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绍基的学问

日前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系浙江美术馆十余年来“中国传统经典系列”传统书法大型特展品牌项目的延续。

清 何绍基 论书语轴 127.5×62cm 纸本 长沙市博物馆藏

何绍基的书法“初从颜真卿问津”,早年学书取法受父亲影响颇大;亦勤奋刻苦,曾“手钩《忠义堂》全部,又收藏宋拓本《祭伯文》《祭侄文》《大字麻姑坛记》《李玄靖碑》”,初具秀润、畅达、清刚之气。中年学书博取众家,曾获《道因碑》《张迁碑》《礼器碑》等旧拓本,临仿多遍,其书学经历与书学思想在《何绍基日记》中可见。书风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醇厚有味。晚年专攻隶书,自课甚勤,临《张迁》《礼器》等碑,几逾百遍。观其所书,甄陶万象,孕育百灵,草篆分行冶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同时期的曾国藩就认为何绍基的“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是继阮元、包世臣理论倡导之后,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法大家。

在何绍基丰富的宦游经历中,曾七次到访杭州,与浙江结下了不解之缘。其父何凌汉曾任浙江辛卯科乡试正考官并提督学政,其师阮元曾任浙江巡抚。阮元非常赏识何绍基,何绍基的书学主张几乎全盘来自阮氏。道光三十年(1850),何绍基衔恤南归,经过杭州,憩暑于净慈寺,和僧六舟达受“晨夕谭艺者五六十余日”。六舟“日出其积年所蓄金石打本及所藏名书古画,相与欣赏订正,有时辩驳风起,奇论电发,蚊蹲于鼻、汗流被髁而不知也”。他和六舟的金石之交前后维持了20多年,传为艺坛佳话。何绍基还和龚自珍、吴云、赵之谦等人有过密切交往;72岁时,还应杨昌浚之聘,主浙江孝廉堂讲席。

何绍基熔铸百家,开宗立派,他的书学创新对后世书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期本报带领读者一起走进何绍基的书法世界,欣赏其雄逸超然之书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派兼南北 振古荡俗
何绍基篆隶艺术探析
钱松:论何绍基书法批评中的经世意识
无地自容
何绍基的书学思想
楷法颜欧,至老尤勤——何绍基习书四十年始得“清朝第一”(有福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