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夸奖宓子贱是君子的榜样。鲁国的君子知多少?君子之风很重要吗?

今天,正月初六。

学习《论语》公冶长篇的第三章。

这一章,孔子评价小他30岁的学生宓子贱。

这一章,孔子为鲁国树立君子标杆和榜样。

请看原文。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贱,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他是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521年,去世于公元前445年,孔子的高足,君子的表率,曾经做过单父宰,采取弹琴而治的办法效果很好。

请看译文。

孔子评价子贱说:“这是君子,就是这个人啊!如果你们认为鲁国没有君子,那么宓子贱是从哪里获得这种君子品德的呢?”

宓子贱作为孔子所有弟子中德行很高的一个学生,孔子对他的褒扬具有典型性和社会性。孔子认为,社会需要仁道,就必须有一群良好品德的君子,君子仁道并不是人们先天就具备的,而是离不开后天的环境影响,尤其是人文教育环境。

尽管宓子贱的事迹,我们知之甚少。但是,孔子赞美宓子贱是鲁国君子群落的代表人物,必然拥有事实证据,现有《吕氏春秋》《孔子家语》等史料中能找到与宓子贱有关的事例,一是掣肘的故事,二是治理单父,三是宓子贱和孔蔑共同出仕。

先说掣肘的故事。

鲁国国君任命曾在朝廷为官的宓子贱去管理单父,但是宓子贱很不安心,因为他在朝廷时的许多谏言都被周围的小人破坏了。现在离开朝廷,深恐有人在国君面前诋毁自己。于是,他请求带两个副手赴任,这两个副手都是鲁君的亲信。到了单父,地方官拜会宓子贱,宓子贱就让副手书写拜会人员的名单。却在他们写字时,故意掣肘,让他们写不好字,然后又以他们书写凌乱为由大加斥责。这两个人不堪其辱,就回到朝廷向鲁国君王汇报这里的不快。鲁君听后,明白宓子贱的用意,就派人告诉宓子贱全权治理单父,朝廷不加干预。

再说治理单父。

单父,就是今天山东菏泽市单县。宓子贱自从到了单父,整天弹琴作乐、悠闲自在,似乎根本不理政事。可是,让大家很吃惊,单父地区却慢慢地兴旺起来,并且没过几年,便人心安定,经济富足。对此,他的前任巫马期治理单父时,每天星星还高挂在天上时就出门工作,直到星星又高挂天上时才回家,日夜不得安宁,事事都亲自办理,这样才把单父治理好,就非常疑惑地询问区别,宓子贱解释道:“你治理单父时,靠的是一个人的力量。事必躬亲不但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还可能忙中出乱。而我动员大家的力量,各施其职,靠众人完成治理,这样能疏而不漏,轻松把握全局。”

还有孔子家语的故事。

《孔子家语》记载宓子贱轶事,说 :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过孔蔑,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 学焉得习, 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若人犹言是人者也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这几则故事来看,宓子贱是一个智者,也是一个贤者。关于他的道德,世上并没有记载,从孔子对他的赞许来看,他的道德水平应该比才能还高。孔子认为,宓子贱之所以能够成为君子,成长为才能智慧高超、人格道德完美的人,与他所在的环境不无关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宓子贱是鲁国人,鲁国因为孔子的存在,在当时成为君子之国,贤人众多。正是在这些贤德之人的影响下,再加上每个人的努力,宓子贱修成杰出人才就不足为奇了。

常言道:一个人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他的道德修养。这就像当今时代许多乡村的春节里,以麻将赌博娱乐为主,村里打工者挣钱回到村里以赌钱为能耐,钱输光了再去打工,打工辛苦挣钱以待来年再赌钱,如此循环金钱财富,岂能实现共同富裕?更有甚者因此不顾妻儿老小,结果弄得乡风败坏,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儿女失教,灵魂坠落,真真地陷入泥犁苦趣、饿鬼道中。有钱时骄傲自满乃至得意忘形,无钱时狼狈不堪乃至妻离子散。

