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银行来说,不良贷款意味着什么?

银行从业者对业务指标有着天生的敏感,指标上去了,考核也就上去了,收入也就飘红了,岗位晋升的通道也就打通了。那么,银行兄弟们最谈虎色变的指标是什么呢?让人最头疼的指标莫过于不良贷款,不良额的增加、不良率的上升会带来诸多严重后果,足以让银行人谈虎色变。



盈利能力下降,银行利润减少。

企业或者个人偿还贷款的能力减弱,出现逾期甚至于进入不良状态,银行资产是否能够有效受偿就会经受很大的考验。根据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商业贷款依据风险程度可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可称之为不良贷款。本息逾期超过90天以上的,至少就应该归类为次级贷款了,银行本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受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本金和利息收不回来,利润肯定要受影响。而且,根据监管要求,各家银行必须要计提足够的拨备(风险准备金)来覆盖不良贷款,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不良贷款增多,需要计提的拨备就多,拨备后利润就相应减少,创利能力、纳税能力都要打折扣。



考核位次下滑,员工收入降低.

各家银行在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监管考核,以及银行系统内部各层级的绩效考核,都要与不良贷款的相关指标挂钩。也就是说,不良贷款的增长、减少、稳控、压降是与员工收入挂钩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等等,是压在各级行长头上的硬性指标,未达到考核要求或者超过指标红线的话,评先评优就要与自己无缘了。如果一家支行的重点核心客户倒下了,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这家支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在考核指挥棒下,员工收入缩水三分之一甚至以上是很有可能的。对于业务经办人员来说,不只考核性收入降低,还必须要追究责任,扣罚工资不可避免。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与银行是互为支撑的裙带关系,企业好了,银行才会好。所以,只有社会经济发展稳健向好,银行和企业这哥俩才有酒喝、有肉吃。



同业竞争乏力,社会声誉受损。

不良贷款对银行利益的侵蚀效应不仅仅体现在利润和收入上,在市场营销、新设备投入、社会声誉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因为创收能力的下滑,在经营管理各方面的费用投入不如之前了,想要在商务区开的新网点开不成了、想要购置的新科技设备也泡汤了,在同业面前,不得不面对综合竞争力的下降。同时,一家支行如果不良贷款过高,会让社会公众对该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产生质疑,觉得在这家银行办业务不保险,民众的业务需求会转而投向其他银行,社会声誉受到损失不说,客户和业务也会流失不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套房利率上浮10%~20% 有支行今年已无贷可放
申办个人住房贷款三大要点
我所了解的商业银行:给想去银行的朋友
基层银行合规经营的痛点分析
银行员工拉存款那些事,哪开户、存款利益多大?
当支行行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