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骗子横行的国度
userphoto

2022.07.27 北京

关注

    1841年5月24日,4000英军开始对2.5万清军把守的广州城展开全面进攻。晚上9时,轮船复仇神号拖带30余艘小船,携带三个步兵团及海军陆战队共约2400人,在广州城正西一个叫缯步的地方登陆,25日英军就占领了北越秀山上的四方炮台,俯视广州城架设了野炮阵地。至此,任何抵抗都没有意义了,靖逆将军奕山非常识相地升起了白旗。
    如果不包括前期清军对英国舰队骚扰性质的进攻,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广州战役就打了这两天。英军为拿下广州这华南第一重镇付出多大代价呢?战死9人,受伤68人!我没有查到此次战役清军的伤亡数字,大概几百人吧,和2.5万的驻军规模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这也难怪,绝大多数清军不是被打垮的,而是一触即溃,以致有些历史书用的是“驱散”二字,好像英军面对的不是天朝上国的正规军,而是一群讨薪维权的农民工。
    英国人开出的停战条件很简单:交纳赎城费600万元,限七天交清。你看这帮人打仗不行,交钱贼快,5月27日当天便支付100万元,31号全部付清,整整提前两天。英国人随之按照事先的约定退至虎门海口以外。
    大家可能替奕山捏一把汗,这么个奇耻大辱,怎么跟北京的皇上老儿交差呀?要知道奕山扛着靖逆将军的名号,这'靖逆'两个字可不是白叫的。道光皇帝给奕山的谕旨非常清晰:“奕山等接奉此旨,着迅速督饬兵弁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返,俾知敬畏。倘该夷船闻风远遁,空劳兵力,惟该将军是问!” 可事实是,清军被“分路兜剿”,“闻风远遁”了。更何况广州失陷前几天,奕山频发奏折,满嘴跑火车,今天击沉英军这个,明天焚毁英军那个,把道光帝哄得极为兴奋,连批“甚好”、“好极”、“可喜”等字样。这天大的谎话该怎么圆啊?

    你太低估做官人的功力了,力战斗不如巧为奏。6月4日,即停战协定达成9天、英军撤离广州之后,奕山又上一折,称英军指使“汉奸凫水登陆,自陆路抄赴我兵之后,致使英军占据城北炮台”。注意了,那时“汉奸”就如同今天的境外敌对势力,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拿来就用,绝对政治正确。接着,奕山编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太精彩了,绝对可以编入中国历代童话大全,我必须把它全文翻译在下面,引号中的内容是奏折原文,让你领略一下中国文字的精妙之处。

据守城的兵丁探报,城外英军向城内招手,似乎有话说。我当即差参将熊瑞登城看视,见有英军数人“以手指天指心”。熊瑞不明白什么意思,唤来翻译询问。据称,他们想面见大将军(即奕山本人),有“苦情上诉”。总兵段永福对他们大喝“我天朝大将军岂肯见尔,奉命而来,惟知有战”。结果一众英军脱帽致敬,“尽将兵仗投地,向城作礼'。段永福向我禀报之后,派翻译下城问他们有何冤屈。据他们自称,由于我们不许英国人贸易,货物不能流通,英商损失惨重,负债累累。而广州城外我军炮火猛烈,无法传话,因此舍近求远,到广州北面的越秀山来恳求大将军请大皇帝开恩,只要中方支付拖欠的货款,并且允许英国人继续通商,英军立即“退出虎门,交还各炮台,不敢滋事”。

如此丰富的想象力,现在的小说家恐怕都没几个能与之媲美。以手指天指心,兵仗投地,免冠作礼,真是栩栩如生,可以直接搬上舞台。特别是说英军从西侧迂回包抄到城北越秀山,是因为清军炮火太猛烈,无法传话,苦情无法上诉,只能舍近求远,想象之瑰丽,构思之宏大,真乃史家绝唱!我觉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借段永福之口说出的那句话,我大将军“奉命而来,惟知有战',这种拐着弯儿的自我标榜,已至化境。当然了,奕山的奏折也暗示是掏了钱英国人才退到虎门的,不过奕山说这个钱只是商人之间的欠款(即所谓“商欠”),广州政府只是为十三行的中国商人们垫付了其中一部分款项。羊毛出在羊身上,中国的事儿,官府的钱不过就是老百姓的钱换了身衣裳,所以这么说逻辑上倒也没错。
    收到奕山的奏折,道光帝批示:“该夷性等犬羊,不值与之计较,况既经惩创,已示兵威”,现又“免冠作礼,吁求转奏乞恩”,大清还能再与他们一般见识?于是大笔一挥,批准通商、批准垫付商欠。奕山的欺骗大获成功!
    一个成功的政治骗局需要具备什么?除了大胆的构思、炫惑的词句和超厚的脸皮,我认为至少还需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是被骗人对外部事物处于一种完全无知的状态,用术语说,骗子要有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鸦片战争中的大清就是这样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外面已经是工业革命翻天覆地,这里还在自己的桃花源坐井观天,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朝廷上下都知道夷人船坚炮利,但是认为英国人肯定不敢陆地作战,因为洋夷膝盖不能打弯,有天生的生理劣势!一位著名的大人物曾说:“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该人甚至说英兵“一仆不能复起”,摔一跤就再爬不起来。你猜这个大人物是谁?林则徐。公认的鸦片战争中最有世界眼光的民族英雄,对外国人的认知就是这个程度。1842年5月,战争都打了两年了,被揍得找不着北的道光帝,才想起来要了解一下英国的情况,他下了道谕旨询问手下:英吉利距内陆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陆,所经过者几国?该女主(指维多利亚女王)年甫22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大清国和圣明的皇帝。鸦片战争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是一个所有国人应该怀着沉痛心情去诵读的历史,但说实话,我经常忍不住捧腹大笑,事实之荒唐,真是匪夷所思。