当今乡村社会表面上高楼林立,却充斥着无数的衣冠禽兽,距离君子之风的社会理想相去何其遥远!人文环境的好与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每一位处在成长中的人们。只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培育出积极健康的一代。相反,这样不良的人文环境,不但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甚至还会将他们引入歧途。若想让乡村社会文化环境健康发展下去,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要做好净化人文环境治理,通过切实有效措施,推进人文环境净化,以造就更多贤德君子。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这位孔子的弟子子贱在《史记》里写作密不齐,这个密与宓,古同文,宓实际上是密的古字,读音是读宓(伏),所以就是宓子贱。君子哉若人,这个意思是君子就是这个人,这个人就是宓子贱。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这里的两个斯字,第一个斯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君子的行为。孔子称赞子贱说:此人是君子。子贱为什么能成为君子?他被当作君子一定有取法的对象。

因为子贱是鲁国人,如果说鲁国没有君子的话,那么子贱怎么能够取法君子之行为呢?他怎么能够学到君子之行为呢?他怎么能够成为君子?这个意思就是,孔子在这里语气百折千回地表达出,既是称赞子贱是君子,又是说明鲁国确实有君子。鲁国为什么有君子?因为有孔子修订诗书、有教无类、躬身践行、倡导君子之德,开拓仁道,折腾一辈子究竟为了什么?孔子虽然在称赞自己的弟子,也是感叹鲁国有君子,鲁国有很多的君子。鲁国的开国者周公旦就是君子。因为周围很多人向他学习,所以就会好

好的智慧就是依靠贤德的感召力量。

一个人靠自己的力量,即使再能干,总是很有限,应该知人善用。知人善用的前提就是平时养成尊贤取友的好习惯,见到比自己强的人就学习,见到不好的人就内省,看自己有没有应改正的地方,平时养成这样的修为习惯,就不会迷茫,就不会让自己变成坠落者了。

宓子贱尊贤取友故鸣琴而治。

治理单父这个地方,弹着琴,很潇洒,喝喝茶、聊聊天,不知不觉,不用特别造作,就把这个地方治理好了。治理国家、治理企业、治理家庭,都是一个样子。现在有些家庭,特别是城市里的家庭,流行古筝古琴,其实真正要懂得的是尊贤取友之道,弹琴是一种修心养性的方法,古琴更是传播圣贤之道。如果为弹琴把家庭搞散伙了,让夫妻儿女脱离了忠孝仁义,弄得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就不能够像宓子贱那样潇洒了。

所谓贤贤而易色、亲贤而远佞,一定会有好的风气,自然就太平。鲁无君子者,这是一个反问句,鲁国怎么会没有君子?鲁国肯定有君子。然而,礼崩乐坏的鲁国,居上位的人却没有君子之风,不能尊贤取友,都重用了小人,没有真正用贤人来担当国家要务。

像宓子贱这样足以登上相位的人,却被发配到单父那个小地方,去边远山区当官,这是大材小用啊。斯焉取斯,实际上孔子是感叹鲁国不能够重用子贱。这是真的浪费人才。

事实上,鲁国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不能去重用他,逼着他只好流落异乡,周游列国,可见鲁国的领导们,哪里有真正的君子呢?所以孔子的这个“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该是多么幽深的感叹呀,就是说没有取用这些君子,哪里有用他们的君子出现呢?

这一章,所表达的思想意境很深。

一、只有君子会怜惜君子。所以,孔子在这里称赞宓子贱为君子。

二、鲁国如果没有君子,宓子贱就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

三、宓子贱的君子之德是孔子一手培养出来的。君子应该为鲁国所用。

四、鲁国既然是君子之国,就要从上到下养成君子之风。

五、鲁国的君子之风,不是一个孔子就能彻底形成,需要众人来推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辉光日新1378】天天读经典:(子贱)能求权,也要会放权
正谊明道师子贱——《论语》悟读【91】
【论语导读】 子贱是个君子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3: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门】宓子贱:所得者三,所治者小(上)
《公冶长篇》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