世祖。据陆氏宗谱记载:“通,字季达,齐宣王少子,母无盐夫人。受封于齐之平原陆乡,因姓。”春秋时,官员常因封地而得姓,陆氏一世祖陆通的陆姓由山东德州平原陆乡而来。到陆氏五世祖陆贾(字思齐)为西汉大夫,因汉高祖让他出使南越说降南越王尉佗以功封大中大夫。陆贾子陆烈,字伯元,任西汉吴县令,从此陆烈在姑苏(今苏州)开枝散叶,子孙在江南繁衍生息,至陆机已是陆氏第二十四世。此时陆机被封为先祖故地平原侯,冥冥之中绝非偶然。永康二年(301年)四月,司马冏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改元永宁。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就当时情形而言,陆机受邀加入司马颖阵营的站队抉择,确实是一次相对正确的政治选择。当时司马颖风头正劲,声誉如日中天,大有收拾残局、重振河山之势。司马颖有意整合各方势力勠力同心,共襄大业。江南士人、精英政治背景较为干净,和北方大族在婚姻和仕途上都没有太多的瓜葛牵连,使用起来相对较为顺手,是司马颖的重点招揽对象。经由陆机推荐,司马颖连续将陆机弟弟陆云、陆耽,江南士人孙惠、孙拯等招入幕府。这样,在司马颖身边,形成了一个以陆机为首的江南集团,这是陆机北上之后在政治、仕途上的重大突破。

司马颖虽封为成都王,却长期镇守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一带),其政治基本盘是河北集团。当年和陆机同为“金谷二十四友”的王粹、牵秀,宦官孟玖,和陆机有过节的名士卢志都属于这一集团。这些人都在司马颖帐下官居要职:卢志为左长史,王粹任北中郎将,牵秀拜冠军将军,孟玖更是司马颖贴身心腹。河北集团以卢志为智囊,孟玖为核心,曾辅佐司马颖南征北战,坐稳河北地盘。但保守性较强,只想割据河北一隅,不愿意参与全国博奕。在这种态势下,志在夺取全国政权的司马颖,将实现梦想的希望寄托在了陆机的江南集团身上。

永康二年(301年)四月,齐王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改元永宁。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但司马冏没有好好利用其复兴皇位之功的巨大名声,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藩王有了讨伐的借口。

当时翊军事校尉李含携私到长安,矫称受密诏劝河间王司马颙除掉当朝的司马冏。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司马顒经一番利害考虑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领董艾攻袭司马乂。司马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奔袭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于是,司马冏的两千名党羽被夷灭了三族。司马乂独揽大权。

河间王司马颙见朝政被司马乂独揽,心怀不满,于是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却都没有成功。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的二十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

这次司马颖出动二十万大军进攻洛阳,任命陆机为前将军、前锋大都督,统帅王粹、牵秀等人所部。司马颖的这一任命似乎表明对陆机的信任和重用,但也把陆机架在了火炉上。毕竟司马颖阵营以河北集团为主,如今却让江南集团的代表陆机统帅诸军,自然引人测目,北人定然多有不满。

陆机对自己所处的危局心知肚明,军队不是自己带出来的,自感不能服众,就有意辞让都督,但司马颖不许。江南人士孙惠劝陆机不妨把都督让与王粹,陆机怕司马颖猜忌自己首鼠两端,不肯卖力,遂决意赴洛阳一战。

临行前,司马颖许诺陆机:若事情成功,就任用他辅理朝政并晋爵为郡公。陆机拿齐桓公信任管仲终成大业,燕惠王疑心乐毅功败垂成的例子。暗示司马颖不要听信小人之言,保持对自己的信任。可卢志拿这句话做起了文章,他“心害机宠”,嫉妒陆机,更不愿看到陆机拿下洛阳后,江南集团与河北集团平分秋色甚至主导朝局,就向司马颖进谗言,说陆机自诩管仲、乐毅等辅国能臣,将司马颖比作燕王之类的昏君庸主。司马颖“默然”不语,心中已有不快之意。

陆机闻听此事,知道已被小人离间,内心忧愤。进军路上,他听闻军中号角连营,对他的司马叫孙掾的说:“我今闻此,不如华亭鹤鸣也。”此时陆机已萌生退意,可惜已经无法回头,亦无路可退。

开始陆机治军时,军旗折断,他内心很是厌恶。军队列阵出发,从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至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为洛阳外围戎守要地),鼓声传数百里。自从汉魏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盛大的出兵场面。长沙王司马乂挟持晋惠帝与陆机在鹿苑(今山西大同市北大沙沟南侧)交战。