    第二个要素是善于抓住被骗人的心理,投其所好。清朝上上下下的官儿是把皇帝老儿琢磨透了。和任何一个专制君主一样,道光绝对的刚愎自用,视自己为天下共主,权威不但要施之于海内,还要“统驭寰瀛”。里子有什么要紧,面子才最重要,只要藩夷“情辞恭顺”,赏他们几个钱又有什么了不起,正好体现大皇帝“海内外无不一视同仁,大公至正之意”。这才有奕山奏折中所谓英夷指天指心、免冠作礼、恳请昭雪、不敢滋事这一类的胡说八道,目的就是给大皇帝做一通心理按摩,狠狠地灌一碗迷魂汤。比起其他封建君主,道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绝对的抠门,用他国库里的一两银子比割心头肉还疼。第一次鸦片战争别看清军打成那个熊样,军费就消耗了白银3000万两,后来《中英南京条约》对英赔款相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正是抓住道光帝害怕战事久拖不决的心理,奕山才敢大大方方的给英夷付了600万元的赎城费,花小钱买来和平,再套一个“垫付商欠”的名义,这样大皇帝听起来才不会戳心窝得疼。
    第三个要素,在这种层面的政治游戏中非常重要,谎言必须是集体作案,用赵本山的话:要组团忽悠。广州惨败,奕山还一次性的保举了“出力”文武员弁兵勇共计554人优叙、升官、补缺、换顶戴。战败后的广州,并没有像通常那样死气沉沉,而是上上下下都喜气洋洋的互贺升迁。你可以肯定,这554人中间包括前文所说的总兵段永福、参将熊瑞这一类的货色。这些得利的人,又如何能不结成死党,竭力维护奕山的谎言呢?
    奕山行骗不是清朝的孤例,就拿鸦片战争相关人等的例子来看,越诚实越吃亏,越撒谎越得利。奕山的前仼林则徐是大体诚实的,此时已经被发配到伊犁;另一个前任琦善也是大体诚实的,此时已被械送北京受审;三人比较起来,奕山罪孽最重,却被交部优叙、赏赐白玉翎管。其实奕山跟后来者,如耆英、伊里布、牛鉴之流比起来,对上的骗术只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后面这几位可是敢先斩后奏,先签卖国条约,然后再拿文本哄着北京的大皇帝用印的!官场就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的地方。说那时的中国是一个骗子横行的国度,一点儿都不夸张。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当爹的逗他四岁的儿子:宝贝儿,给爸爸接一杯水啊?孩子从沙发上爬下去,颠颠儿的拿着杯子接水去了。你别说,还真给他接来了,当爹的一边喝着水一边品味着幸福。突然,当爹的意识到有些不对劲:这孩子个子还够不着饮水机的开关呀?当爹的一拍大腿:坏了,这水是从马桶里舀上来的!这里的父子关系就是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当臣子的生杀荣辱、功名利禄全掌握在绝对专制者手中。如果这个绝对专治者是一个昏聩庸碌之人,定下的做事目标严重脱离实际,他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他喝的水大概率都是从马桶里舀来的。没有人天生是骗子,也没有人天生喜欢行骗,是不合理的社会把人变成了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国的崩溃:前线不断溃败,后方捷报频传!
英国人的身体构造和中国人有无差别,为弄清楚这问题付出巨大代价
道光皇帝为何听不到真话——浅谈花剌子模信使
【人物春秋】鸦片战争前后的杨芳
到底谁赢了鸦片战争
谎言和忽悠编织的战争,从头胜到尾的中英鸦片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