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彦钧与道教关系

《华彦钧与道教关系简论 》

无锡市道教协会秘书长、南水仙庙李伟峰道长

一曲二泉映月,回梦悠长。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时已年近六十的阿炳,抢救保留了这一曲《二泉映月》的宝贵录音。 

​1950年录《二泉映月》等曲的钢丝录音机

华彦钧先生生前为雷尊殿当家道士,我作为从道多年的晚辈,此时此刻首先想到的是三位著名音乐家对阿炳的评说。一是: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沨先生所言“华彦钧的艺术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伟大名字应该用黄金写在音乐史上。”二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首次听到阿炳《二泉映月》后说:“这种音乐应该跪着听。”三是:中央民族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说:“阿炳音乐修养最初主要基础是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我想所有研究音乐的人都会认为阿炳的音乐是民间音乐的一座丰碑,我作为道士更是怀着无比虔敬的心,纪念我们道家杰出的前辈“仙乐道人华彦钧。”

一、阿炳与道教音乐的渊源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于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自9岁便被送入私塾读书,从小便在道教音乐的熏陶下具备了极好的乐理基础。而阿炳本人,自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因此,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的练习是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后期阿炳本人几经战乱,命运多舛,但其扎实的音乐和文化,在时代的长河中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乐曲资源。

​雷尊殿

为什么人们对阿炳音乐无比崇敬?因为阿炳音乐出自民间,源在道家,是神曲仙乐。提到阿炳,始终与我们本土的道教是联系在一起的。

道教音乐,又名道场音乐,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所使用的音乐。道教产生伊始,便继承了“巫以歌舞娱神,祝以言辞说神”的传统。东晋葛洪的《抱朴子·道意篇》中,就有“撞金伐革,讴歌踊跃,拜伏稽首,守清虚坐,乞求福愿”的记载,表明了道教徒在祈愿中进行“撞金伐革,讴歌踊跃”的音乐表现形式。这也显示了道教音乐作为道教科仪的一部分,是道教徒表达道教信仰、宣传道教教理教义的表现形式。一方面,道教音乐是与道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道教徒表达道教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内容如诵念部分都是与道教信仰的神灵紧密相关的;另一方面,道教音乐是道教科仪的一部分。陈耀庭先生即把道教科仪的结构分为“静”和“动”两种行为要素。静的要素包括:坛场设置、法服冠饰、经典文检三个主要方面;动的要素分为个人的“唱”、“念”、“做”等动行为和集体的步虚、旋绕、散花等动行为两种。道教音乐即是道教“动”的科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音乐

伴随着道教科仪共同发展的道教音乐,在历代帝王的崇道扶持和历代高道的努力之下,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音乐系统。与此同时,伴随着道教音乐在不同区域、不同教派、不同宫观内的传播,发生了道教音乐与区域音乐文化互动,呈现出各具地方色彩的态势,并对某一区域内的音乐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无锡的道教音乐在承袭了中国道教经典音乐传统的同时,广泛地吸收了无锡本地民间音乐、苏南地区戏曲等优秀成分,经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今古朴典雅、兼具宗教韵味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具无锡地方特色。其内容包括“腔口”音乐:道教科仪进行中法师用无锡方言“经韵唱诵”的部分;“梵音”音乐:由鼓板、丝竹等乐器演奏道家曲牌;“锣鼓”音乐:多用于在道教法事科仪中招神役将、驱邪发遣的“十番锣鼓”。

阿炳自幼在雷尊殿中受道教音乐熏陶,其二胡代表作——《二泉映月》,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音调。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在1950年夏天,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等人在民间音乐的“抢救”性采风中,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华彦钧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关于《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祝世匡先生回忆道:当年录音后,阿炳将此曲结合了他常拉二胡的惠泉亭以及无锡映山河的地名,自此《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下来了。

道教音乐中存有不同的演奏形式,乐器以及法器。较为常见的,以八音乐内鼓为先,这个鼓在坛场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作指挥功效,而鼓在整个坛场上也起到了联系高功法师和经师之间互动的一个指挥。所以称八音乐内鼓为先。道教音乐所用的鼓为堂鼓,敲击的时候声音既不朝扬也不沉闷,以鼓的形式来发号所有的乐器一起动或者是唱,以及高功法师动作的配合。除了鼓以外,打鼓的演奏者还要左手打铰。一般以左手打铰,右手打鼓为主,除此以外还有铛、磬、木鱼等常用法器。因此,在道教音乐系统之中,不仅要掌握单个乐器的演奏,还要对所有乐器的演奏都要有相当程度了解,使得乐器与法师之间形成更高的连接,将道教音乐的实质完整的演奏出来。如阿炳的父亲华清和是当时无锡有名的乐器演奏家,他精通各种民族乐器,并尤其擅长琵琶,享有“铁手琵琶”的美誉;阿炳虽然以二胡名扬后世,但他也精通其它各种乐器。1947年雷尊殿做四日谢天大忏,当时无锡最负盛名的道乐演奏班子“十不拆”进行道教音乐表演,期间,阿炳应邀与他们一起演奏。阿炳当时表演的即为敲鼓。如上所述,在道教音乐表演中,敲鼓往往只有道乐高深,鼓技精湛者才能胜任,可见阿炳敲鼓技艺也不下于二胡的演奏。

 ​街头艺人阿炳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经典乐曲: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寻访阿炳 一个真实的阿炳
传奇艺人“瞎子阿炳”:被花柳病弄瞎双眼,曾给日本人演奏二胡
纪念阿炳说是非
《二泉映月》古琴知音
《二泉映月》的创作者:天才音乐家,因花柳病而失明,一生坎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