大战在即,司马颖身边宦官、宠臣孟玖之弟孟超公然跳出来挑战陆机的大都督指挥权。孟超“领万人为小督”,还未交战,就放纵手下大肆掳掠战区百姓。陆机逮捕了为首的几个军士。谁料孟超竟然带数百骑兵硬闯都督营帐,公然把人犯抢走,回头还公然谩骂陆机:“貉奴(北人对南人的蔑称)能作都督吗?”司马孙拯劝陆机剁了孟超的脑袋,斩将祭旗立威。陆机不同意。孟超却在军中四处散布谣言,诬陷陆机要谋反,还写信给孟玖,言“机持两端,故军不速决。”

洛阳一战,孟超为争功轻敌冒进而死,导致全军大败而归。但陆机很快稳住阵脚,逆转战局,包围宫城,胜利曙光在望。谁料孟玖把弟弟孟超的死算在陆机头上,怀疑是陆机杀了他。就联合牵秀等几个将领诬陷陆机“有二心于长沙”(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颖大怒,下令牵秀带队收捕陆机。关键时刻,参军王彰点明事情真相,“但机吴人,殿下用之太过,北土旧将皆疾之耳”,认为这是一场北人尤其是以卢志、孟玖为代表的河北集团对南人的政治清洗。司马颖应该明白其中曲折隐情,但仍执意“不从”。司马颖明白,这是北人在逼他做政治表态,是要北人还是要南人。毕竟司马颖的基本盘是北人和河北集团。据史料记载,司马颖本是一介莽夫,连汉字都没认全,但却常常装出很有学问的样子,附庸风雅。他招揽江南才俊到帐下,未必是爱才惜才。所以在政治利害面前,他不是仔细谋虑,周转斡旋,而是随意地舍去陆机与江南集团,在大战的关键时刻临阵斩将而不考虑战争的胜负,实为败军之蠢材。后世唐太宗李世民评价其为:“年幼庸主”。

当晚,陆机梦见黑车帷缠住车子,手用力撕扯不开。天亮后牵秀的部队就到了。陆机明白了一切,他脱下戎装,换上白色丧服、白帽,与牵秀相见,神态自若,对牵秀说:“自从吴囯覆灭,我兄弟宗族蒙受大晋重恩,入朝陪侍帷幄,剖符带兵。成都王把重任交给我,我推辞却没有获准。今日被杀,难道不是命吗!”便给司马颖写了一封信,言辞非常凄恻。遂从容赴死。临刑时,陆机感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这就是这个流传1700多年的典故的真实由来。于是,陆机在军中遇害,时年43岁。他的两个儿子陆蔚、陆夏也一同被害,其弟陆云、陆耽随后也遇害。陆机冤死,军中将士深感痛惜,无不为之流泪。当天大雾弥天,大风折树,平地积雪一尺厚,天下人尽说是陆机之冤,感天动地。陆机一族5口冤死后,好友纪瞻赡养接济陆家家眷,无微不至。

ᐃ华亭鹤唳

据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陆机临终之时还曾有言:“穷通,时也;遭遇,命也。古人贵立言,以为不朽。吾所作子书未成,以此为恨耳。”陆机怀抱文章大才,兼有华亭山水,鹤唳声声,足于归隐临泉,寄情山水,立言不朽,从容一生。可惜华亭空谷人不归,鹤唳清声难再闻。人生无法重来的陆机,带着立言作书的理想,华亭鹤唳的念想,魂飞他乡,命丧北土,悔不当初!陆机复兴祖业的美好理想,逆转成全族覆灭的残酷现实。陆逊、陆抗、陆机、陆云、陆耽这一脉就此绝后,如此优秀基因未能得以流传。历代陆氏后人每每想到那情那景都是痛心疾首!

ᐃ《抱朴子》

(待续)

(本期图片采自互联网)

作者简介:

陆炯,陆机叔祖、陆逊之弟陆瑁第55世孙,媒体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现任《上海商业长三角掠影·时尚圈》杂志主编。

无锡《陆氏文化》编辑部

本期责编:陆云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轮大战,十分钟看懂八王之乱到底咋回事
陆机:文章情长,英雄气短
八王之乱有多乱?从当时频繁变化的年号的角度告诉你
八王之乱
一文看懂:八王之乱中八王与西晋皇室关系
西晋统一到八王之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